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治河,樸成日
(1.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科研部,遼寧 大連 116018;2.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作戰與訓練系,遼寧 大連 116018)
基于作戰行動航母編隊兵力配置
沈治河1,樸成日2
(1.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科研部,遼寧 大連 116018;2.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作戰與訓練系,遼寧 大連 116018)
科學合理的兵力配置是航母編隊作戰的前提和基礎,影響航母編隊兵力配置的因素很多,本文從作戰行動的角度研究航母編隊兵力配置問題。航母編隊基本作戰樣式可分為對空作戰、對海作戰、對潛作戰和對岸作戰4種,基于4種基本作戰樣式分析了作戰行動因素對航母編隊兵力配置的影響與約束,并提出相應的原則與思路,有助于進一步完善航母編隊兵力配置理論。
配置;作戰行動;航母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對“配置”的定義是:作戰時根據任務、敵情和地形,將兵力、兵器布置在適當的位置。航母編隊兵力配置問題研究應當從定義出發,影響航母編隊兵力配置的因素較多,主要有:作戰任務、敵情威脅、作戰指揮、作戰協同、兵力行動和作戰海區環境等。由此,可以將“航母編隊兵力配置”定義為:根據作戰任務、敵情威脅、作戰指揮、作戰協同、作戰行動和作戰海區環境,將航母編隊中的兵力、兵器布置在適當的位置。兵力配置是航母編隊作戰的前提和基礎,本文從作戰行動的角度來討論航母編隊兵力配置問題。航母編隊作戰最終可以落實到對空作戰、對海作戰、對潛作戰和對岸作戰這4種基本作戰樣式上,由此確定從這4種基本作戰樣式下的作戰行動對航母編隊兵力配置問題進行討論。
航母編隊對空作戰按作戰性質可以分為進攻性對空作戰和防御性對空作戰2種。
1.1 進攻性對空作戰行動的兵力配置
航母編隊進攻性對空作戰主要兵力為艦載機,其戰斗活動方法有:空中截擊和空中游獵。對空作戰過程:偵察兵力在預定空域實施預先偵察和直接偵察并報告偵察結果,攻擊兵力和電子干擾兵力一起組成空中編隊在指定的空域內待命。偵察兵力發現目標后保持對其監視,攻擊兵力和電子干擾兵力根據指揮所的命令出擊,在引導兵力的引導下搜索接敵、占據有利起始位置。電子干擾兵力在到達一定距離時對目標實施干擾[1],掩護攻擊兵力行動,攻擊兵力經過跟蹤、瞄準后發射武器攻擊目標[2]。攻擊結束后,電子干擾兵力結束干擾行動,和攻擊兵力一起在引導兵力的引導下返航,偵察兵力查明攻擊效果后結束偵察行動返航。
攻擊兵力配置的依據是:根據留空時間恰當選擇前出距離,便于出航、搜索接敵、占據有利攻擊位置和使用武器。電子干擾兵力配置的依據是:能為攻擊兵力行動提供有效的干擾區。偵察引導兵力配置的依據是:根據留空時間恰當選擇前出距離,有利于實施偵察行動,便于對目標進行監視、引導攻擊兵力和電子干擾兵力作戰。
1.2 防御性對空作戰行動的兵力配置
航母編隊防御性對空作戰,通常以航母為基準配置各防空作戰兵力,距航母本艦由遠及近依次為遠程防空作戰兵力、中程防空作戰兵力和近程防空作戰兵力[3]。
近程防空兵力作戰行動:在陣位內機動,根據編隊指揮所的命令對空、對海搜索,重點對低空、超低空進行搜索,發現來襲目標后,立即組織軟硬武器實施抗擊;中程防空兵力作戰行動:在陣位內機動,根據編隊指揮所的命令對空搜索,發現目標后立即向編隊指揮所報告,并對目標進行識別跟蹤,在編隊指揮所的指揮引導下艦載機實施攔截,當目標進入遠程艦空導彈攔截區,經識別后,使用艦空導彈實施攔截;遠程防空兵力作戰行動:在預警兵力發現敵情后,艦載殲擊機、電子戰飛機根據編隊指揮所的命令迅速前出,在編隊指揮所的引導下搜索接敵、占據有利攻擊和干擾位置,經過跟蹤、瞄準后發射武器攔截敵機。
遠程防空兵力配置的依據是:艦載殲擊機根據留空時間恰當選擇前出距離;電子戰飛機巡邏空域通常配置在殲擊機巡邏空域之后;預警兵力恰當選擇前出距離,在威脅軸附近某一區域機動,能為編隊提供一定的預警距離和預警扇面,便于對目標進行監視,便于指揮引導殲擊機接敵作戰,警戒巡邏空域通常配置在殲擊機巡邏空域之后。
中程防空作戰兵力配置的依據是:在防空威脅軸上或兩側,前出距離在近程防空兵力和遠程防空兵力之間。
近程防空作戰兵力配置的依據是:在航母周圍形成警戒幕,為航母實施低空超低空警戒、對付來襲反艦導彈[4]。
2.1 艦載機對海作戰行動的配置
