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國內電動汽車產業的工作要點有哪些?關鍵技術上有什么突破重點?行業標準進展如何?充電網絡如何融入智慧城市的建設?對商業模式的創新著重在哪些領域展開?在國內引入“特斯拉們”釋放了政府對這一市場的什么信號……
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成立大會上的致辭不僅再次回顧了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歷史,還透出了以上諸多重要信息,為整個電動汽車產業鏈下一步的發展指明了重點工作方向。
抽文
1. 從電池角度看,國內的技術和世界差距不大,但下一步要繼續加強材料穩定性、電池一致性和標準化方面的研究和開發,使材料、電池、模塊形成產業鏈。下一步要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上取得更大突破,到2020年把能量密度提高50%左右,再降低電池價格,并有更好的質量保障。
2. 我們電機產品的短板是什么呢?就是控制性,這是我們今后需要下大力氣研究的。
3. .電動車輛標準體系尚需完善,目前已經完成了幾項標準,能夠滿足運行和生產,還有100多項涉及行業和生產的標準將在未來1~2年時間制定并推行。
4. 未來充電網絡的發展方向以充電技術與客戶應用相結合、應用模式與商業模式相結合為原則,實現充電的智能化,網絡化,標準化,采用新型的充電支付方式,如網上支付,智能型充電技術等。充電網絡整體規劃融入城市交通與能源發展規劃,使新的生態能源與智能交通網絡融合,融入智慧城市建設。我們的建議是充分調動各地方的政府積極性,創新可盈利性的新型商業模式。摸索電動汽車在分時租賃,物流應用等領域的應用,提高電動汽車的性價比和使用效率,形成示范效應。
5. 特斯拉進入中國,有競爭是好事情。但是也告訴我們,要是慢了也不好,我們要發揮政府與市場的作用,培育公平開放的市場,發揮好市場參與建設的優勢。同時,深化合作,充分利用全球資源攜手推動電動汽車的合作。我想現在我要支持這些合資企業,讓國外現在已經開發成功但是還沒有推廣成功的產品能夠逐漸進入中國市場。產生競爭,可能形成另外一個倒逼機制推動我們自己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形成中國電動車發展的獨特路徑
回顧過去,自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以來,國務院先后啟動了清潔汽車行動、電動汽車科技專項等,起步很早。2010年,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2012年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從去年到今年,李總理多次對電動汽車產業進行批示,并兩度調研國內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現狀。馬凱副總理則分別在安徽、廣東等地進行調研,并2次主持召開新能源汽車專題座談會,做出重要指示。馬凱副總理提出的“四個不變”原則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第一是我們國家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不變,第二是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趨向不變,第三是發展目標不變,第四是政府扶持政策是不變,同時,還會有更多的政策出臺。現在的關鍵問題是怎樣更好地發揮正能量進行推動,這需要各方出力獻策。
我國在“八五”、“九五”期間已經啟動了電動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的調研工作。“十五”期間啟動電動汽車重大科研專項,并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持續實施,支持電動汽車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化。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和一些試點城市展開規模示范應用。還實施了對于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的準入管理,允許具備達到條件的企業和產品開始生產銷售電動汽車,并試點實施電動汽車標準法規,電動汽車開始上路。2009年,四部委組織實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示范推廣應用工程;2010年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2012年啟動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工程,進一步推動電動汽車產業化。標準法規逐步完善,電動汽車商業運行初具規模。
電動汽車研發體系
整車 混合動力汽車 純電動汽車 燃料電池汽車
動力平臺機電耦合 動力平臺標定匹配 動力平臺燃料電池
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
電機驅動系統和控制單元
動力電池和電池組管理系統
關鍵零部件
