曾連江
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事物發展的特點總是應運而生。科技的快速發展為社會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電視、網絡以及形形色色的新鮮事物沖擊著我們的生活,加之學生課業負擔的繁重,學生的閱讀尤其是課外閱讀便難以開展。而閱讀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有著重要作用。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又明確要求應讓學生形成語文素養,“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已的視野”;“廣泛閱讀各種讀物,每學年讀兩三部名著”……
既然閱讀如此重要,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高效運作這一環節成為關鍵。在遵循教材,開展好文本閱讀教學的同時,課外閱讀的教學應該引起我們執教者的重視。本文教學只是一個載體,因為語文學科的最顯著特點就是引申外延很大,在課外閱讀中做了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利用優勢,耐心引導
人們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首要任務。由于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家庭,在這偏遠的農村,學生的視野不是很開闊,家庭教育礙于家長素質的偏低又不夠到位,甚至很多家長不允許孩子閱讀教材以外的各類書籍,把課外閱讀看作是在看閑書,對學習沒有好處,加之課業負擔較重。因此,學生課外閱讀受到制約。從小沒有養成好的習慣。為了改變學生的這一習慣。利用學校交常規作業——日記這一有利因素,一舉多得,在指導寫作,交流思想的同時,對閱讀的興趣進行培養,滲透閱讀的思想意識。例如:在一次日記批改時,我寫過這樣一段批語:這篇日記很有文采,這種象征手法運用很恰當,你敘述的故事讓我想起了美國的殘疾作家海倫·凱勒,她寫了一本書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你看過嗎?很有趣。
類似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用這樣的方式或者在閑聊的時候向學生推薦了很多書目。在推薦書籍時也應注重個體差異區別對待。例如,有的學生求知欲很強,對名人傳記、科普讀物很感興趣,我就向學生推薦《居里夫人》《海底兩萬里》等書籍。有的同學喜歡離奇的人物和驚險的故事情節,我就向他們推薦《基督小伯爵》《魯濱遜漂流記》,有的同學閱讀量很小,為了打開閱讀的“面”,我就向他們推薦《名篇故事精選》,此外,文本教學所涉及的名家名篇隨堂介紹,隨時推薦。例如。講到巴金的作品,就向學生推薦其代表作《家》,講到高爾基的作品,就向學生推薦其代表作《童年》,講到莫泊桑的作品,就向學生推薦其名篇《項鏈》。
二、喚醒欲蔓.主動閱讀
當我們在進行文學創作時,常用到一種寫作方法——設置懸念。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過程中,用設置懸念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喚醒學生的探尋欲望,促使學生主動閱讀。
閱讀是傳遞、培養感情的重要途徑,對讀者進行情感的陶冶是閱讀的重要目的和作用。意識雋永的作品無不憑借深厚的情感引起讀者的興趣,扣擊讀者的心扉,從而釋放出生命的能量。但學生往往沒有良好的讀書習慣,甚至把讀書當成一種負擔,因此,在上閱讀課時,我常常給他們講述著名篇中的精彩片段,例如,美國作家杰克·倫敦所著的《熱愛生命》,其中有一個故事情節是雪狼和斗牛狗進行激烈的打斗。當故事敘述到達高潮時嘎然而止,吊起學生的胃口,他們越是急于知道故事的結果我越是不說,隨機再講一小段其它的故事情節,并且仍然不說結局,這時我告訴學生這個好聽的故事出自美國的一位作家之手,書名叫《熱愛生命》。于是,學生便爭先恐后去購買和閱讀此書。
三、歷練自己。打造輝煌
俗語說“打鐵還需本身硬”,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通常對所崇拜的對象刻意模仿,那么,如果我們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帶動學生往往可取得好的效果。教師是學生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情感的耕耘者、個性的塑造者、精神世界的大師,教育是一項以人格塑造人格的偉大事業。如果我們自身能廣泛涉獵,業務能力強,品格高尚,以仁愛之心平等對待學生,那么當你成為學生心目中愛戴或崇拜的偶象時,教學工作就可以順利開展。
語文學科的外延很大,課外閱讀是文本閱讀的必要補充。如果我們能開展好課外閱讀這一活動,那么對每個學生都有很大益處,也會成為教學工作中的有利因素。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例如,關于名著閱讀的推薦與指導,教師首先要大量閱讀,對古今中外的作品和作者有詳盡的了解,對這些作品簡要地分類,并依據實際情況推薦不同的作品,因為教師是與人打交道的職業,所以不能忘記你需要對方的“配合”。而對方的“配合”決不是強硬的命令或者居高臨下的師長作風能夠奏效的。
四、組成相容、互補閱讀小組
信息論告訴我們:學生的知識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同伴。因此,組織好閱讀小組是提高課外閱讀質量的又一個重要方面。
閱讀小組一般由學生自由組合而成,人數可在4—6人之間。可考慮方便性、相似性、補償性等因素。這樣,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補等良好小群體的心理原則可落實:學生個體內在的“群體感”、“親和感”、“友誼感”等能在社會交往中得到較好體現;學生的“歸屬感”、“認同感”、“群體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應也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但是組成閱讀小組的這些優勢不是自然而然地體現的,還需要學生主動地、協同地進行閱讀,學會彼此傾聽、共同討論、相互借鑒、吸收,達到利用集體的教育力量實現小組成員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發展、提高。
課外閱讀任重而道遠,在教學實踐中還需進一步摸索,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若抓出實效,定會使我們的工作有一個質的飛躍,相信有新課標為之保駕護航,定能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