艦載機對海作戰過程:偵察引導兵力實施預先偵察,發現目標后轉入目標跟蹤報告偵察結果。艦載機從巡邏空域出擊或從航母起飛并完成空中集結、編隊,在引導兵力引導下向目標接近,引導兵力適時進行目標指示。電子戰飛機采用近距離支援干擾或隨行干擾方法,掩護兵力采用全程掩護或區域掩護方法。佯動兵力根據佯動目的和任務選擇適當航線與突擊兵力同時或稍前進入目標,對目標實施佯動。突擊兵力占領戰斗航路起點,進入戰斗航路,到達預定發射武器點開始對目標攻擊,攻擊后脫離目標,在突擊兵力撤離后電子戰飛機結束干擾。偵察引導兵力實施檢查偵察并及時向編隊指揮所和突擊兵力報告突擊效果,在全部突擊行動完畢之后結束偵察。兵力配置如圖1所示。

圖1 艦載機對海作戰配置示意圖Fig.1 Disposition of ship-board aircraft in anti-ship warfare
偵察兵力配置的依據是:選擇前出距離,在威脅軸附近某一區域機動,便于對目標進行偵察和監視,便于指揮引導殲擊機接敵作戰。
突擊兵力配置的依據是:有利于突防便于對預定目標實施突擊為原則。
電子戰飛機配置的依據是:采用近距離支援干擾方法時,配置在突擊兵力進入方向附近,接近敵防空火力范圍邊緣的某一空域,使敵無法探知從這一方向進入的突擊兵力;采用隨行干擾方法時,伴隨突擊兵力行動,突擊兵力在有效干擾區內機動。
掩護兵力配置的依據是:采用全程掩護方法時,和突擊兵力完成起飛、集結后,編成一個空中編隊伴隨飛向突擊目標;采用區域掩護方法時,先于突擊兵力出動,在突擊行動區域一定距離的上空實施掩護。
佯動兵力配置的依據是:如果為吸引敵戰斗機,從與突擊兵力不同的方向進入或從與突擊兵力同方向、不同高度進入;如果為吸引、分散敵防空火力,從不同方向、不同高度同時或提前進入;如果為吸引預定突擊目標,從同一方向比突擊兵力提前進入。
2.2 水面艦艇對海作戰行動的配置
水面艦艇對海作戰是使用艦載反艦導彈對水面目標實施攻擊的行動。作戰過程:偵察引導兵力實施預先偵察,發現目標后轉入目標跟蹤報告偵察結果,可直接或通過編隊指揮所引導水面艦艇實施對海攻擊[5],電子干擾兵力采用支援干擾方法行動,掩護兵力采用空中截擊或空中巡邏方法掩護,兵力配置如圖2所示。

圖2 水面艦艇對海作戰配置示意圖Fig.2 Disposition of water surface ship in anti-ship warfare
水面艦艇配置的依據是:以保護航母為原則配置陣位,對海作戰時在陣位附近,不能前出太遠。
電子戰飛機配置的依據是:在水面艦艇實施攻擊前,到達敵防空火力殺傷范圍之外指定空域施放干擾,壓制敵方雷達、通信系統和防空武器等電子裝備。
掩護兵力配置的依據是:配置空域必須保證掩護兵力能在預定截擊線或盡可能遠的距離上截擊敵機,與被掩護水面艦艇距離有一定的攻擊縱深,巡航高度要有利于掩護兵力盡遠發現敵機迅速取得戰術優勢。
2.3 合同對海作戰行動的兵力配置
合同對海作戰是將突擊兵力分為幾個突擊群,以擔負主要突擊任務的突擊群為基準,協調其他突擊群的行動。作戰過程:各突擊群在編隊指揮所或偵察引導兵力的引導下進入目標,為分散敵防空火力通常采用多方向、多高度突擊,突擊方向一般以突擊基準兵力為主,使其從有利的方向進入目標,然后確定其他突擊群,形成多方向攻擊態勢,兵力配置如圖3所示。

圖3 艦機協同對海作戰配置示意圖Fig.3 Disposition of water surface ship and ship-board aircraft in anti-ship warfare
突擊兵力配置的依據是:以避免相互妨礙和誤傷為原則,確定空中突擊兵力的安全方向和安全高度、海上突擊兵力的安全方向和安全距離。
3.1 艦載機對岸作戰行動的配置
艦載機對岸作戰行動過程:擔負對岸打擊任務的各型飛機按次序起飛,直線飛行一段距離,然后集合、進入航線,當突擊兵力進入目標區后,轉入攻擊方向、瞄準并投射武器,攻擊完成后退出目標區返航。
水面艦艇配置的依據是:不能影響艦載機在航母上起降,以保衛航母安全為原則。
艦載機在目標區配置的依據是:根據飛機的任務按高度分層配置。
3.2 水面艦艇對岸作戰行動的配置
攜帶有對岸攻擊巡航導彈的水面艦艇,可以脫離航母編隊,臨時組成攻擊編隊前出到預定的發射陣位進行發射,或者發射艦不脫離航母編隊,整個航母編隊直接駛往導彈發射陣位。
水面艦艇配置的依據是:能得到編隊有效的空中掩護,在巡航導彈飛行管道和禁危區內不能有己方艦船,如果有己方飛機在相關區域行動,飛行高度要求在巡航導彈彈道最大高度之上。
3.3 合同對岸作戰行動的兵力配置
合同對岸作戰行動過程:各戰術群根據命令出擊,在偵察兵力引導下迅速隱蔽接敵,準時、有序地展開,占領有利陣位,不失時機地發起攻擊,電子干擾兵力采用支援干擾或隨行干擾方法。
偵察兵力配置的依據是:與目標距離、方位滿足偵察設備要求,能夠有效、準確偵察攻擊效果;不妨礙突擊兵力的行動,利于保持隱蔽;盡量避開敵防空火力范圍。
電子干擾兵力配置的依據是:采用支援干擾方法時,電子干擾兵力配置在敵防空火力范圍外沿的巡邏空域內,巡邏空域的確定主要是根據電子戰系統的有效干擾距離、作戰任務需求和敵防空兵力部署等確定;采用隨行干擾方法時,電子干擾兵力在編隊中所處的位置應保證其干擾區域能夠掩護整個空中編隊。
掩護兵力配置的依據是:掩護空域一般配置在突擊兵力航線周圍,以確保對突擊兵力的掩護。
佯動兵力配置的依據是:佯動兵力行動空域根據突擊方向、敵兵力兵器配置等因素來確定。
4.1 水面艦艇對潛作戰行動的配置
