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校 李小林 曹軍軍
一、概述
蘇東南區為采氣一廠新建區,為完成蘇東南區生產信息化建設的任務,實現蘇東南區生產數據實時監控、智能報警,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事故發生率,我廠提出了蘇東南區智能化管理平臺建設項目。
二、具體功能實現
2.1 區生產管理平臺的實現
(1)總監控實現。主界面構成元素包括集氣站、凈化廠和支干線,當鼠標點擊集氣站、凈化廠和支干線上時將顯示有關介紹信息。
(2)集氣站監控實現。主要包括站內參數、井口參數。
如圖1所示為集氣站監控流程,通過流程圖可全面監控集氣站生產運行情況,并顯示各設備重要運行參數,當鼠標移動到設備上時將顯示該設備所有運行參數。①進站區:各管線進站壓力;②分離器區:各分離器壓力、溫度、液位;③自用區:自用氣壓力、流量;④污水罐區:各污水罐液位、罐存量;⑤分液罐:分液罐液位、壓力;⑥外輸區:外輸壓力、溫度、瞬時流量;⑦壓縮機: 兩種不同壓縮機的各類參數;⑧UPS監控:輸入狀態、輸入電壓、輸入頻率、輸出狀態、輸出電壓、輸出頻率、輸出功率、電池電壓、剩余放電時間;⑨視頻監控:顯示實時視頻監控畫面。
(3)井口參數監控。集氣站井場生產運行監控界面,主要功能是以集氣站為核心建設包括所有井場總貌圖,圖中顯示每個井場的所有氣井油壓、套壓,儀表監控管理主要校驗儀表有效期是否達到預警和報警限。
2.2 區信息管理
主要實現蘇東南作業區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采用B/S模式。主要包括了蘇東南區的新聞信息、區務公開信息、生產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黨群工作信息、文件閱覽信息、員工培訓信息、人員管理、圖片資料。系統需設計一個蘇東南區的門戶,將蘇東南區的一些信息發布到門戶上。
2.3 廠級信息管理
廠信息化管理主要實現全廠生產運行及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構建廠級信息化瀏覽平臺。采用CS結構進行設計。平臺界面采用C/S模式開發,桌面類似360桌面,可以添加應用程序。整個界面包括:收發郵件、關注事件、公文管理、主題的顯示、天氣和月歷的界面顯示。主題是一張長慶氣田對西安、銀川、北京、上海等地的實時供氣總量的動態圖。當鼠標移動到供氣管線上時,將顯示各個供氣管線的歷史信息,點擊長慶氣田可以查看長慶氣田的介紹信息。
三、后臺建設
(1)基礎數據采集。采集的信息包括作業區、集氣站、氣井管線、支線、干線、產品氣管線、氣井、巡井信息數據、閥門、氣井—變送器、氣井—壓力表、集氣站點位號、氣井點位號、網絡鏈路、網絡交換機等。
(2)動態數據采集。系統通過訪問“區SCADA系統”、“廠SCADA系統”、“氣井管理平臺”提供的生產動態數據服務來獲取數據,集氣站站內的設備基礎數據,直接從采氣一廠設備信息管理系統獲取。該數據主要用于兩個模塊:生產監控報警和監控生產動態數據。生產監控報警需要系統每秒都接口服務獲取數據,不間斷,對獲取數據進行報警判斷。
(3)用戶權限管理。對用戶提供統一權限配置和統一訪問控制服務。能夠針對各類業務、欄目等資源授于相應的權限范圍,將用戶實體與其角色、崗位、部門等權限屬性相分離,使每個人員都具備不同的應用權限,實現每級或每個用戶只能在自身的權限范圍之內訪問相應的業務、欄目等資源。
四、應用效果評價
(1)生產管理更直觀。蘇東南智能化管理平臺通過對人員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全區人員的動態管理,包括對目前在崗人員、值班人員、休息人員的記錄,實現合理的人員規劃。設備管理系統對全區的設備統一管理,對儀表及時預警,調整校驗。
(2)勞動強度有效降低。集氣站內和井口現場數據的實時傳輸、視頻監控傳輸,有效降低了現場的巡檢頻次。鋪設光纜到井場使井口數據傳輸更加穩定,井口視頻傳輸速度更快,不僅降低了巡井頻次同時有效預防了井口設備被盜。
(3)實現多系統整合。①工藝管理開發動態的系統整合到廠信息化管理平臺—工藝管理—開發動態模塊;②GIS系統模塊整合到廠信息化管理平臺—三維GIS模塊;③區級數字化系統管理—通訊安防需要整合現有的安防通信系統;④廠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報表模塊直接調用已開發完成的全廠統一報表管理模塊。endprint