從2009年到2014年,新能源轎車領域發展良好。我們當初確立了“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確定了一些重點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基礎設施、標準建設、政策法規逐步完善。在“十二五”期間,我們開始根據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情況,結合我國相關領域的成熟程度以及國際發展趨勢,從發展戰略上著重在混合動力方面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北汽、比亞迪、江淮等企業為例,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各主要車企的電動汽車研發體系已經形成,產品研發力度加大,品種呈現多元化。
參數 北汽E150EV 比亞迪E6 江淮和悅iEV4
電機最大功率(kW) 45 75 13
最高車速(km/h) >120 >140 95
動力電池容量(kWh) 26 57 19
最大續駛里程(km) 150 300 160
開發平臺 北汽E150 全新平臺 江淮和悅
各大車企都有自己的商業化車型,基本掌握整車設計、制造、零部件開發,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正向開發產品得到應用。例如比亞迪和奔馳的合作采取正向開發,這必須自己做,開始不行就一步一步來。目前國內不同級別的車型接近國際水平,但我們在適應市場方面還需努力。
當前國際上的幾款典型電動車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模式:一是特斯拉,他的模式很特別,他打的就是環保這張牌,與他同時的菲斯科都是比較符合美國一些環保人士的需求;寶馬則是另一個路線,有自己單獨的路子;豐田則在其各類車型里都設定一款電動汽車。但是總體而言,開電動汽車的人相對比較時髦,因此我們在開發的時候就要注意產品的制造,這肯定對我們今后的工作有所啟發。
補齊關鍵零部件短板
在電池方面,我們和世界上面的差距并不大,包括一些最新材料的研究。那么,下一步我們應該加強什么呢?我們對電池安全、壽命在標準上提出了一些要求,特別是電池材料的穩定性,電池產品的一致性,包括標準化都要加強,形成電池模塊,形成產業鏈,我們必須進行重大投入。現在的電池成本已經低于3元/瓦時,質量保證期達到5年。如果我們能夠在基礎研究,在一些關鍵基礎上面取得更大突破,隨著電池產量的提高,相信到2020年,我們還有可能再提高電池產量及研發水平,進一步降低價格。
安全性 材料的熱穩定性;
單體、模塊及系統的安全性技術等
一致性 電池、材料的生產一致性控制技術;
電池的分選及配組技術等
壽命 材料、電池的性能衰降機理;
模塊及系統的耐久性
標準化 電池單體、模塊及系統的標準化、系列化和工程化;
電池產業的標準法規,如市場準入等
指標與評價體系 材料、電池、模塊的綜合性能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
材料——電池——模塊(做成產業鏈條式)
我國現在的電機生產水平已經達到2.68千瓦/公斤,一些電機已經開始給國外的電動汽車配套。但我們電機產品的短板是什么?就是控制器,這是我們今后需要下大力氣研究的。目前國內的電機制造成本本身很低,但我們在電力電子這方面的成本比較關鍵。所以,下一步我們會高度重視電機的關鍵技術水平,從工藝流程上提高電機的可靠性,逐步推進電機等一體化,這樣能更大幅度地降低成本,提高集成度和可靠性。
資料1
提升我國電機生產水平
·加強電力電子基礎產業:IGBT/MOSFET開關管,DSP,電子芯片/集成電路、膜電容等;
·提高專有器件的技術與產業化能力:專用電路,傳感器,接插件
·創新完善控制算法、軟件模塊化系統化
·提高電機控制器的性能、質量、價格的全球競爭力:小型輕量、安全可靠
在電動車輛標準體系方面,我們完成了幾項標準,現在的標準已經能夠滿足車輛的運行和生產。我們和標準制定部門有規劃,接下來還有100多項標準正在制定過程中,需要1~2年的時間,更多涉及行業標準和生產標準。
創新盈利性商業模式
特別值一提的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示范推廣,各個城市已經逐步形成共識。現在國內的充換電站達506個,主要用于公交車充電,充電樁群3.73萬個,加氫站4個。未來充電網絡的發展方向以充電技術與客戶應用相結合、應用模式與商業模式相結合為原則,實現充電的智能化,網絡化,標準化,采用新型的充電支付方式,如網上支付,智能型充電技術等。充電網絡整體規劃融入城市交通與能源發展規劃,使新的生態能源與智能交通網絡融合,融入智慧城市建設。
示范城市已建成基礎設施
充換電站 506個
充電樁群 3.73萬個
加氫站 4個
我們的建議是充分調動各地方的政府積極性,創新可盈利性的新型商業模式。摸索電動汽車在分時租賃,物流應用等領域的應用,提高電動汽車的性價比和使用效率,形成示范效應;充分利用公共領域設施,如公交停車場擴建換電站,加油站建快充站,部門機構停車場建充電樁等。合理有序促進社會領域充電設施的建設,促進整車企業、租賃企業、物流企業等社會化資源投入。融合電子商務、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開發基礎的、便捷的車輛信息網絡服務平臺。
營造電動車發展的大環境
