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權
摘要:對初中化學復習階段的有效學習,作者提出的三種做法:“諧音聯想”、“巧用流行元素”、“比較整合”,并結合實例進行逐一闡述。
關鍵詞:諧音聯想;流行元素;比較整合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7-0082-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31
初中化學識記內容較多,如果沒有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會影響化學學習效率,因此如何在中考前提高復習效率顯得尤為重要。結合教學實踐筆者在提高化學復習效率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巧用諧音聯想
諧音聯想即把需要掌握的化學內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諧音結合起來進行聯想,使無意義識記轉化成有意義識記。
例如,電解水實驗得到的結論是: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兩者的體積比為2∶1,質量比為1∶8。這里學生很容易記反掉,我們可以在上述記憶單元中抽取部分文字(即文中的黑體字:負氫正氧2∶1,1∶8),再巧用諧音聯想把它變為有意義的一句話:父親正想兒畢業,要發。
化合價表的應用是個難點,我采用多種方法并用的方式進行強化。例如若是前20號元素,可以通過畫出原子結構示意圖,再根據最外層得失電子的數目來記憶,這是理解記憶。也可以根據熟悉的化學式中的元素化合價推導不太熟悉的化學式中的元素的化合價,例如:HCl中的H為+1價,所以Cl為-1價,所以氯化鈣中的氯為-1價。另外我和學生把化合價表中出現較多的幾種價態整理如下:+1價:銨根、 鈉 、氫、鉀、 銀;+2價:鋅、 銅 、鈣 、鎂、 汞;-1價:氫氧根、 硝酸根 -2價:硫酸根 、碳酸根。然后適當添加字詞,巧用諧音聯想把它變為有意義的三句話:俺那親家(有)銀(子),(用)心(用)銅蓋美(麗)宮(殿),(向外)傾銷硫碳。其中第一句5個均為+1價,第二句5個均為+2價,第三句前2個為-1價后2個為-2價。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記住14個常見的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了。
再如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復習: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首先分成三段(如上用斜線分開),再巧用諧音聯想把它變為有意義的三句話:嫁給那美女心鐵,(愛)惜錢(財),(看)清(她家)銅宮(中全是)銀鉑金。又如記憶地殼中元素的含量順序:氧硅鋁鐵鈣(O Si Al Fe Ca)其他,可諧音為“養閨女貼給其他(人)”,即養了閨女出嫁時要貼給其他人嫁妝。
二、巧用“流行元素”
學習新課時,學生大都還感覺新鮮、好奇,有學習新知的沖動;復習階段,如果不能巧妙地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學,大多數學生就會感覺是“吃泡飯”食之無味也。如在教學中善于穿插學生關注的一些“流行元素”,必有事半功倍之效。
1. 巧用“如來神掌”,復習酸堿鹽
酸堿鹽是下學期重要的內容,重點多,難點多,復習起來用時多效果卻不一定好。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復習時和學生一起討論了本章的知識構成,5個小組從5個不同角度得出如下結果:本章主要探究(1)酸性、堿性、中性的判別和測定,(2)酸、堿、鹽的通性和個性,(3)酸堿中和反應,(4)酸、堿、鹽的用途,(5)無機化合物的子類:酸堿鹽氧化物。然后我們綜合以上各方面以(2)為核心整理出以下的知識網絡。
(網絡圖說明:連線的兩種物質表示可以反應,其中包含酸堿鹽的通性各5條,總計15條,左右對稱的物質反應基本上得到鹽或氧化物。)
形成以上知識網絡后,很多學生就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的雙手,于是我們就把它們寫在手掌上如下圖。
我們發現錯綜復雜的酸堿鹽反應盡掌握在手掌之中,很是神奇,于是定名為“如來神掌”。大家對“如來神掌”這一流行元素很感興趣,還趁興研究了幾種“招式”:拇指外露單手握拳式(除大拇指外的四個手指代表的物質與掌心的酸接觸反應一般都能寫出化學方程式),拇指內隱單手握拳式,雙手合十式(除一對大拇指的指肚在合十時不能自然接觸即不反應外,其他四手指和掌心均能接觸即反應),拇指向心單掌下劈式等都蘊含著一定的化學反應,可以不斷玩味。
2. 巧用“青花瓷”,唱響相關化學知識
化學學科要掌握的知識多,并且大都較零碎,比如離子的顏色、指示劑遇酸堿變色等。死記硬背必然枯燥無味,因此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把一些零碎易忘的知識點填到歌詞中,讓那些流行的旋律伴我們輕松記憶。例如下面就是我和學生一起填詞的一首初中化學版的青花瓷。歌詞如下:
白色絮狀的沉淀躍然試管底,銅離子遇氫氧根 藍色呈給你,當溶液呈棕黃色因為鐵離子,淺綠色二價亞鐵把人迷。巖石偷偷去游泳,生成溫室氣,千錘萬鑿出深山,高溫一千幾,逸散那二氧化碳,石灰水點綴白色沉底。酸紅堿藍中紫,辨色不容易,玻璃上放試紙,最好別弄濕,在堿中酚酞分子紅色多美麗,就為滴定埋下了伏筆。電解水直流電,注意負正極,負氫正氧要發,體積2比1,活潑鉀鈣鈉鎂鋁鋅鐵鉛和錫,銅汞銀鉑金。稀釋那濃硫酸,濃酸入水里,沿器壁慢慢倒,攪拌手不離,濃酸沾皮膚立即大量水沖洗,涂抹上碳酸氫鈉救急。甘油滋潤皮膚,光滑又細膩,熟石灰入土地,酸堿度適宜,看酸紅堿藍的試紙多美麗,你眼帶笑意。