一、概述
蘇東南區為采氣一廠新建區,為完成蘇東南區生產信息化建設的任務,實現蘇東南區生產數據實時監控、智能報警,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事故發生率,我廠提出了蘇東南區智能化管理平臺建設項目。
二、具體功能實現
2.1 區生產管理平臺的實現
(1)總監控實現。主界面構成元素包括集氣站、凈化廠和支干線,當鼠標點擊集氣站、凈化廠和支干線上時將顯示有關介紹信息。
(2)集氣站監控實現。主要包括站內參數、井口參數。
如圖1所示為集氣站監控流程,通過流程圖可全面監控集氣站生產運行情況,并顯示各設備重要運行參數,當鼠標移動到設備上時將顯示該設備所有運行參數。①進站區:各管線進站壓力;②分離器區:各分離器壓力、溫度、液位;③自用區:自用氣壓力、流量;④污水罐區:各污水罐液位、罐存量;⑤分液罐:分液罐液位、壓力;⑥外輸區:外輸壓力、溫度、瞬時流量;⑦壓縮機: 兩種不同壓縮機的各類參數;⑧UPS監控:輸入狀態、輸入電壓、輸入頻率、輸出狀態、輸出電壓、輸出頻率、輸出功率、電池電壓、剩余放電時間;⑨視頻監控:顯示實時視頻監控畫面。
(3)井口參數監控。集氣站井場生產運行監控界面,主要功能是以集氣站為核心建設包括所有井場總貌圖,圖中顯示每個井場的所有氣井油壓、套壓,儀表監控管理主要校驗儀表有效期是否達到預警和報警限。
2.2 區信息管理
主要實現蘇東南作業區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采用B/S模式。主要包括了蘇東南區的新聞信息、區務公開信息、生產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黨群工作信息、文件閱覽信息、員工培訓信息、人員管理、圖片資料。系統需設計一個蘇東南區的門戶,將蘇東南區的一些信息發布到門戶上。
2.3 廠級信息管理
廠信息化管理主要實現全廠生產運行及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構建廠級信息化瀏覽平臺。采用CS結構進行設計。平臺界面采用C/S模式開發,桌面類似360桌面,可以添加應用程序。整個界面包括:收發郵件、關注事件、公文管理、主題的顯示、天氣和月歷的界面顯示。主題是一張長慶氣田對西安、銀川、北京、上海等地的實時供氣總量的動態圖。當鼠標移動到供氣管線上時,將顯示各個供氣管線的歷史信息,點擊長慶氣田可以查看長慶氣田的介紹信息。
三、后臺建設
(1)基礎數據采集。采集的信息包括作業區、集氣站、氣井管線、支線、干線、產品氣管線、氣井、巡井信息數據、閥門、氣井—變送器、氣井—壓力表、集氣站點位號、氣井點位號、網絡鏈路、網絡交換機等。
(2)動態數據采集。系統通過訪問“區SCADA系統”、“廠SCADA系統”、“氣井管理平臺”提供的生產動態數據服務來獲取數據,集氣站站內的設備基礎數據,直接從采氣一廠設備信息管理系統獲取。該數據主要用于兩個模塊:生產監控報警和監控生產動態數據。生產監控報警需要系統每秒都接口服務獲取數據,不間斷,對獲取數據進行報警判斷。
(3)用戶權限管理。對用戶提供統一權限配置和統一訪問控制服務。能夠針對各類業務、欄目等資源授于相應的權限范圍,將用戶實體與其角色、崗位、部門等權限屬性相分離,使每個人員都具備不同的應用權限,實現每級或每個用戶只能在自身的權限范圍之內訪問相應的業務、欄目等資源。
四、應用效果評價
(1)生產管理更直觀。蘇東南智能化管理平臺通過對人員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全區人員的動態管理,包括對目前在崗人員、值班人員、休息人員的記錄,實現合理的人員規劃。設備管理系統對全區的設備統一管理,對儀表及時預警,調整校驗。
(2)勞動強度有效降低。集氣站內和井口現場數據的實時傳輸、視頻監控傳輸,有效降低了現場的巡檢頻次。鋪設光纜到井場使井口數據傳輸更加穩定,井口視頻傳輸速度更快,不僅降低了巡井頻次同時有效預防了井口設備被盜。
(3)實現多系統整合。①工藝管理開發動態的系統整合到廠信息化管理平臺—工藝管理—開發動態模塊;②GIS系統模塊整合到廠信息化管理平臺—三維GIS模塊;③區級數字化系統管理—通訊安防需要整合現有的安防通信系統;④廠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報表模塊直接調用已開發完成的全廠統一報表管理模塊。endprint
一、概述