水面艦艇對潛作戰行動過程:由若干艘水面艦艇組成編隊防潛兵力,在指定陣位內運用艦殼聲吶或拖曳線列陣聲吶實施對潛警戒,發現敵潛艇后,立即使用艦載反潛武器對其攻擊,防止敵潛艇占領武器射擊陣位攻擊航母。
水面艦艇配置的依據是:能形成足夠的對潛警戒縱深,在敵潛艇占領武器發射陣位對航母實施攻擊之前,水面艦艇能對其及時發現、識別并實施攻擊。
4.2 反潛直升機對潛作戰行動的配置
反潛直升機對潛作戰行動過程:編隊反潛直升機組成對潛搜索機群,使用吊放聲吶、聲吶浮標和磁探儀等探測器材,按照一定的搜索隊形、搜索方法對潛搜索,發現目標后,使用機載反潛魚雷或深彈對其實施攻擊[6]。
反潛直升機配置的依據是:執行反潛任務時,配置在目標可能所在海域;執行防潛任務時,通常配置在編隊航向前方或側翼,彌補水面艦艇艦殼聲吶或拖曳線列陣聲吶探測盲區。
4.3 攻擊型核潛艇對潛作戰行動的配置
攻擊型核潛艇對潛作戰行動過程:在航母編隊前方、側前方或指定區域內,使用艇載聲吶按照一定的搜索方法實施對潛警戒搜索,發現目標后占領有利攻擊陣位使用反潛武器對目標實施攻擊。
攻擊型核潛艇配置的依據是:編隊在航渡或在綜合作戰區期間,在指定陣位內以阻止敵潛艇占領反艦導彈發射陣位攻擊航母為原則;在航母編隊進入綜合作戰區之前,提前進入綜合作戰區以不低于某一搜索概率按時完成區域清掃任務。
4.4 反潛巡邏機對潛作戰行動的配置
反潛巡邏機對潛作戰行動過程:反潛巡邏機在指定海域或巡邏線上,使用雷達、聲吶浮標和磁探儀等探測器材,按照一定的搜索方法對潛搜索,發現目標后,使用機載反潛魚雷或深彈對其實施攻擊。
反潛直升機配置的依據是:執行反潛任務時,配置在目標可能所在海域;執行防潛任務時,通常配置在指定的某一海域或巡邏線上,以阻止敵潛艇占領反艦導彈射擊陣位攻擊航母為原則。
4.5 合同對潛作戰行動的兵力配置
合同對潛作戰行動過程:編隊水面艦艇、反潛直升機、反潛巡邏機及攻擊型核潛艇組成多兵種反潛兵力合同對潛作戰,水面艦艇主要使用艦載聲吶對潛搜索,反潛直升機使用吊放聲吶或聲吶浮標對潛搜索,反潛巡邏機使用聲吶浮標、雷達、磁探儀等對潛搜索,攻擊型核潛艇使用艇載聲吶對潛搜索。合同反潛兵力按照一定的搜索隊形、搜索方法,在各自的對潛攻防區域內協同對潛搜索與警戒[7]。一旦發現目標,水面艦艇立即占領有利射擊陣位,或反潛直升機(反潛巡邏機)飛抵目標上空,使用反潛魚雷或深彈對潛攻擊,直到擊沉敵潛艇。
水面艦艇配置在編隊的中程或近程對潛攻防區域。反潛直升機配置在編隊的中程或近程對潛攻防區域,與水面艦艇組成一個整體的對潛作戰兵力。反潛巡邏機、攻擊型核潛艇通常配置在編隊遠程對潛攻防區域。艦機搜索區域可以有一定的重疊或交叉,直升機之間的搜索區域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重疊,但飛行航向一般不允許交叉,并區分飛行高度,防止直升機撞機事故的發生。攻擊型核潛艇行動區域與其他兵力行動區域之間需要設置安全距離,防止發生誤傷。
將定義作為研究航母編隊兵力配置問題的邏輯起點,這是與以往研究類似問題的最大不同。本文從作戰行動的角度研究航母編隊兵力配置問題。基于航母編隊對空作戰、對海作戰、對岸作戰和對潛作戰4種基本作戰樣式下,作戰行動因素對航母編隊兵力配置的影響與約束進行了探討,為航母編隊兵力配置問題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下一步的工作是:在此基礎上,運用解析法建立數學模型進行量化與仿真。
[1] 章桂永,胡波,盧業華.空中進攻作戰電子對抗兵力需求分析[J].艦船電子對抗,2011,34(1):46-48.
ZHAN Gui-yong,HU Bo,LU Ye-hua.Requirement analysis of ECM force in air attack operation[J].Shipboard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2011,34(1):46- 48.
[2] 劉金星,佟明安.雙機編隊協同戰術的實現[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03,25(5):540-542.
LIU Jin-xing,TONG Ming-an.Study on the cooperation tactics of two-fighter formation[J].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2003,25(5):540-542.
[3] 季大琴,羅德良,孟一鳴.護航編隊對空防御能力分析[J].艦船電子工程,2011,31(11):25-28.
JI Da-qin,LUO De-liang,MENG Yi-ming.Analysis of capability evaluation on air defense of escort formation[J].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1,31(11):25-28.
