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若余
摘 要: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是推動文化發展的基礎環節,也是實施“文化強縣”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針對當前蒼南縣基層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多個方面提出了有關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問題;建議和對策
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蒼南縣爭創省級乃至全國文化先進縣的情況下,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基層群眾文化的社會和諧作用,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圍,意義深遠。
一、蒼南縣基層群眾文化發展現狀
1.實施文化強縣戰略。蒼南縣已晉級為省級文化先進縣,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縣委縣政府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給予文化事業極大的支持和保障,對文化投入的增幅不斷加大,規范公共設施開放、提供優質文化服務、開展文化遺產保護、規范文化市場管理和優化基層文化隊伍等措施,有效地促進了各項文化事業的全面發展。
2.公共文化設施條件有所改善。蒼南縣“十二五”期間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將達20億元,超過1981年建縣以來文化設施投入的總和,努力構建縣、鄉、村三級文化活動設施體系。蒼南縣文化設施建設發展較快,功能逐步完善,服務能力明顯增加,文化網絡覆蓋率日趨提升,文博館、圖書館、人民大會堂等基礎設施拔地而起,鄉鎮圖書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全面加快建設,使蒼南的文化設施有了新的面貌。
3.文化產品日益豐富。不斷創新文化活動載體,堅持重心下移,激發基層群眾和業余團體的參與熱情,開展了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廣播電視“村村通”覆蓋率達100%,2013年下鄉演出達200多場,惠及群眾80余萬人次。全縣近三年來累計送戲下鄉650多場,送書下鄉68余萬冊,送展覽80多次,送電影下鄉27000多場,完成廣播電視進漁船任務400多艘,有力的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全面繁榮,逐步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需求。
二、我縣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1.基層文化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基層文化單位由于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支持,工作舉步維艱,時時陷入困境。一是把它當作可有可無的“軟目標”或“緩事緩辦”的任務,其他事情—忙,就把文化工作給沖了;二是表面上看中文化,但只是熱衷于搞形式主義和短期效應,雖然熱鬧幾天,給老百姓惡補幾天文化大餐,但這種“做秀”給基層文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2.鄉、村兩級文化設施建設較為滯后。鄉鎮文化站基礎薄弱,許多站是“一塊牌、一枚章子、一張桌子、一間房子”的“四一式空殼站”,使得有的鄉鎮文化站形同虛設。社區活動陣地短缺,而且公共活動文化場所常被占用。鄉鎮一級財政對農村文化設施投入很少,許多農村文化設施因建筑年代早、長年失修、設施陳舊,存在安全隱患,不能正常使用。農村圖書室、閱覽室因缺乏購書經費,不能滿足科教興農的需求。
3.文化隊伍人才明顯缺乏。文化隊伍結構不合理,專業干部青黃不接。有的文化站文化專干待遇不落實,專職人員調換頻繁,人才流失嚴重且得不到補充。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文化部門文化專業人員少,難以適應現階段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的要求。另外,對民間藝術團隊和民間藝術關心和支持力度不夠,民間藝術資源開發不夠,許多民間藝人由于經費、場地等的限制而未能發揮所長,民間藝術后繼乏人。
4.基層文化產品不能滿足需要。農村對文化的需求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農業科學技術,二是有關農村的法律法規,三是反映農村社會生活的文學書籍,四是面向農村大眾的文化娛樂。富裕起來的農民既需要幫助指導農民致富、維護農民權益的知識和書記,又需要符合農村觀眾口味,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健康文明、喜聞樂見的演藝文化產品。而目前面向農村、關注農民的文化產品還遠遠不足。
三、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建議
1.堅持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方針。無論是進行文化建設還是開展文化活動,無論是創作生產文化產品還是提供文化服務,我們都要從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考慮基層特點、體現群眾意愿。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加強基層文化建設,一定要關注農村社會、農民生活,聚焦農村的巨大變化,著眼于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文化素質、科技水平等。不但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
2.加大對農村文化事業經費投入。縣、鄉鎮財政要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文化的范圍,要根據人口比例和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逐年增加對公共文化建設的投入。縣財政設立綜合文化建設專項資金,重點用于鄉鎮文化陣地建設、設施添置、活動開展。要創新政府投入方式,適應引入競爭機制,通過以獎代補形式切實提高資金投入效益。鄉鎮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每年要安排一定的文化經費,解決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資金和運行費用。鄉鎮綜合文化站建成以后,要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的規范化建設,根據縣政府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的意見》,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的投入,推充分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公益性文化服務作用,防止鄉鎮綜合文化站改變功能、挪為他用。
3.加強基層群眾文化隊伍建設。要加強鄉鎮文化員隊伍建設,確保文化站工作人員能夠專職專用,明確鄉鎮文化站長待遇,使他們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改進事業單位進人機制,鄉鎮招收文化專業技術人才要征求文化部門意見。善于發現和吸納人才,借助各種力量培訓,抓好文化骨干隊伍的建設。善于發現和培養民間藝人、文化能人,充分發揮他們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方面的作用,激發農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要制定吸引人才、穩定隊伍的政策,為群眾文化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發展環境。
4.增強群眾文化活動多樣性。首先在現有的資源條件下,思考如何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讓更多的群眾能享受文化服務;第二,要研究不同層面的群眾的文化需求,根據群眾的實際需求,對我們的服務工作進行細分,盡最大的可能讓不同層面群眾的需求得到滿足;第三,我們還要研究如何更好地運用各種社會資源,整合力量,為我所用,更好地服務群眾的問題。這些方面都需要我們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勇于實踐,開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