蘇東南區為采氣一廠新建區,為完成蘇東南區生產信息化建設的任務,實現蘇東南區生產數據實時監控、智能報警,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事故發生率,我廠提出了蘇東南區智能化管理平臺建設項目。
二、具體功能實現
2.1 區生產管理平臺的實現
(1)總監控實現。主界面構成元素包括集氣站、凈化廠和支干線,當鼠標點擊集氣站、凈化廠和支干線上時將顯示有關介紹信息。
(2)集氣站監控實現。主要包括站內參數、井口參數。
如圖1所示為集氣站監控流程,通過流程圖可全面監控集氣站生產運行情況,并顯示各設備重要運行參數,當鼠標移動到設備上時將顯示該設備所有運行參數。①進站區:各管線進站壓力;②分離器區:各分離器壓力、溫度、液位;③自用區:自用氣壓力、流量;④污水罐區:各污水罐液位、罐存量;⑤分液罐:分液罐液位、壓力;⑥外輸區:外輸壓力、溫度、瞬時流量;⑦壓縮機: 兩種不同壓縮機的各類參數;⑧UPS監控:輸入狀態、輸入電壓、輸入頻率、輸出狀態、輸出電壓、輸出頻率、輸出功率、電池電壓、剩余放電時間;⑨視頻監控:顯示實時視頻監控畫面。
(3)井口參數監控。集氣站井場生產運行監控界面,主要功能是以集氣站為核心建設包括所有井場總貌圖,圖中顯示每個井場的所有氣井油壓、套壓,儀表監控管理主要校驗儀表有效期是否達到預警和報警限。
2.2 區信息管理
主要實現蘇東南作業區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采用B/S模式。主要包括了蘇東南區的新聞信息、區務公開信息、生產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黨群工作信息、文件閱覽信息、員工培訓信息、人員管理、圖片資料。系統需設計一個蘇東南區的門戶,將蘇東南區的一些信息發布到門戶上。
2.3 廠級信息管理
廠信息化管理主要實現全廠生產運行及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構建廠級信息化瀏覽平臺。采用CS結構進行設計。平臺界面采用C/S模式開發,桌面類似360桌面,可以添加應用程序。整個界面包括:收發郵件、關注事件、公文管理、主題的顯示、天氣和月歷的界面顯示。主題是一張長慶氣田對西安、銀川、北京、上海等地的實時供氣總量的動態圖。當鼠標移動到供氣管線上時,將顯示各個供氣管線的歷史信息,點擊長慶氣田可以查看長慶氣田的介紹信息。
三、后臺建設
(1)基礎數據采集。采集的信息包括作業區、集氣站、氣井管線、支線、干線、產品氣管線、氣井、巡井信息數據、閥門、氣井—變送器、氣井—壓力表、集氣站點位號、氣井點位號、網絡鏈路、網絡交換機等。
(2)動態數據采集。系統通過訪問“區SCADA系統”、“廠SCADA系統”、“氣井管理平臺”提供的生產動態數據服務來獲取數據,集氣站站內的設備基礎數據,直接從采氣一廠設備信息管理系統獲取。該數據主要用于兩個模塊:生產監控報警和監控生產動態數據。生產監控報警需要系統每秒都接口服務獲取數據,不間斷,對獲取數據進行報警判斷。
(3)用戶權限管理。對用戶提供統一權限配置和統一訪問控制服務。能夠針對各類業務、欄目等資源授于相應的權限范圍,將用戶實體與其角色、崗位、部門等權限屬性相分離,使每個人員都具備不同的應用權限,實現每級或每個用戶只能在自身的權限范圍之內訪問相應的業務、欄目等資源。
四、應用效果評價
(1)生產管理更直觀。蘇東南智能化管理平臺通過對人員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全區人員的動態管理,包括對目前在崗人員、值班人員、休息人員的記錄,實現合理的人員規劃。設備管理系統對全區的設備統一管理,對儀表及時預警,調整校驗。
(2)勞動強度有效降低。集氣站內和井口現場數據的實時傳輸、視頻監控傳輸,有效降低了現場的巡檢頻次。鋪設光纜到井場使井口數據傳輸更加穩定,井口視頻傳輸速度更快,不僅降低了巡井頻次同時有效預防了井口設備被盜。
(3)實現多系統整合。①工藝管理開發動態的系統整合到廠信息化管理平臺—工藝管理—開發動態模塊;②GIS系統模塊整合到廠信息化管理平臺—三維GIS模塊;③區級數字化系統管理—通訊安防需要整合現有的安防通信系統;④廠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報表模塊直接調用已開發完成的全廠統一報表管理模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