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更多的軍旅題材影視劇作品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與接受,《亮劍》、《歷史的天空》、《士兵突擊》、《我的兄弟叫順溜》等成為膾炙人口的軍旅劇。但是在眾多軍旅影視劇涌現的同時,也會發現其呈現出一定的模式化。論文借由軍旅文學題材影視劇作品,簡單分析其呈現的模式化特點,包括在作品情節的設置、敘事結構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表達上都或多或少的體現出模式化。
關鍵詞:軍旅文學;影視劇作品;模式化;分析
軍旅文學題材的影視劇作品,一直都是我國影視劇領域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但是在觀賞眾多軍旅題材影視劇的同時,不難發現其在故事情節、敘事結構、人物形象,甚至感情表達上都呈現出一定的模式化。
一、情節與敘事結構模式化
新時期軍旅文學題材影視劇作品在內容情節上,主要表現為兩大類典型情節,一為抗日題材類的情節設置,一為和平年代的軍旅題材情節設置[1]。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戰爭歷史也離我們日常生活越來越遠,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審美需求,軍旅影視劇將內容情節的設置,由大場面的戰爭轉向了和平時期軍人的日常生活,繪聲繪色的演繹了軍人在和平年代如何重新融入社會,體現軍人本色。其中《和平年代》就是具有代表意義的作品。還有《昆侖女兵》、《有這么一群兵》、《紅十字方隊》、《突出重圍》、《波濤洶涌》等。
當然除了在內容情節的設置上,新時期軍旅劇的模式化外,在敘事結構上也體現了基本模式化。通常軍旅題材影視劇的敘事模式多采用主線與副線明顯的敘事結構,通過時間的推移來順序展開情節的發展[2]。例如《戰爭目光》講述了和平年代下,信息化作戰改革的軍人故事,闡釋了國防對實現經濟強國的重要性。該劇在敘事結構上設置了主線同副線的交叉并行,主線為主人公江永良的事業發展起伏,副線則是江永良的感情線,這樣的敘事結構安排,促使整個劇情張弛有度,環環相扣,將觀眾的目光都吸引到了戰爭上。
二、人物形象模式化
英雄膜拜思想是軍旅題材影視劇的主導思想,在眾多軍旅題材影視劇作品的熱播下,也讓觀眾記住了更多鮮活的英雄形象,包括石光榮、李云龍、許三多、何晨光、姜大牙、順溜等。
近年來,在大量的軍旅影視劇中塑造出眾多的草根英雄形象,包括《激情燃燒的歲月》的石光榮、《亮劍》的李云龍、《士兵突擊》的許三多、《歷史的天空》的姜大牙等。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采用陌生化的敘述方式,用平民化的視角,打破了高大偉岸、熱愛祖國、革命立場堅定、苦大仇深的“高大全”英雄形象,更加吸引觀眾目光。而這些草根英雄多出自社會底層,身上具有一些弱點與缺陷,將仰視的英雄還原為生活中真實的人,進入現實生活[3]。
《歷史的天空》主要塑造了指揮員姜大牙的形象,他來自于社會的底層,盡管出身低微、蠻橫、說話不文明、粗魯,但也不乏正直、勇敢、剛強、勤于學習、敢愛敢恨、草莽中帶有智慧等優秀品質[4]。
如果是石光榮、姜大牙、李云龍這些都是依照英雄模式塑造的“草根英雄”,那么《士兵突擊》中對于許三多的塑造采用的卻是“反英雄”敘事模式。許三多來自于農村,從最初連殺豬都不敢看的懦弱、木訥,到自卑的粘著對他好的人,逐漸從最初的懦弱蛻變為勇敢負責、獨立頑強、自重自愛的“兵王”。他具有鮮明的缺陷,膽小、懦弱、自卑,但是支撐許三多慢慢成長的是“不拋棄、不放棄”的人生信念,它促使著許三多不懈努力,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成就“草根英雄”的傳奇人生。
三、情感模式化
好的影視劇作品不僅需要真實,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發展,也需要濃厚的情感表達,才能打動觀眾,引起情感上的認同與共鳴[5]。
《中國兄弟連》故事情節設置為抗戰時期,講述了國共兩個不同連隊間的故事,其中展現了連隊間從不服氣到聯合殺敵的兄弟感情,也是一種民族情懷的體現,將同仇敵愾共同抗日的情節背景與國共連隊間的沖突相交織,突出了軍人間的情義、忠勇,是一種情感的鮮明表達。當然除了戰場上的英勇頑強等,也描寫了軍人面對家庭、父母、妻兒的柔情似水,池國秀與寡婦間的戀情,展現了軍人的細膩情愫與點滴溫情;曲虎和唐姑娘間朦朧的戀愛,蘇白與曲虎心間的暗戀等,都成為觀眾關注的重點,為殘酷血腥的戰爭場面增添了幾分柔情、溫柔,表達了軍人的真實情感。
《幸福像花兒一樣》的展開,主要是圍繞女主人公杜鵑的情感生活,她是一個有情感、有愛、又恨、有陽光的軍中女孩,同時具有獨立、頑強、堅守理想的優點。故事描述了杜鵑對愛情的追求,對舞蹈事業的熱愛,以及婚后的生活,用自己的可愛真實與反抗,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通過女性視角更利于展現軍旅影視劇中的情感表達,但是無論是影視劇中人物情感的變化,還是主人公個人情感的表現,從一定程度上都反映出了軍旅劇的俗常化。
四、結語
隨著新時期軍旅文學題材影視劇作品的熱播,迅速搶占了極大的市場空間,但是過多的模式化也會極大程度的影響軍旅影視劇的發展創新,這是我們當下應該重點關注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徐福龍.新世紀軍旅文學影視劇作品的模式化研究[D].延邊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34-36.
[2]聞靜.鑄和平年代的軍魂——新世紀軍旅題材電視劇敘事研究[D].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11-13.
[3]崔軍.英雄形象在軍旅題材影視劇中的消解與重構[J].電影文學,2010(17):14-15
[4]周錫寧,王曉虎.淺議新時期軍旅題材電視劇人物形象的塑造[J].當代電視,2013(1):16-19.
[5]陳芳,戴與瑤.軍旅題材影視劇創作一夕談——著名導演寧海強訪談錄[J].中國電視,2009(8):66-69.
作者簡介:張宮華(1971-11),男,北京人,第四軍醫大學政治理論教研室,研究方向:軍隊基層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