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玉
(湖北省恩施州來鳳縣中心醫院,湖北445700)
超聲檢測妊娠晚期瘢痕子宮下段厚度的臨床意義
王貞玉
(湖北省恩施州來鳳縣中心醫院,湖北445700)
目的:研究超聲檢測妊娠晚期瘢痕子宮下段的厚度所產生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間收治的90例妊娠晚期瘢痕子宮患者作為觀察組,然后選取同期正常初次妊娠產婦90例作為對照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在妊娠33周、35周、37周、39周進行子宮下段厚度測量,主要針對觀察組的子宮下段的愈合情況與分娩結果進行對比研究,并且分析瘢痕愈合級別與剖宮產之間的關系。結果:針對兩組患者在33周、35周、37周、39周時間段進行子宮下段厚度測量,第37周和39周產婦的子宮前壁下段厚度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隨著瘢痕愈合級別增加,剖宮產的機率也會增加,瘢痕愈合I級產婦有58例,陰道分娩占31例,剖宮產占27例;瘢痕愈合級II的產婦有24例,陰道分娩產婦占6例,剖宮產分娩占18例;瘢痕愈合級III的產婦有8例,陰道分娩例數為0例,剖宮產分娩例數占8例。瘢痕愈合級II和III級出現剖宮產的概率明顯高于I級,差異非常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超聲檢測妊娠晚期瘢痕子宮下段的厚度對于孕婦的生產具有很強的臨床指導,值得臨床醫學的推廣。
超聲檢測;妊娠晚期;瘢痕子宮厚度;臨床
隨著孕育周期的增加,產婦子宮前壁下段變得越來越薄,所以造成產婦出現剖宮產的概率也越來越大[1]。由于產婦出現妊娠瘢痕子宮,極易造成生產難題,尤其是對于瘢痕子宮分級III的產婦基本上需要采取剖宮產[2]。通過對妊娠晚期瘢痕子宮下段的厚度進行超聲檢測比較,診斷出其瘢痕子宮愈合分級,可以有效的預測出產婦生產方法,對于產婦臨床生產指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選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間收治的90例妊娠晚期瘢痕子宮患者與同期妊娠正常的產婦進行瘢痕子宮下段厚度觀察,分析出超聲診斷對于產婦子宮下段厚度瘢痕子宮診斷的臨床意義。以下進行詳細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間收治的90例妊娠晚期瘢痕子宮患者作為觀察組,產婦年齡在25-3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8±6.7)歲,孕育周期為37-42周,平均周期為(39.5±2.7)周,其中有經產婦48例,初產婦有42例;對照組選取的90例妊娠正常的產婦,年齡在26-3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2± 5.9)歲,產婦的孕育周期在36-41周之間,平均周期為(39.1±2.4)周,其中經產婦有60例,初產婦有3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孕育周期、孕育史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用超聲診斷出產婦的子宮情況,對產婦的胎兒位置情況進行觀察,主要取子宮下段前壁進行觀察,針對產婦瘢痕子宮下段厚度進行測量,記錄其厚度。測量產婦子宮下段的厚度時間分別為33周、35周、37周、39周等四個時間段。觀察過程中要確保產婦膀胱適度充盈,利用圖像放大功能,正常的子宮下段觀察在圖像上顯示有三層結構,分別為脫膜層、肌層、腹膜折返的臟層。對觀察組進行子宮下段觀察時還要對瘢痕愈合分級情況進行詳細記錄,方便與分娩和術后情況進行對比。
1.3 瘢痕愈合級標準
瘢痕愈合I級:子宮前段的厚度大于3mm,且子宮下段各個層次之間呈現均勻、連續分布;瘢痕愈合II級:子宮前段的厚度小于3mm,子宮下段的回聲層沒有連續性,出現了局部肌層缺失,當進行加壓時出現羊膜囊無隆起現象;瘢痕愈合III級:產婦子宮下段厚度小于3mm,局部出現羊膜囊向子宮下段外隆起。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對照組和觀察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2.1 產婦瘢痕子宮下段厚度觀察結果
