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麗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和近期召開的全國人大、政協“兩會”,都鮮明地舉起了深化改革的旗幟,吹響了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集結號,國有企業新一輪深化改革已經箭在弦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問題,國企工會工作必須不斷揚鞭自奮蹄,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努力創新,為企業的進一步深化改革保駕護航。
一、國企工會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新問題
企業資產結構變化給工會工作帶來的新問題。要將國有獨資或一股獨大的國有企業資產結構變為混合所有制經濟結構,要發展職工持股形成資產利益共同體,其他經濟資本的進入必然給目前的企業利益格局帶來新的沖擊,如何協調保障在維護各方合法資產利益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必然成為企業工會所面臨的新課題。
如何平衡職工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社會、企業成長發展之間的矛盾,也是擺在企業工會面前日益迫切的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然伴隨著中國工人階級“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獲得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享有更加充分的社會保障,享有法律賦予的民主權力,享有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夢想的逐步實現。
職工隊伍年齡結構、知識文化結構的新變化,也急切地催促企業工會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滿足職工隊伍新群體的新需要。
二、企業工會工作創新必須堅持的原則理念
1.堅持創新求變理念。當前企業工會工作面臨的環境和形勢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迫切要求我們在工作中體現出應有的時代性和創造性,樹立科學求變理念。為此,對企業工會工作的創新,要有全面科學的認識,探索建立新的制度是創新,對現有制度的完善和規范是創新,執行制度中不斷變化和改進方法是創新,在實踐中不斷開發和擴大制度的應有效能也是一種創新。我們既要反對不敢創新、不想創新的因循守舊、患得患失的消極思想;也要反對從形式上片面強調創新、為創新而創新、摒棄一切舊的和傳統的經驗做法的創新。
2.堅持以人為本理念。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根本,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把滿足廣大職工的物質文化需要、有利于職工的全面發展作為推動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職工利益無小事”,只要我們企業工會把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落實到關心職工生產生活的工作中去,時刻把職工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企業工會組織就能永葆活力,就能永遠得到廣大職工的擁護。創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決問題,因此必須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去尋求創新,必須以實際問題的解決來作為衡量創新的標準;我們要從“大處”著想,“細處”著手,把解決問題作為創新的動力和著力點,牢牢把握住企業工會組織面臨的問題和廣大職工群眾根本利益需求的細微變化的規律,才能取得有效的創新。
3.堅持統籌協調理念。企業是一個各種經濟成分、各種經濟利益的結合體。工會組織在依法維護職工權益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統籌協調,照顧各方利益、實現互利共贏,達到既促進企業的長期繁榮發展,又保障職工合法、合理的各項權益。
三、企業工會創新的對策途徑
1.以觀念思路促進企業工會創新。觀念思路是做好新形勢下企業工會工作和工會創新的前提,企業工會工作創新的前提是觀念創新,只有思想觀念創新了,其活動方式、方法和各種工作機制才能真正創新,才能發現和開辟企業工會工作的新天地。在思維上改變舊觀念、老框框的束縛,聯系實際解放思想,教育廣大職工樹立科學發展的新觀念,緊緊圍繞企業經濟工作中心,組織廣大職工群眾開展形勢教育,按照新形勢的要求,以創新精神探索企業工會工作的新路子。同時,企業工會工作者,必須轉變觀念,創新思路,樹立工會工作服務全局、服務中心、服務職工的理念,把滿足和豐富職工的物質精神生活需要,保障和促進全面發展,作為企業工會工作的基本內容和根本保證,把群眾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作為衡量和檢驗企業工會工作的準則和尺度。創新觀念,就是要在新時期新形勢下,不斷豐富工會工作的內涵,突出強調工會的職能作用,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工會“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方針。同時,各級企業工會干部都要樹立社會意識,強化社會責任感,提高溝通、協調、組織等社會活動能力,努力成為組織活動專家、協調關系專家。
