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溫敏
摘 要:在高中新課程的教學實驗階段。與原高中數學課程相比,新課程教學內容明顯增多、教材的難度有所降低,授課時數減少,但高考選拔人才的標準不可能降低。本文對新課改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談了幾點自己的體會。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
一、創設教學情境
從生活素材出發,引入數學教學的內容。把數學與現實溝通,使得教學有時代氣息。如講授等比數列求和的應用時,其中有分期付款問題。可把真實的問題作為情景引入(等額還款法和等本還款法),容易引起學生研究的興趣,呈現出合同條款后請同學用字母表示每月還款額計算公式并嘗試說明公式的由來,這樣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被調動起來,就能迅速切入到課堂教學的重點問題。 從學生已有經驗與知識出發,逐步提升到要學習的內容。例如,在映射一節的引入時,通過本班全體同學組成的集合為A,準備好一組數據為集合B(事先測好學生的身高),讓每位同學與其體重數對應,則A中的每個元素,在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與之對應。用這種對應,來形成映射的概念。從學生已具有的知識或經驗引入新課,先具體后抽象,逐步突破難點,有利于學生對映射概念的形成。 從具體的數學事實中提出引導性問題。把具體的數學事實提煉抽象到一般的數學原理,引起學生積極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從個別問題中抽象概括一般結論的能力。 例如:平面上一條直線,把平面分成2個區域,記作f(1)=2:兩條相交直線,把平面分成4個區域,記作f(2)=f(1)2=2 2=4; 不共點的三條直線,兩兩相交,把平面分成7個區域,記作f(3)=2 23=7:…… 最后可抽象概括為:平面上,不共點的n條直線,兩兩相交,把平面分成f(n)=2 2 3…n=(n2 n 2)個區域。事實上,研究特殊情況要比研究一般情況容易,而特殊情況的結論往往又是解決一般問題的橋梁。
二、實施階梯教學
數學課堂“階梯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班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分層教學目標,掌握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接受能力,個性差異,分清學生層次(如A層為“優等生”、B層為“中等生”、C層為“學困生”),做到心中有人,從而因材施教。要以“立足全體,抓兩頭帶中間”的原則,合理制訂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并將層次目標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階梯教學”的每一堂課,要利用知識遷移規律,恰到好處地通過復習舊知識,引出與其密切聯系的新知識,這是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因此,教師應根據“新課標”精神、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設置懸念,對不同的知識內容、類型采取不同的復習引入。當新知識引出后,應及時出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并對目標做適當說明或解釋,以引起學生注意。 課堂提問要篩選不同的內容,做到分層次提問。對C層學生,在課堂上盡量讓他們回答較為基本或較淺的問題,不論回答的對或錯,都應鼓勵他們思維的閃光點,增強他們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對A層學生,讓他們回答較難、較深的問題,有時對他們故意施加壓力,訓練其能力。還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即把一個問題分解成識記了解、理解掌握、綜合分析三個層次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角色意識,有效地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達到個體的發展。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
多媒體的使用無疑增多了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無論是學生得到的知識信息,還是老師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都大大提高了單位時間內傳遞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課堂的密度,增大課堂容量不是增多練習數量,而是思維訓練的高精度、高效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積極開動思維。根據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的對象;現代教育技術只是輔助教學的手段。多媒體課件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表達和闡述教學內容,可見媒體的應用目的自然是促進“教”。即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創設情景,借助人機間的交互和教師的參與組織,讓學生根據現有問題主動聯系已有的認知結構,并對這種聯系認真思考,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正確處理好多媒體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和媒體這四個要素,使它們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的廣泛應用,為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而富有效率。我們應認清當前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在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學觀念指導下,合理運用好多媒體進行教學,發揮其優勢,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使教育真正走向現代化。
四、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
引導自主學習,激勵學生探索創新。美國心理學家杰斯認為:“數學不同于外部控制人的行為,而應該用于創造條件能夠促進人獨立自主和自由學習的條件。”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是通過學生實踐活動發展起來的。思維研究認為,每個人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在創造力。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給每個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筆嘗試、動口表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自己去發現規律,變學習過程為探索創新的過程。
加強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協作創新。合作學習是發揮學生集體智慧、讓學生參與、交流信息、互相學習、相互促進、主動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一個人要有所創造,除了個人努力鉆研和具有開拓精神外,還要有善于與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小組群體的活動功能,給學生較多討論分析的機會,使學生在知識方面相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相借鑒,善于合作,集智取長,協作創新、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