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亂世生變
1992-93賽季結束后,邁克爾·喬丹突然宣布退役,沒有想到,之后的1993-94賽季因為“飛人”的退役而生異相,尤其是季后賽打得石破天驚。首輪就發生NBA歷史上首次“黑八奇跡”,西部第八掘金在0比2落后絕境下連追三局,3比2擊退擁有全聯盟最佳戰績的超音速。季后賽次輪更是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打出三個4比3,一個4比2,其中有著爵士3比0領先,被掘金連搶三場,差一點被丹佛人再度制造“翻盤奇跡”。之后的分區決賽又打出一個4比3,東部尼克斯險勝步行者。最后的總決賽,尼克斯一度3比2領先,但最終被火箭4比3逆轉,終于謝下這一年絕對難忘的“瘋狂”。
看似是精彩紛呈的比賽,球迷們卻沒有守在電視機前觀戰,輿論也異常氣憤,原因就是每支球隊都似乎在刻意壓制比賽節奏,這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比分板沒有以前那么漂亮了。
那一年的總冠軍火箭在總決賽上的場均得分僅為89分,投籃命中率只有43%,“總亞軍”尼克斯的系列賽數據當然只會比這個更糟糕——他們場均得到86分,命中率只有可憐的41%。
這絕不是個別現象,東部聯盟在1994年季后賽中竟然僅有兩場比賽雙方得分都超過100分。之前一個賽季(1992-93)的常規賽中還只有三支球隊的場均得分低于101分——他們分別是森林狼、活塞和小牛,但到了1993-94賽季形勢大變,全聯盟一共12支球隊場均得分低于100分。
如果把時間的范圍擴大,1993-94賽季的低得分會更顯眼。在1985-86賽季,凱爾特人同火箭在總決賽中相遇,贏球一方的分數通常都要達到110分以上;到了1990-91賽季,公牛擊敗湖人得到隊史上第一個總冠軍,贏球需要的場均得分下降到100分左右;不料在1994年,冠軍隊在總決賽上的場均得分竟然不到90分。
其實在1993-94賽季常規賽,尼克斯就將對手的場均得分壓制在91分以下,使得這項數據創下聯盟新低——自從1954-55賽季實行24秒時限規則以來,還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隨著得分下降的還有投籃命中率——從1983-84賽季的49.2%下降到46.6%——這么低的投籃命中率同樣創造了20年來的最差紀錄。
場均得分下降,投籃命中率暴跌,這些還不是全部,最讓人無法忍受的是球迷熱愛的比賽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好看了——而是丑陋得讓人反胃。
“比賽正在變得丑陋。”當時任步行者總經理的唐尼·沃爾什很認同這個說法,“聯盟里已經形成了這樣的風氣,那些家伙們已經把籃球比賽的真正含義完全拋到了腦后。”
很多人對尼克斯的打法和帕特·萊利的執教風格表示不滿,認為是他帶壞了的風氣。的確,提到萊利曾經執教的那支尼克斯,都會提及“野蠻”、“藍領”和“鐵血”之類的字眼。顯而易見的是,歷史上任何一支優秀的防守球隊都符合這一連串標準,但萊利卻給尼克斯帶來了特殊的東西。
鐵桶紐約
萊利麾下的尼克斯在防守中的第一元素就是得不怕身體接觸。籃球場猶如兩軍對壘,進攻者會去嘗試挑戰防守者身體接觸的力量,若防守者沒有足夠頂住的覺悟,那進攻者會輕松找出投籃空間;若防守者的身體接觸力度還強于進攻者,持球進攻者便會因為反作用力導致技術動作變形而降低投籃命中率以及傳接球精準度。
其次,防守球隊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呈現不怕打群架的氣勢,但凡青史留名的防守型球隊中幾乎都少不了幾個打架時拍馬在前的家伙,倒不是為了揮幾拳頭過足暴力癮,主要還是為讓所有對手都知道這群肌肉棒子從來不怕打架。另外,球員平日在訓練中強調體能以保障外圍壓迫力度,還會在防線收張節奏控制上花費很大的訓練精力,以達到比賽中的團隊默契性結果。
