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概念是思維的最基本形式,是知識結構的重要聯結點,掌握了基本概念,往往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有效實現知識的遷移,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化學概念是學好化學知識的重要基礎,教師要加以重視,優選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把握化學概念本質,提高化學概念教學有效性。對此,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初中化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策略略談了幾點體會。
一、剖析概念,抓關鍵,把握本質
化學概念是用精辟、簡潔明了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具有嚴密性和準確性,其中的每個字、詞都經過反復地推敲,有著特定的內涵,同時也揭示了概念的本質屬性。因此,在初中化學概念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深刻領會概念的內在含義,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概念,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剖析概念,通過抓住化學概念中的關鍵字詞,從而挖掘概念的內在本質,提高學生分析概念、運用概念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講解“單質”與“化合物”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這兩個概念中的“純凈物”這一關鍵詞,找出本質特征,然后再要求學生根據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該物體是單質還是化合物,若該純凈物由同一種元素組成,則為單質,若該純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則為化合物。否則,很容易使學生將某些同種元素組成的混合物錯看成單質,如金剛石、石墨等物質,從而導致學生產生概念認識上的錯誤。又如,講解“溶液”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均一”、“穩定”、“混合物”三個關鍵詞進行剖析;學習“催化劑”的概念時,一要讓學生明確“劑”的含義(指一種物質),二要引導學生抓“改變”一詞(使化學反應加快或減慢);三是把握“化學反應前后”這一條件,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未發生任何改變,這樣,通過剖析概念,抓關鍵字詞,既能加深學生對化學概念的理解,排除非本質特征的干擾,又可以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弄清概念,舉反例,深化鞏固
教師在講解某一化學概念時,往往只作正面闡述,這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對于某些概念從正面講完后,若能從反面講,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化概念理解,避免概念的混淆和模糊不清,而且可以誘導學生積極思考,活躍學生思維。因此,在初中化學概念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可以在學生正面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反面對概念進行逆向剖析,通過正反列舉,深化鞏固學生對化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對于“氧化物”這一概念,其正面闡述通常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H2O、SO2等。這時,筆者從反面引導學生分析:根據氧化物的定義,我們知道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那么是否所有的含氧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呢?為什么?請舉例說明。通過思考,學生了解了含氧化合物包括了氧化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H2SO2、KCLO3、HCO3等物質屬于含氧化合物,但并不是氧化物。又如,學習“分子”的定義時,我們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分子的概念,筆者適時從反面提出一些問題,逆向引導學生:①構成物質的粒子是否一定是分子?②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粒子是否一定是分子呢?這樣,通過概念分析,正反兩面的列舉,既加深了學生對化學概念的進一步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逆向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
三、活化概念,巧變形,變式理解
在化學中,對于某些概念一味地注重死記硬背,不注重內涵和外延的理解是難以收到理想效果的。但是,若能從不同角度對概念進行變形,抓好概念的變式理解,學會活化概念,往往可以使學生對概念的感性認識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在初中化學概念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活化概念,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對概念進行變式,通過變式理解,把握概念內涵和本質,提高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
例如,在講解《溶解度》中有關“固體溶解度”的定義時,筆者將其“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該物質在該溶劑中的溶解度,用S表示”這一基本概念描述進行了以下的變式:(1)在T℃時,M 固態物質在100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為Sg;(2)在T℃時,要在100g水里配制成M固態物質的飽和溶液,M固態物質的所需質量為Sg;(3)在T℃時,質量為Sg的M固態物質要想制成飽和溶液,至少需要水的質量為100g;(4)在T℃時,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M固態物質的質量為Sg;這樣,通過抓變式,巧變形,既深化了學生的概念理解,又可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總之,在初中化學概念教學中,教師一要引導學生認真剖析概念,抓關鍵字詞,把握概念本質;二要引導學生弄清概念,逆向思維,正反列舉;三要引導學生活化概念,不同角度對概念進行變形,通過變式理解掌握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楊趙芳. 九年級化學概念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D]. 河南師范大學,2012.
[2] 馮嘉瑞. 初中化學教材中概念轉變策略的分析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2012.
[3] 黃升堯. 化學概念的十大關系與教學對策[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2(05).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澤夫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