針對兩組患者在33周、35周、37周、39周時間段進行子宮下段厚度測量,第37周和39周產婦的子宮前壁下段厚度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產婦瘢痕子宮下段厚度觀察結果

表1 產婦瘢痕子宮下段厚度觀察結果
注: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33周(mm)35周(mm)37周(mm)39周(mm)對照組(n=90)4.88±0.124.51±0.114.28±0.104.11±0.11觀察組(n=90)4.91±0.114.30±0.103.98±0.113.21±0.10
2.2 觀察組的瘢痕愈合級與生產關系
觀察組患者隨著瘢痕愈合級別增加,剖宮產的幾率也會增加,瘢痕愈合I級產婦有58例,陰道分娩占31例,剖宮產占27例;瘢痕愈合級II的產婦有24例,陰道分娩產婦占6例,剖宮產分娩占18例;瘢痕愈合級III的產婦有8例,陰道分娩例數為0例,剖宮產分娩例數占8例。瘢痕愈合級II和III級出現剖宮產的概率明顯高于I級,差異非常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表2 觀察組妊娠晚期患者分娩關系
由于懷孕使得產婦的子宮宮腔容量增加達到了非孕時的將近1000倍,到了足月產婦時,其子宮宮腔容量平均大小達到了5L左右。妊娠會對產婦造成早期的孕激素、雌激素影響,直到12周之后,會由于宮腔壓力增大使得子宮增大[3]。妊娠后半期則是以一種不正常的方式進行增長,由于平滑肌細胞主要集中于子宮底,當妊娠周期達到晚期時出現宮體下段變薄。當產婦出現妊娠晚期瘢痕子宮下段變薄,而瘢痕愈合級為II和III則很大概率上產婦需要剖宮產,而剖宮產可能造成陰道破裂等嚴重的并發癥[4]。所以對于產婦的瘢痕子宮下段厚度檢測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為產婦的安全生產、減少產后并發癥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產婦進行剖宮產則很難形成子宮恢復到術前,因為剖宮產之后產婦子宮切口出現嫩肉芽組織、纖維組織、平滑肌組織等結締組織。通過超聲檢查可以對產婦的孕育期子宮下段的情況進行詳細的檢查,可以清楚的顯示出子宮下段的脫膜層、肌層、臟層結構[5]。
經過本次試驗,通過超聲檢查妊娠期瘢痕子宮下段厚度,在第37周和39周的下段后厚度之間存在著顯著性差異,觀察組的厚度明顯薄于對照組,也說明妊娠瘢痕產婦的子宮下段厚度較薄。另外對于晚期妊娠產婦的瘢痕分級上直接會影響到產婦的分娩方式,尤其是II和III級大多數的產婦只能進行剖宮產,難以滿足陰道分娩要求。通過超聲檢測妊娠晚期瘢痕子宮下段的厚度,可以對產婦的分娩方式進行預測,同時還顯示出瘢痕子宮是造成子宮下段厚度變薄的主要因素。
[1]梅琳琳,王雅莉,張國梅,劉文枝,田曉娜.B超檢測子宮下段厚度對剖宮產術后患者再妊娠陰道分娩的意義[J].醫藥論壇雜志,2011,02:111-112.
[2]劉桂軍,朱丹.超聲測量妊娠晚期子宮前壁下段厚度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1,23:3672-3673.
[3]郭莉萍.彩超測量疤痕子宮下段厚度提示子宮不全破裂2例[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1,05:547-548.
[4]鄔華萍.妊娠晚期瘢痕子宮破裂26例臨床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1,12:651-652.
[5]姚洪禮,孫小妹.超聲檢測妊娠晚期子宮下段瘢痕厚度對再次分娩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3,08:99-100.
R445.1;R714.15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4.06.05
201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