上述這些“防守因子”被萊利親手將其鑲嵌到尼克斯每一位球員骨子里面,成為該球隊的標志性風骨。只是這在外人看到卻是對籃球運動的褻瀆,甚至連紐約內部也有人對此感到不滿。
“自從他(萊利)到尼克斯隊當主教練之后,我從來沒有聽到他說半句關于進攻的話。”尼克斯名宿威利斯·里德說,“他一天到晚都在強調防守,如果球隊輸了球,那么毫無疑問他會說球員們沒有做好防守,沒有控制住籃板球,反正他從來都不會把輸掉比賽的原因歸結為進攻不積極,得分太少。他已經完完全全忘記了籃球比賽里還有進攻這么一回事。”
“想知道那時候候尼克斯隊部是怎么訓練的嗎?”里德繼續說到,“皮球被狠狠砸向籃筐,然后一群人跳起來去爭搶籃板,之后同樣的過程繼續重復。沒有人訓練上籃,一個都沒有,整個球館里回蕩著‘砰砰的聲音,除此之外,什么都沒有。并不是那些球員們喜歡這樣,而是他們的教練要他們這樣去做。”
“蠻不講理”——用這個詞用來形容那時候尼克斯的防守真是太有道理了。當然,也有很多人抱怨說這種丑陋的比賽的根源來自于活塞的“壞孩子軍團”。可以肯定,1991年萊利去尼克斯執教后的確是借鑒了活塞那種強悍的球風,不過,1980年代末的那支活塞雖然是防守風格,但他們并沒有像尼克斯那樣把得分壓得太低,而且底特律人的場均得分也常常過百。
對于這樣的說法,“壞孩子軍團”的核心成員伊塞亞·托馬斯也嗤之以鼻:“即使在最講究防守的時候,我們那個時期的活塞平均每場也能拿下了103分,再說我們的節奏也比他們快,尼克斯隊的家伙只是在用粗野的防守來拖慢對手的進攻速度。”
還有一部分球迷甚至把不滿發泄到了迪克·哈特身上,可憐的哈特當時是萊利最中意的助教,而他因為在“壞孩子軍團”時代的活塞也當過助教,那些憤怒的球迷們就口口聲聲地說是他把骯臟的球風和下流的防守帶到了紐約。
不管怎么說,萊利都不希望別人把這個罪名安在他的頭上。“如果非得讓誰來承擔這個(比賽變得丑陋)責任的話,你就去責怪NBA好了。”1994年的總決賽后,萊利扔給記者這么一句話,“無論是粗野的一對一防守,還是那些直接往對方臉上打招呼的肘子——這都是NBA自己搞出來的,和我沒有任何關系。”endprint
萊利是這么說的,可是當尼克斯同火箭的總決賽第一場打到半場時,記分板上那可憐的數字(32比31)的比分又該怎么解釋?別的球隊可沒有如此慘淡。
球迷們當然看不慣這樣的比賽,于是1994年NBA總決賽的收視率出現狂跌,比起上一年公牛和太陽的對攻大戰,總決賽收視率整整下跌了20%。NBA總裁大衛·斯特恩還試圖把收視率驟跌的原因歸結為1994年總決賽里沒有幾個能撐得住場面的超級明星。誠然,球迷更喜歡看喬丹和巴克利之間的較量,但1994年也有奧拉朱旺和尤因,而且火箭和尼克斯隊中都有不少球員是能跑善跳,讓這樣兩支球隊在場上打那種緩慢丑陋的比賽才是趕走球迷的原因。
就連大蘋果城的球迷也不買賬了。紐約本來足全美最大的球迷市場,但是尼克斯盡管在1994年打進總決賽,也沒有喚起紐約人絲毫收看比賽的熱情。道格·科林斯對于這個問題倒是頗不以為然,“這也不過就是個體育比賽,除非比賽在你從小長大的城市舉行,而你恰巧又狂熱喜歡這個城市的球隊。否則誰有興趣天天呆在家里看那些和自己根本沒有半點關系的籃球比賽?”之后他補充說:“當然,差距是肯定有的,看過當年凱爾特人對決湖人的球迷都知道,當年電視轉播臺的電話都要被那些瘋狂的球迷們打爆了。可到了1994年,連個打電話抱怨比賽難看的人都沒有——這的確能說明點兒什么。”
錯誤風向
“嘿,你是說1994年的季后賽?那是我見過的最惡心的一個賽季。”一位資深NBA球探如此評價那年的季后賽,“我想看過那些比賽的人都記得,當時出現最多的場景就是雷吉·米勒和他的死對頭斯派克·李(尼克斯頭號球迷)沒完沒了的垃圾話。更糟糕的情況還在后面——東部決賽,尼克斯淘汰了步行者,球迷們惟一的樂趣也沒有了。”
