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為 景魏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知識型技能人才的社會需求越來越緊俏,要更好地培養知識型技能人才不但需要加強高校的培養力度,還需要加快校企聯合培養的步伐,只有通過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培養出更多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的知識型技能人才,更好地促進知識經濟的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模式的意義,提出了校企聯合培養的舉措,希望能夠逐步完善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模式。
關鍵詞:校企聯合?知識型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相較于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理論性強、實踐性弱是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很大的瓶頸,這也決定了單純的高校培養,很難造成社會適應性強的知識型技能人才,因此,需要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來培養更多的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知識型技能人才。筆者結合自身的經驗,闡述了小企業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并提出了相應的聯合培養的舉措,希望對相關的高校和企業有所啟示和幫助。
一、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
高校培養人才,企業為人才留住施展才華的空間,高校和企業本來應該存在一種繼承性關系。但是就目前的狀況來看,高校培養的人才社會適應性較低,其中知識型專業這種需要大量實踐的專業,要真正培養和社會緊密掛鉤的人才,就需要將高校和企業有機結合在一起,實現小企業聯合人才培養。具體來說,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作用體現如下幾個方面。
1.實現校企雙贏
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產生本身就建立在雙方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這也是這個人才模式能夠長久發展的基礎,高校通過校企合作能夠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并爭取到一定的投資,企業參與到校企聯合培養模式能夠充分利用高校的技術設備、科研成果,大大節省了自己的研發成本,充分利用了高校的科技資源、空間資源,并可以先期培養后續人才,這對于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降低用人成本
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使學校和企業的關系得到了很好的加強,校企之間了解程度逐漸加深,產學研實施更加便利,雙方在多個領域的合作也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生科研和工程課題由教師和企業的工作人員來共同指導,在這個交流和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實際上成為了企業的兼職技術人員,這樣就使得教師的知識型技能得到了更好地鞏固和提升,企業的工作人員被聘為教師或是教授,將一線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分享給學生,這樣就使教學的時效性和質量得到了提高。一般的企業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新進員工身上,而通過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的準新員工,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就能適應相應的工作,這樣不但提高了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效率,還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用人成本,提升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拓展素質教育
雖然教育并不完全是為了就業,但是從當前的社會發展狀況來說,高等教育始終是很多人改變自身命運的重要途徑,為此,建立高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系是切合當下我國的國情的。一般的企業招聘不但需要學生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其具備社會實踐、操作和動手能力,而這些技能對高校畢業生往往是一種限制。而通過校企聯合培養模式能夠為學生構建素質教育的平臺,使學生的知識型技能得到不斷的鍛煉和強化,這樣當其步入社會、尋找工作的時候就能更加順利。
二、校企聯合培養知識型技能人才的舉措
分析了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我們對其有了更深的了解,為了更好地促進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就需要采取措施,這種模式的完善,具體來說,主要可以從如下方面著手。
1.編制實用性教材
為了更好地將課堂教學和企業生產實際聯系在一起,在對學生進行授課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企業的實際需求,以當前的教材為藍本,從國外引進最先進的教材,并結合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編制符合市場實際的教材,并設計相應的多媒體實驗教學,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型技能水平,使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不斷增強。
2.優化教學的內容
要增強聯合培養知識型技能人才的技術水平,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和企業科技人員雙重作用。在教授學生理論課的時候,應該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將相應的基礎知識和應用原理傳授給學生,企業技術人員負責為學生普及最新的先進基礎理論知識和成果;而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企業科技人員的實踐優勢,將最前沿的操作技術和研發技術教授該學生,教師負責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這樣,教師和科技人員結合在一起,就能使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都將得到有效的提升。
3.落實人才定位
為了更好地培養知識型技能人才,人才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先確定人才的培養方向,才能更好地制定相應的目標、流程、計劃等。為了進行人才定位,需要由校企聯合設立人才培養委員會,及時對人才培養的定位和方向進行確定,其中應該以高校為主、企業為輔,畢竟學生的成才方向并非僅僅局限在企業,只不過企業的指向性更加明確。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企業對行業發展動態了解的優勢,將社會需求和人才定位進行協調,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質量。
4.細化培養方案
為了取得更好的人才培養效果,不但需要明確的方向,還需要完整的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的確定應該充分結合學校的教學目標和行業的具體需求,廣泛聽取企業的意見和建議,逐步完善、調整課程體系和課程設置等。為了提升知識型技能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和有效性,高校應該適當聘請企業的技術骨干來擔任教師,這樣不但可以使其充分介紹其所了解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應用,而且還可以使其更好地了解高校人才培養的生態環境,對培養方案的合理性才有更大的保障。
5.實現就業對接
校企聯合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定期的人才輸出,高校和企業要商定定向選拔學生到企業的名額,這樣就可以拓展學生的就業通路。除此之外,還應該邀請企業對應屆畢業生進行企業背景、職業環境等方面的教育,為其進行就業指導,使其更好地進入社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崗位。
三、小結
理論性強、實踐性弱是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很大的瓶頸,這也決定了單純的高校培養很難造成社會適應性強的知識型技能人才。隨著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知識型技能人才的社會需求越來越緊俏,要更好地培養知識型技能人才不但需要加強高校的培養力度,還需要加快校企聯合培養的步伐,只有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培養出更多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的知識型技能人才。筆者在此闡述了小企業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并提出了相應的聯合培養的舉措,希望對相關的高校和企業有所啟示和幫助。
參考文獻:
[1]高凱,許云峰,張永強.電子信息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2011(1).
[2]沈君.基于校企聯合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電力教育,2011(19).
[3]王建民,范通讓,劉立嘉.軟件工程專業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1(S1).
[4]董瑞.國內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以5所名校學院建設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1(6).
(作者單位:無錫技師學院)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