[4] 張小東,方立恭,王富賓.HVU護航編隊防空作戰模型[J].現代防御技術,2011,39(2):18-21.
ZHANG Xiao-dong,FANG Li-gong,WANG Fu-bin.Model of integrated ship to air defense system for HVU escort fleet[J].Modern Defence Technology,2011,39(2):18-21.
[5] 隋先輝,黃磊.艦機協同對海搜索直升機使用[J].火力與指揮控制,2006,31(10):62-65.
SUI Xian-hui,HUANG Lei.Research into the utilisation of helicopter in the ship-helicopter coordination search for sea[J].Fire Control and Command Control,2006,31(10):62-65.
[6] 蹇明裕,丁紅巖,王甲興.基于作戰對抗下的直升機雙機協同魚雷攻擊[J].魚雷技術,2010,18(6):476-479.
JIAN Ming-yu,DING Hong-yan,WANG Jia-xing.Torpedo coordinated attack by two helicopters against operational countermeasures[J].Torpedo Technology,2010,18(6):476-479.
[7] 吳金平,陸銘華,薛昌友.編隊護航HVU協同反潛作戰能力研究[J].軍事運籌與系統工程,2010,24(3):75-78.
WU Jin-ping,LU Ming-hua,XUE Chang-you.Study of operational capability on anti-submarine for HVU escort fleet[J].Military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Systems Engineering,2010,24(3):75-78.
Disposition of aircraft carrier formation based on operational action
SHEN Zhi-he1,PIAO Cheng-ri2
(1.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Dalian Naval Academy,Dalian 116018,China; 2.Department of Operation and Training,Dalian Naval Academy,Dalian 116018,China)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isposition of aircraft carrier formation is a basic problem in the operations and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It is studi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n the operational action in the paper.The basic mode of operations of aircraft carrier format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anti-air warfare,anti-ship warfare,anti-submarine warfare,coast warfare.Under the basic mode of operations,the disposition affected by operational action is explored and the relevant principle is put forward.The train of thought is provided as reference for the disposition of aircraft carrier formation.
disposition;operational action;aircraft carrier formation
2013-01-28;
2013-03-12
沈治河(1963-),男,教授,研究方向為兵種戰術學。
E925.671
A
1672-7649(2014)03-0131-05
10.3404/j.issn.1672-7649.2014.0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