2.以調查研究助推企業工會創新 。調查研究是工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察實情、求真知、出良策的有效方法。無論是繼承還是創新,我們都要善于去調查研究,調查研究到位才有發言權和正確行使決策權,才能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才能保障工會工作常有亮點、閃光點。創新不是拋棄好做法、好經驗,繼承也不是搞經驗主義、教條主義,照搬過去,拒絕創新。凡是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我們就要繼承,行不通的就要摒棄,就要大膽創新。擺正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做好工會工作調查研究工會工作的對象、背景、手段、機制等等應多變化。不少傳統的工作模式和方式,已經不切合實際,如果仍然墨守成規,不愿創新,不敢創新,不會創新,那么工會組織就可能形同虛設,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因而,企業工會在工作方法上一定要以調查研究為基礎,并通過務實方式助推企業工會創新。
3.以科學手段優化企業工會創新。企業工會工作要注重真抓的同時,應以科學手段優化企業工會創新,并以改革創新的精神不斷加強工會自身建設。一是要堅持把促進發展作為新時期工會工作的第一要務。以服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己任,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真抓實干,加快發展;二是要堅持把服務職工作為工會工作的主旨。注重真抓實干,以改革創新的精神不斷加強工會自身建設,工會必須努力做好新形勢下服務職工群眾的各項工作,切實使廣大職工享受到改革發展的物質成果,自覺投身到企業科學發展的實踐中來;三是要堅持把發展和諧勞動關系作為工會工作的主線。必須從工會的職能和特點出發,積極構建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系,切實使勞動關系各方相互尊重、和諧相處、齊心協力、共謀發展,努力推動企業科學發展,發揮工會組織不可替代的作用。endprint
4.以品牌亮點推動企業工會創新。有品牌就有特色,有特色就有影響,有影響就是新“亮點”。工會工作必須樹立起品牌意識,努力打造工會工作品牌。當今時代是改革的時代,也是創新的時代,創新的意識和創新能力決定著一個組織、一個企業、一項工作前進發展的程度。工會工作要向前發展,同樣必須進行創新,只有創新,工會組織才能更好地發揮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工會工作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機和活力。企業工會要把握時代脈搏,探索企業工會工作創新發展新亮點,適應形勢任務的發展,增強工作的科學性和預見性,提高工作的實效性,讓工會工作在企業的全局工作中常有亮點、閃光點。“維權到位,溫暖到位”充分體現了工會的基本職責,體現了職工意愿和心聲,我們要以其作為品牌內涵,確定品牌創建指導思想、創建原則、品牌體系、品牌載體要選擇那些黨和政府要求工會做、群眾殷切期望工會做、工會組織自身又能夠做的工作作為品牌,握緊拳頭保證重點,集中力量打造品牌,并以品牌亮點推動企業工會創新。
5.以理論制度保障企業工會創新。程序是事情進行的先后次序,是對事物運動過程中前后相連的穩定的步驟系列。任何規章制度,若沒有相應的運行程序作保障,就會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而,要對企業工會工作中創立出來的新方法、新方式、新機制等進行完善提升,形成系統的工作程序,從而轉化成為有章可循的、規范的、可操作的制度規范和模式,以制度化和程序化促進企業工會創新,指導和規范工會工作,為完成企業工會任務提供堅實的保證。而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則要求企業工會組織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激發工會工作的生機和活力,努力破解工作難題,推動工會工作的創新發展,要創新工會干部思想觀念,努力分析和研究工會工作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尊重首創精神,及時發現、總結和推廣基層工作的新經驗,把帶有普遍性的經驗上升為理論,深入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探索做好工會工作的途徑和辦法。因此,我們應堅持理論研究和制度建設陣地,以理論制度保障企業工會創新。
新形勢下的企業工會工作,通過方式方法創新,創造性地運用企業工會載體,不斷提升企業工會的工作實效,使企業在新一輪的改革中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使職工在深化改革中實現更好的自身價值,使企業工會組織在新一輪的深化改革中不斷提高自身凝聚職工、代表職工的能力,共同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作者單位: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十五局第二工程公司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