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舊時的教育理念是學生“獨立思考”,以個人學習為中心。現代的教育觀念是“主體教學”,以學生多向互動式合作為學習核心。在實踐活動基礎上的主體合作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能讓他們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去探究知識,并能培養學生與學生之間團結協作、合作共享的群體協作精神。而為提高合作學習實效性,首先應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學習的能力。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勵學生合作的欲望,形成合作意識
首先教師教師要注意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語言要親切,要讓學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老師面前無所顧忌,使學生有想說的欲望,敢說的勇氣和能說的機會。讓學生人人平等,人人都能參與操作、參與討論、參與學習。有這樣一道看圖列式題“一雙手套6元,一件毛衣42元,一雙襪子3元,一件背心24元,一條裙子48元”在做完書上要求完成的題目后,我提了這樣的問題:“你還知道些什么,告訴你周圍的同學。”“你能不能選擇其中兩個條件編成數學問題,并把它寫下來,看哪個小班編的數學問題最好,最多。”一下子,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討論開了,有的說,有的寫,在匯報交流的時候,學生們非常踴躍,交流的效果也很好。
其次教師還要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合作的欲望。同時還要注意任務的難度、廣度和深度,要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發展水平相適應,讓學生通過努力能完成任務,能體驗成功的喜悅,能激起合作的興趣。在教學體積計算時,我為了引導學生歸納理解“等積變形”的題型。我讓學生分小班進行實驗操作和討論探究:
一小班:a、用同一塊橡皮泥捏做成不同形狀的物體。再把它放入模具里塑造不同的模型。b、用相同個數的等體積的粉筆盒堆成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
二小班: a、用量杯量一量有特定容積(如:550ml的“尖叫運動飲料”,350ml的蘇打水飲品)的飲料瓶中的飲料的體積。b、將一個飲料瓶中的飲料倒入另一些不同形狀的飲料瓶中。
三小班: 測量正方體容器的相關數據并計算中所裝沙的體積,再把該正方體容器中的沙全部倒入另一個長方體容器中,測量出長方體容器的長和寬,計算出長方體容器中沙的高度。
四小班: 在一個已知長、寬、高的長方體容器中放入正方體鉛塊(或其他能沉入水底而不會變化的物體),向容器里倒入水使其淹沒該鉛塊,再取出鉛塊,觀察并量出長方體容器里的水下降前和下降后的高度。列出算式求鉛塊的體積。)
通過這種學習實踐活動,學生們積極性特高,而且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理解和解答“等積變形”的真正意義。
二、采用多向互動的形式,有序地進行訓練
教師應針對教材不同的內容、重難點以及學生主體發展的不同階段采用多種合作形式。如我在教學“20+30”時,讓同桌的學生互相說算理。我在教學“米、厘米”時,請同桌用兩人的尺子合作量一量課桌面的長,用米尺互相量一量身高。除了這種基本的合作形式外,還可以進一步采用小組合作(前后排的學生組合)、自由合作(移位組合)、優化合作(優差生組合)等。如我在教學公式推導的時候一般就采用小班合作探究,在教學活動課時采用自由合作的學習方式。
三、引導思路,適時點撥,指導合作過程
指導學生合作的過程是培養合作能力的重要一環。學生合作學習目的在于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為保證其實效性,教師應注意以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交流學習,并給與適當點撥、引導。
1.明確目的、嚴格要求。教師在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明確目的。提出的要求要求簡潔易懂,要有序和可操作性,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我讓小班合作將平行四邊形剪拼轉化成長方形后討論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時,我出示討論的問題:轉化后,它們的面積有什么關系?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還有哪些關系?長方形的面積等于什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求?這樣,既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的任務,也給學生理清了思路,也為學生創造了在觀察、比較、概括中相互接納并交流的空間。
2.參與合作,引導思路。教師在活動中不當旁觀者,而以學生的身份坐到學生中去,看學生做,聽學生說,在關鍵處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的思路,促使每個學生都能發表意見,保證學生合作學習順利進行。在引導學生歸納理解“等積變形”的意義時,我在各小班做探究實驗時,一直參與其中,不時地為學生指點,為學生解答疑惑,甚至為學生當小助手。通過實驗,學生們能真正理解“等積變形”的意義。
3.激勵評價,體驗成功。教師以組織者的身份還應適時引入競爭機制,誘發學生群體智慧,可采用的方式有:小班之間競賽評價,小班內學生競賽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甚至可以開展小班間的辯論,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辯論。用不同的方式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評價過程中,教師以鼓勵表揚為主,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 、 創造機會,強化合作訓練
學生掌握了合作學習技巧后,要不斷創造機會,加強學生合作的訓練。如:晨讀、自習課、輔導課,甚至課外十分鐘都可以成為合作學習的時間。一個概念、一道式題的算理、一個推理過程都可以成為合作學習的內容。教師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空間為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