他說的沒錯,那年的季后賽期問惟一能激起場邊球迷興趣的就是雷吉和斯派克·李的表演——米勒一次又一次通過跳投得分,之后他會故意沖著坐在場邊的李比劃那個著名的“扼喉”動作,當然,斯派克的回應都不會讓大家失望,他那副氣急敗壞的樣子就像真的被人掐住了脖子一樣。
那些場面非常有趣,可惜后來聯盟開始對這些無傷大雅的小舉動加以限制,那些該死的規則剝奪了球迷們很多樂趣——他們再也看不到像米勒和李之間那種有意思的挑釁場面了。
“他們(NBA官方)禁止球員們在場上打架,禁止雙方在場上對罵——甚至連隨口說幾句垃圾話都有可能被罰款,但是他們卻忽略了聯盟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現在他們拿給觀眾看的比賽是多么丑陋?每支球隊都在強調防守,防守,為了搶到一個前場籃板要玩命似的擠成一團,為了爭奪一個快出界的球不惜滾到地板上都不肯放手——這就是他們所謂的敬業。”
更過分的是那些骯臟的小動作,一次犯規你可以辯解說他們是無心的,可是當你眼睜睜看著一個已經犯規三四次的家伙仍然帶著一臉無所謂的表情繼續他那小動作的時候,你敢說他們是清白的?
菲爾·杰克遜也是這么看的,這個看上去總是很高明的家伙當時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難道火箭和尼克斯組織不起像樣的跑轟戰術嗎?當然不是,不管他們找了什么借口來執行現在的打法,都不能否認隊里球員的能力。”
另外一位籃球領域的專家羅德·索恩也是這么認為的。索恩打過18年職業比賽,退役后擔任過球隊主教練和球隊經理,還曾經是NBA聯盟里地位僅次于大衛斯特恩的人物,他似乎發現了問題的本質,于是他多少帶點指責作出了這樣的評論:“我想現在是時候讓那些籃球媒體和主教練們改變他們腦子里那種錯誤的觀念了——他們都認為一場85比80取勝的比賽要比115比110更有說服力,那些始終把雙方球隊得分控制在80分左右的教練們居然還在為此沾沾自喜,他們認為自己打出了高防守水準的比賽,認為自己的球員們都干得很棒。這些家伙們想要把這種得分少就意味著比賽強度大的觀念強行灌輸給別人——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羅德繼續說,“有些時候確實需要我們的球隊教練們強調防守,但是很多時候你會在場上看到這樣的情形——在教練的示意下,持球球員故意拖到24秒快要結束的時候才出手,這樣幾個回合下來出手次數就會大打折扣。這樣的比賽態度能叫積極防守嗎?當然不是,他們只不過是在消極進攻。可惜能看出這些小把戲的人實在不多。”
很多球隊教練都是這么干的,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注重防守的教練在聯盟里比較受歡迎。
“很多教練都希望自己有個擅長防守的好名聲。”當年活塞主教練查克·戴利這么說,“沒有人希望自己執教的球隊被人評價為‘缺乏強硬,因為那會讓人誤以為這個球隊球風偏軟是因為教練出了問題。他們不知道除了強硬和軟弱之外,一個球隊還可以有別的風格。”
戴利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了——作為NBA的球隊教練,你必須要讓你的手下學會防守,學會爭搶籃板,要在類似于肉搏的環境下去贏得勝利——最后一句話聽上去多少有點橄欖球比賽的味道了。沒錯,其實很多NBA教練都暗自羨慕在橄欖球聯盟執教的教練,因為他們每個人都作風強硬,而且說話很有分量。
1994年的東部決賽中,步行者對陣尼克斯時,當時步行者的主教練是拉里·布朗,他壓根就沒打算去跟紐約人拼快攻,何況那時候他手下的球員們個個身高體壯,和他們拼一拼防守還是不成問題的。