我們要促進商業模式的創新,參與電動汽車產業鏈的各方面建設工作,營造有利于電車汽車發展的大環境。這些年來,電動汽車的發展在全球已經是時間和速度的競爭,動作快,就能搶占先機,掌握制高點和主動權;動作慢,就會丟失機會,被甩在后面。特斯拉進入中國,有競爭是好事情。但是也告訴我們,要是慢了也不好,我們要發揮政府與市場的作用,培育公平開放的市場,發揮好市場參與建設的優勢。同時,深化合作,充分利用全球資源攜手推動電動汽車的合作。我想現在我要支持這些合資企業,讓國外現在已經開發成功但是還沒有推廣成功的產品能夠逐漸進入中國市場。產生競爭,可能形成另外一個倒逼機制推動我們自己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所以,我們要有信心和決心,要更加自信地大膽嘗試電動汽車推進模式,扎實推動電動汽車的相關工作,堅定不移地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資料1
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時間軸
參考圖樣
“八五”期間
實施了國家電動汽車關鍵技術攻關項目。
1999年
國務院13個部委聯合成立“全國清潔汽車行動協調領導小組”,在李嵐清副總理的倡導下,召開了“空氣凈化工程-清潔汽車行動”工作會議。
2001年
我國重大科技專項--電動汽車專項于當年9月正式啟動,是經國家科教領導小組批準實施的12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國家863計劃經費投入8.8億元。
電動汽車專項確定了"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
2004年
已完成電動汽車整車產品13項新標準的起草、5項標準的修訂,6項關鍵零部件產品測試規范的制定;已分別在北京、天津、上海、大連建立起包括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驅動電機、燃料電池發動機在內的6個公共檢測中心(基地)和試驗平臺;已在北京、武漢、天津、威海等幾個城市開展電動汽車商業化試驗示范運營,共有60多輛電動汽車參與。在國內形成了200多家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2000多名技術骨干組成的穩定研發隊伍,培養了一批中青年科技骨干;在整車和關鍵零部件研發上,申請了520項國內外專利。
2007年
11月,我國首部《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正式開始實施。
2008年
奧運會期間,60多輛純電動汽車參與示范運行。
2009年
1月,“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由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啟動,通過提供財政補貼,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力爭使全國新能源汽車的運營規模到2012年占到汽車市場份額的10%。
工信部頒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
2010年
6月,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出臺《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確定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
10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指出在該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
2012年
7月, 國務院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和《“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8月,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擴大混合動力城市公交客車示范推廣范圍有關工作的通知》,將混合動力公交客車推廣范圍從25個試點示范推廣城市擴大到全國。
12月,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組織2012年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申報工作,新能源支持政策補貼到研發環節。撥款42億元,支持25個項目;
2013年
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
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四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
11月,四部委確認28個城市或區域為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
2014年
1月,在合肥舉行的座談會上,馬凱副總理強調了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四個不變”原則
2月,第二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12個)名單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