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新浪財經、東方財富網財經頻道、中國行業研究網等網站相繼報道了題為浙江危局:百強或批量死亡,民企重鎮變信貸危險區。而這些浙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上市公司,例如浙大海納、天通電子、浙江玻璃等,危機的出現最嚴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拉動本省經濟直線下滑,甚至給整個國內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導致浙民企陷入目前狀況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企業間的“互?!焙豌y行的抽貸。由此可見,企業在投融資過程中非常有必要做好財務風險預警工作。
一、財務風險預警現狀
1.財務風險預警概念。伴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企業籌融資渠道的拓寬,往往使企業特別是上市企業更多的關注于市場規模的擴大和經濟利益的獲取,而忽視了企業在對資本靈活自如運作的同時亦會有相應的財務風險應運而生。財務風險預警指以財會信息資料為基礎,綜合運用金融、統計、經濟等多種學科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對企業的投融資財務經營活動設置預警指標,根據指標的變化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和預測警示。企業的財務風險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資金鏈斷裂的風險、異常波動的風險、經營虧損的風險、還債風險和破產風險,其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主要是由于經營資金需求不能滿足,銀行不信任,拖欠應付款,工程后續資金不足,收購兼并失敗等原因構成。
2.財務風險預警現狀。隨著財務危機的不斷涌現,財務風險預警管理的研究已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重視。國外學者從1985年開始陸續從股權結構與公司風險、董事會特征與企業風險、高管特征與企業風險等三方面對財務風險進行研究;國內學者對財務風險的研究始于2000年以后。但國內外學者對財務風險研究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僅單一的考慮財務風險或經營風險,對企業財務風險的研究不夠全面;對財務風險的衡量標準是采用市場數據還是會計數據缺乏統一的標準。在上市企業特別是與浙企類似的民營企業,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不夠完整,僅限于經營活動前的事前預測;缺少事中預測使企業在面臨財務風險前期不能及時提出警示,從而喪失避免財務風險給企業帶來惡劣后果的最佳調整時機;事后總結環節的缺失使得企業不能從失敗的教訓中總結經驗,以避免類似事件的后續發生。
二、財務風險預警的必要性
1.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具有一定的軌跡性,上市企業也不例外,財務危機依次由潛伏期向表現期、惡化期、發作期過渡。在潛伏期企業往往表現出盲目擴張,銷售額下降或銷售額上升,利潤下降,企業流動性差,經營秩序混亂,管理出現亂象等。在表現期企業往往出現自有資本不足,過分依賴外部資金,利息負擔過重,財務預警失靈,拖延償付,利潤下降或虧損加劇,領導獨斷專行等。在惡化期企業往往出現經營者無心關注業務,專心于財務周轉,賬款拖欠,資金周轉困難,債務到期違約不支付等。此時企業若已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能及時關注到財務變動趨勢,采取相應調整措施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阻止財務風險向實現期轉化,在實現期企業通常會出現負債超過資產,喪失償債能力,宣布倒閉清盤,經營者外逃等現象,從而通過財務風險預警保證企業的資金運作順利進行。上文提及的浙江民企危機,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過分依賴外部資金擴大市場,以致資不抵債從而導致陷入危機局面,由此可見企業的順利經營財務預警很有必要。
2.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財務風險是隨著企業財務活動而產生的,有資金運動就會伴隨財務風險,但財務風險的發生與否取決于企業財務活動的具體管理方式,其發生具有不確定性。企業制定良好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不僅可以在投融資活動前對風險進行預測,還在經營活動過程中對風險指標實施監控,一旦發現指標及時進行預警,從而可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或降低財務風險的損失。反之,企業不采取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對其資金活動進行控制和管理,其財務風險的發生具有未知性和不定時性,喪失對其及時扭轉和調整的時機一旦發生勢必會給企業的經營活動造成嚴重傷害。
三、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管理措施
上市公司是先進的企業,代表先進的管理模式,上市公司在財務風險預警方面也應發揮先進帶頭作用,為其他企業樹立好的范式,結合上市公司自身特點以及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保障企業的順利發展。
1.資本結構合理化。一個企業的資本結構廣義上指企業各種資本的價值構成及其比例。合理的資本結構是使企業資金成本最小的資本結構,不合理的資本結構加大財務風險的發生。上市公司為應對投資風險應注重短期投資,對證券投資盡量采用分散投資法;對股票投資采用β系數的分析方法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對風險進行評價。β系數小于1,表明投資風險小于整個市場的平均風險,較適宜投資,反之則表明投資風險較大。上市公司應對匯率風險應該盡量使用本國家的貨幣來作為合同貨幣,在出口、資本輸出的時候盡量做到采用硬通貨,而在進口、資本輸入時盡量做到采用軟通貨并在合同中加列保值條款等措施。上市公司應對經營風險應在提高產品質量,滿足市場需求,提高員工服務質量等方面努力,穩定的經營收益大大降低經營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上市公司為應對流動性風險應采用統計分析的方法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最佳庫存和最佳應收賬款的百分比,從而降低流動性資金由于流動比例過大或過小而帶給企業一定的財務風險。
2.提高財務人員業務技能與道德素質。眾所周知企業財務人員業務技能與道德素質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有效實施。上市企業的財務風險的來源是多方面的,對財務風險的控制涉及到企業資本運動的各個環節,故需要所有財務人員的參與和努力,高素質的財務人員對企業的財務安全極其重要。當前上市企業具有財務風險預警意識,財務風險預警工作由少數財務人員全部承擔并僅限于利用數學、統計等方法對風險系數的測算缺少全面性和完整性,且風險預警的決定權取決于少數大股東或企業負責人。上市公司優秀的財務人員要求擁有嫻熟的財務技能,在遵守企業現有財務預警模式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和改進,結合企業財務特點能提出更有助于降低財務風險的預警方式。此外,公司領導層應適當放權,給予財務人員在風險預警方面相對的自主權,一套合理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式需要所有財務人員的共同參與和努力。
3.資產流動性比例規范化。企業的流動性風險主要包括庫存現金、存貨、低值易耗品、一年期以下的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等流動性項目的風險。上市公司應對其擁有的流動性資產所持比例規范化。采用成本分析模式、存貨模式、現金周轉模式及隨機模式等確定最佳庫存現金持有量,從而避免財務風險;采用經濟訂貨模型和保險儲備兩種方式確定最優存貨量,避免存貨量過多或過少給企業帶來存貨成本和銷售問題;建立合適的應收賬款分析制度,在防范壞帳風險的同時,平衡風險和利潤,以期增加企業的資本回報率。[四川文理學院面上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3Z011Y)]
(作者單位:四川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