讓我們聽聽布朗教練在臨場指揮時是怎么說的:“你們不要去跟尼克斯隊的那些家伙們拼速度,更不能被他們的速度打亂節奏。我們要做的是把比賽節奏壓下來,最好能形成短兵相接的局面,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贏下這個系列賽。”
“說老實話,聽到拉里教練這么吩咐我們的時候我真有點摸不著頭腦,他為什么不讓我們去協助雷吉·米勒,給他提供更多在三分線出手的機會呢?后來我們戰勝尼克斯隊的那幾場比賽都是因為米勒一個人接管了整個球隊,用他那神準的三分球拿下了比賽的勝利。所以我真的不明白拉里教練當初為什么要讓我們換用那種奇怪的戰術。”一個不愿透露姓名的步行者球員對媒體抱怨說到。endprint
1995年季后賽東部半決賽,當尼克斯和步行者再度相遇的時候,情況依然沒有什么變化,兩邊的球員繼續在場上進行著所謂“強硬”的比賽,整個七場系列賽中尼克斯的場均得分不到95分,而步行者的場均得分剛到93分,雙方惟一一次得分過百的比賽就是第一場(步行者107比105獲勝),這種緩慢而丑陋的比賽真是讓人倒足了胃口。
這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幾乎所有教練的大腦里都銘記著下面的話:“季后賽就意味著強硬的防守,誰注重防守,誰就能贏得比賽。”
這個觀念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很少有教練想過要去嘗試一下新的變化。
也有人是比較明智的,拉里·伯德也知道季后賽中防守的強度加大會導致快攻的減少,但是他就經常提議去嘗試跑轟,他會跟隊友這么說:“我們為什么不試試最簡單最有效的進攻手段呢?”凱爾特人在1985-86賽季奪冠那年,他們在常規賽的場均得分高達114分,季后賽場均得分也有108分,而整個賽季里他們得分低于100分的場次僅為18場。
“其實只要教練允許,任何一支球隊都可以打出漂亮的快攻。可惜很多教練都希望能將比賽節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們不允許任何脫離他們控制的事情發生——這樣的教練可真讓人發瘋。”凱爾特人名宿鮑勃·庫西憤憤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庫西曾經為凱爾特人隊當過一陣子電視解說員,他說一些教練們知道暫停的時候攝像頭總會轉到他們身上,于是那些教練的自信就開始盲目膨脹,他們甚至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明星,而不是他們身邊的球員們。
“我真的很反感這個,很多教練墨守成規不愿意做出改變,他們擔心一個失誤就把自己推到了被解雇的邊緣,其實問題根本沒有這么嚴重,只要他們愿意多給球員一點自由,讓他們自己去判斷場上形勢,比賽說不定會簡單得多。”庫西說。
菲爾·杰克遜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話,“其實老練的球員就像老馬一樣,有時候教練們應該試著去放開手中牽引他們的韁繩,讓他們自己去跑。畢竟上場比賽的是他們,更了解場上情況的人也是他們而不是你我。”
“所有信奉進攻的教練和球員都認為現在我們的聯盟必須得有些改變了,我們應該有更多的跑轟,而不是愚昧地浪費那珍貴的24秒時間。我很懷念奧爾巴赫在球隊落后的時候大吼大叫的那些話,‘該死的,怎么又落后了?去追上他們,狠狠地踢他們的屁股!”庫西說。
糟糕的1994年過去之后,1995年在火箭和魔術進行的總決賽上,球迷總算看到那些教練們肯施舍給球員一點自由了,謝天謝地,那樣的日子沒持續多久,NBA比賽又值得球迷一看了。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