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軍 韓樹柏
隨著各種基礎設施的興建,電梯的使用率急速攀升,隨之而來的就是電梯安裝與維護保養技術人員的缺乏。近些年來,電梯故障造成的傷亡事件層出不窮,相關人才培養迫在眉睫。天津市機電工藝學院看準這一社會需求,籌謀創造條件設立這一緊缺專業。
日立樓宇設備制造(天津)有限公司曾經從社會上招聘人員,然后通過專業化培訓上崗,卻因人員理論學習和技能培養不系統,難以應對專業技術方面的要求。
一個是天津市首屈一指的中等職業院校,機械制造及機電一體化方面的專業優勢十分突出;一個屬世界500強企業,是全球三大電梯生產廠家之一。兩家單位的決策者經過若干次洽談后決定:實行校企合作,量身定制電梯專業人才。
供需對接:校企合作一拍即合
2011年5月9日,天津市機電工藝學院與日立樓宇設備制造(天津)有限公司正式簽署協議,合作建立日立電梯華北地區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雙方決定,由校方辟出專用實訓場,企業將電梯設備安裝到位;校企雙方共同研究培養計劃,利用“訂單式”“冠名班”的方式,為企業培養電梯安裝維護保養技術人員;同時,在員工培訓、模具制造等多方面進行廣泛深入的合作。
這是學校進駐海河教育園區后簽署的首個校企合作協議,標志著校企合作模式探索開始向縱深發展。院長宋春林表示:“我們要不拘形式,與企業、尤其是濱海新區的大項目、好項目全面合作,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讀、頂崗實習的培養模式做好做實,致力于培養一大批技藝精湛,素質全面的技能人才,服務于學生、服務于企業、服務于天津經濟社會的發展。”
當年秋季,“日立電梯班”正式開班,80名學員經個人報名、企業面試后確定。2014年,學校還首次增設了5年制高級工班。學生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就成為日立樓宇的“準員工”了。班級的教學與管理由學院與企業共同設計、實施,使用企業提供的教材,保證學生理論知識層次達到企業的要求,實訓課則在校企共建的基地里進行。
為了讓學員更好地了解、融入企業,日立樓宇專門為學員配發企業的統一服裝,還在教室的布置上營造出“日立”的企業文化氛圍。每季度公司派專人到學院,為學員舉辦“慶生會”,公司內組織的各項活動均邀請學生參加。學生到企業實習期間,由公司按月發放生活補助金。
腳踏實地:校企合作充滿活力
學校與日立樓宇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專業共建、人才共育、資源共享、三方共贏。之所以這樣設計,是要將學生進入企業的適應期放在校內,通過在教育教學中引入企業元素,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由學生向員工的過渡,最終目的是要將“1+1”的教育效果最大化、最佳化,從而實現學生、學院和企業的三方共贏。
首先,依據專業特點,遴選合作企業。學校依據電梯安裝與維修專業的特點,在天津走訪了多家相關企業,最終遴選出日立樓宇進行校企合作。日立樓宇具有較大的規模,企業內部管理完善,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并與學院在聯合培養技能人才方面達成了共識。
其次,建立組織機構,指導督促檢查。根據專業建設的需要,學校成立了校企合作領導小組和專業指導委員會。系主任及合作單位領導擔任領導小組組長,成員由系分管教學和學生工作的領導及合作單位相關人員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由學院專業帶頭人、企業專家及管理人員組成,其中企業人員占有較大比例。委員會定期舉行例會,研討專業發展及教育教學問題,并經常到企業針對崗位需求、專業設置進行調研。
第三,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精品專業。在專業共建中,以實習基地建設、構建模塊課程體系、師資培養為抓手,以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組建冠名班、企業文化融入德育為著力點開展工作。
學校辟出1000平方米的場地,由日立樓宇提供價值260多萬元的直梯、扶梯等電梯安裝、維修設備。而且隨著企業產品的升級,實訓設備也在不斷更新,陸續添加了層門、轎門操作、樣板架操作等設備。目前,該基地擁有電梯安裝與維修、電氣裝配、電焊實訓、鉗工基本技能訓練、維修電工基本技能實訓共計221個工位,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實訓需求。
校企共同研發了以就業為導向的電梯安裝與維修專業課程模塊體系,設置人文素質、公共基礎、專業通用及電梯安裝與維修等4個課程模塊。特別是在人文素質課程模塊中,融入了國家對公民及日立企業對員工的素質要求,以及日立的企業文化,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從教學設計上,確保實踐性教學占總學時50%左右,生產性實訓學時占實踐技能訓練總學時的50%以上。前兩年設置的課程有鉗工實訓、電工實訓、維修電工實訓、手工電弧焊實訓等,第五學期在校內實訓場完成綜合技能訓練,第六學期在日立樓宇開展生產性實習。
考核由企業、學校共同進行,除階段考核、過程性考核由學校組織外,在生產性實習前還要進行企業考核,由企業命題,企業人員監考,企業給出評價。而第三方評價做到了100%由企業全過程實施,學生好不好、質量高不高由企業做出評價。每學年,日立樓宇都會獎勵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和優秀教師。
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成果豐碩
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的有力支撐,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決定著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和企業各自扮演好自己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經過有益探索,必將結出豐碩果實。
在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宋春林對日立冠名班的教師和學員提出了三點要求:第一,參與教學的教師要以企業需求為標準,潛心研究,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第二,參與管理的人員要把握校企合作的理論,注意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探索形成可資示范引領的模式;第三,學生要珍惜校企雙方創造的優越條件,刻苦學習,努力鉆研,成長為素質全面、技藝精湛的優秀技能人才。
事實證明,“專業共建、人才共育、資源共享、三方共贏”的校企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雙方的優勢,學校的場地和師資、企業的設備和技術形成了1+1遠遠大于2的結果。
首先,提升了學校的專業建設能力,電梯專業建設趨于完備。根據企業用人需求的變化,學院今年申報電梯安裝與維修(高級工)專業獲準。在今年的招生中,專業的招生數量和生源質量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其次,提升了師資隊伍水平,促進了一體化教師隊伍建設。學校選派多名具有一定基礎的教師到廣州日立公司總部培訓中心,進行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培訓。目前,該專業教師團隊共28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教師27人,占96%;高級職稱10人,占36%;中級職稱13人,占46%;初級職稱5人,占18%;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達71%。學院教師與企業專家聯合編寫的《電梯安裝與維修》校本教材,已經被應用到實訓教學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三,提升了就業工作三率,促進了學生就業。今年,企業對2011級日立冠名班學生進行了考核,大部分學生通過測試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小部分學生選擇了升學,進入日立大專班繼續深造。學生的就業對口率達到了100%,就業穩定率達到了100%,企業滿意率達到了100%。
第四,增強了基地培訓能力,提升了社會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學校已經為日立樓宇輸送技能型人才200余人,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同時,作為日立樓宇的員工培訓基地,已經累計為企業培訓員工500多人次,實訓基地的社會服務能力逐步顯現。
隨著實踐的開展和探索的深入,學校與日立樓宇的校企合作已經形成了深度融合的模式,無論是雙方的關注度和參與度,還是取得的實際成效,都是具有標志性的成果。而在這一次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學校上下更深刻體會到: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沒有校企合作,就不會打造出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工作者必須在校企合作方面創新探索,致力于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