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麗芳ZHANG Li-fang
(深圳市寶安區福永人民醫院大洋田社康中心,深圳518103)
如今空巢或純老家庭已成為我國越來越多家庭的寫照,對老人進行健康上的專業護理照料,已取代生活上的吃飽穿暖而上升為急需解決的社會老齡問題之一。我國傳統中靠血親養老護老的模式雖然在逐漸弱化,但由于我國老人對家庭環境的依賴性、對養老支出的考慮,而導致社區居家養老成為我國目前既可操作、又經濟的必然養老現狀。而我國的居家養老模式中的社區護理服務可以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采取多種形式建立健全我國的服務體系、豐富服務內容。為了提高居民養老護理服務質量,就需要加強對社區護理人員養老護理技能進行定期培訓。
近年來,我國社會老齡化速度加快。2009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近1.67億,占總人口的12.5%。預測到2020年,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將會占到總人口的1.67億,占到全世界老齡人口的24%。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老年病以及慢性病的問題日益突出。調查研究顯示,社區老年人中70%以上患有老年人常見病。隨著社會發展,福利院、老年機構等養老方式也應運而生。但是,從目前情況看,受傳統觀念限制和經濟限制,很多老人拒絕進入養老機構。大多數老年人更愿意選擇家庭養老而獲取情感交流和滿足心理需求,家庭養老仍然是多數老年人的第一選擇。老年人選擇到社區衛生服務站就醫的比例高于到其他醫療機構,因此對社區護理服務體系就有較高的要求。在以居家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的背景下,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居家老人的健康,就需要注意對患有慢性疾病、重癥疾病和腫瘤晚期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所保證,還要為其提供經濟實用的健康指導、長期維持性治療、基本的生活護理和情感支持,以此減輕居家養老家庭的負擔,緩解社會的壓力,成為我國社區護理工作者值得研究和關注的話題。
目前國外有比較成熟的居家養老護理服務形式,包括“訪問式護理服務”、“日間護理服務”、“短期托付服務”等,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和減輕了老年人家庭的負擔,保障了居家老人的安全,成為可資借鑒的養老服務模式。
3.1 我國的老年群體社區護理服務體系尚未建立,加上我國社區護理服務起步較晚,就使得社區護理服務的范圍有限,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約束。為了健全社區老年服務管理體系,除了依靠傳統社會的支持外,護理人員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3.2 社區護理人員的居家養老護理水平不高,主要包括在:社區護理人員對居家老人的服務意識不強,許多社區老年人健康檔案的建立、動態跟蹤及有效利用不完善,社區護理人員家庭訪視及健康教育指導能力欠缺,為此就需要社區護理人員的服務技能整體提高。
4.1 充分發揮社區護理的特點,積極參與居家養老:因為社區護理與醫院護理有著本質的區別,它是一種全科的、完整的、多方位、貫穿人們整個生命過程中的保健護理服務。其基本概念就是促進健康,保護健康以及預防疾病及殘疾。
社區護理的主要特點是以預防保健為主,以群體健康為焦點,為居民提供綜合性、分散性、長期性、可及性服務。為了明確社區醫療護理工作的職責和范圍,充分發揮社區護理工作的特點,就需要結合社區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居家養老模式下的老年人社會護理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社區護理人員的專業職能,以此提高服務質量。
4.2 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居家養老護理服務模式:居家老年人情況多種多樣,社區的護理人員應當與社區居委會密切聯系,對社區老年人的基本情況及動態變化進行掌握,還可以利用家訪、義診、宣教活動、門診診療等多種形式逐步完善老年人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版),在為老年人全面建立健康檔案、充分掌握本轄區老年人情況基礎上,對居家老人進行健康評估、分類管理。如對于尚能自理的獨居高齡老人,社區護士可以采取問安式照料服務方法,定期去老人家中進行探訪[1]。
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通過傳播知識和行為幫助老年人自覺采納有益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隨著衛生保健服務體系的完善,健康教育已經成為護理服務的最重要內容之一,而衛生保健服務也實現了“醫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社區服務人員也可通過口頭交談、健康咨詢、專題講座、小組座談等語言教育方法、多種文字教育方法及其他教育方法,幫助社區老年人了解住宅區域的公共衛生與環境保護、個人衛生知識、營養衛生知識、一般疾病防治知識、慢病防治知識、精神衛生知識。幫助老年人認識常見病與合理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關系;掌握常見病的觀察和治療護理的知識和技能;掌握疾病急癥的初步急救措施,為進一步搶救創造條件;掌握安全知識。
社區衛生保健人員還要對老年人日常活動進行管理,促進健康行為的建立。開展周期性體檢,社區老人每年至少一次免費健康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做好老年人心理健康保健。完善社區臨終老人的護理關懷照顧。
開展家庭醫生服務,與社區老人,特別是有慢病、殘疾等特殊老人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協議,為老年人提供預防保健服務、常規體檢服務、健康咨詢、家訪服務、家庭生命周期指導、家庭功能評估、家庭健康干預計劃,提供就醫預約服務,提供轉介轉診服務。
4.3 注重對社區護理服務人員的培養:要加強對社區護理人員開展定期培養,保證居家養老質量體系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國社區護理人員結構復雜、隸屬關系復雜、學歷水平偏低、綜合護理能力較差,亟待強化培訓[2],在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基礎上,還應重點突出針對老年人的專業護理技能培訓,使社區護士能夠全面系統掌握老年人的身心特點、慢性病及危重癥老年患者的家庭護理方法,健康教育及指導方式與方法、與老年人溝通的技巧等,使社區護士能夠應對居家養老的護理服務環境,有目的、有計劃、有成效地為居家老人提供高質量的專業護理。
[1]陳向韻,岳鵬.社區護理服務需求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09(09).
[2]朱瑞芳,韓世范.我國社區護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家庭護士,2007(03).
[3]郭競成.中國居家養老模式的選擇[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01).
[4]郭競成.居家養老模式的國際比較與借鑒[J].社會保障研究,2010(01).
[5]于興洪,李兵.完善我國居家養老模式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