上課有時大家感到疲倦時,我們就集體唱響這首化學版青花瓷,馬上就“眼帶笑意”。
3. 巧用“N個人PK”,熟記化學肥料
復習化學肥料時,我們把植物生長所需的3種重要的營養元素“NPK”放在一起,很容易就聯想到“N個人PK”,這下子學生都很興奮,復習效果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巧用比較整合
比較整合就是把相關的內容放在一起通過類比或者對比使它們之間的異同點更加突出,以此來加深印象,提高復習效果。
1. 巧用“三條性質”,類比整合復習溶液及合金的性質endprint
復習溶液的性質時,我們歸納為“三條性質”:(1)水溶液的凝固點比純水低,(2)水溶液的沸點比純水高,(3)水溶液的導電性大都比純水強。而合金基本也有相似的“三條性質”:(1)合金的熔點一般比組成它的各成分金屬的低,如伍德合金作保險絲。(2)合金的硬度比組成它的各成分金屬的高,如鋁合金等。(3)合金的導電性比純金屬稍差,但由于合金經濟,卻一直被廣泛使用。學生把這三條性質一一比較驚奇地發現:它們好像有某種內在聯系。經討論他們發現原來合金也是一種特殊的溶液。
2. 巧用“3+1=4”,類比整合復習“化學與肥料”和“化學與材料”
“化學與肥料”中有氮肥、磷肥、鉀肥3種,第4種復合肥是前面2種或3種肥料的復合;而“化學與材料”中也有類似的情況:先介紹了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有機合成材料3種材料,第4種材料也是由前面2種或3種材料的復合即復合材料。
3. 巧用“三個代表”,對比整合復習溶解性相關問題
復習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時,選取三個典型的物質作為代表:硝酸鉀代表了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較快;氯化鈉代表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較慢;氫氧化鈣代表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反而減小。同樣,在復習物質溶解是吸熱還是放熱時,我們也采用了“三個代表”:硝酸銨代表了溶解吸熱的情況;氯化鈉代表溶解時沒有明顯吸放熱的情況;氫氧化鈉代表了溶解放熱的情況。通過對比會發現氯化鈉在兩邊均是第二代表且表現都“平平”,而第一代表均是硝酸鹽,第三代表均是常見的堿。這樣對比整合后,學生會印象更深刻。
4. 巧用“三角關系”,對比整合復習重要及易混淆的知識點
在復習課中可以把具有“三角關系”的情況,放在一起比較歸納。例如:體現物質轉化關系的有:碳三角,灰三角,鐵三角;
體現條件關系的有:火三角以及復分解三角。
對比后我們發現火三角一般需要三個條件同時滿足而后者只需滿足一個條件即可。
復習中多采用類似的前后類比或對比,把相關知識進行整合,必然可以形成知識塊,更易加深印象,事半功倍。
化學復習過程中提高效率的方法還有很多,我認為也無優劣之分,關鍵在于是否適合自己的學情,是否真正有效。正可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也!endprint
復習溶液的性質時,我們歸納為“三條性質”:(1)水溶液的凝固點比純水低,(2)水溶液的沸點比純水高,(3)水溶液的導電性大都比純水強。而合金基本也有相似的“三條性質”:(1)合金的熔點一般比組成它的各成分金屬的低,如伍德合金作保險絲。(2)合金的硬度比組成它的各成分金屬的高,如鋁合金等。(3)合金的導電性比純金屬稍差,但由于合金經濟,卻一直被廣泛使用。學生把這三條性質一一比較驚奇地發現:它們好像有某種內在聯系。經討論他們發現原來合金也是一種特殊的溶液。
2. 巧用“3+1=4”,類比整合復習“化學與肥料”和“化學與材料”
“化學與肥料”中有氮肥、磷肥、鉀肥3種,第4種復合肥是前面2種或3種肥料的復合;而“化學與材料”中也有類似的情況:先介紹了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有機合成材料3種材料,第4種材料也是由前面2種或3種材料的復合即復合材料。
3. 巧用“三個代表”,對比整合復習溶解性相關問題
復習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時,選取三個典型的物質作為代表:硝酸鉀代表了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較快;氯化鈉代表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較慢;氫氧化鈣代表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反而減小。同樣,在復習物質溶解是吸熱還是放熱時,我們也采用了“三個代表”:硝酸銨代表了溶解吸熱的情況;氯化鈉代表溶解時沒有明顯吸放熱的情況;氫氧化鈉代表了溶解放熱的情況。通過對比會發現氯化鈉在兩邊均是第二代表且表現都“平平”,而第一代表均是硝酸鹽,第三代表均是常見的堿。這樣對比整合后,學生會印象更深刻。
4. 巧用“三角關系”,對比整合復習重要及易混淆的知識點
在復習課中可以把具有“三角關系”的情況,放在一起比較歸納。例如:體現物質轉化關系的有:碳三角,灰三角,鐵三角;
體現條件關系的有:火三角以及復分解三角。
對比后我們發現火三角一般需要三個條件同時滿足而后者只需滿足一個條件即可。
復習中多采用類似的前后類比或對比,把相關知識進行整合,必然可以形成知識塊,更易加深印象,事半功倍。
化學復習過程中提高效率的方法還有很多,我認為也無優劣之分,關鍵在于是否適合自己的學情,是否真正有效。正可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也!endprint
復習溶液的性質時,我們歸納為“三條性質”:(1)水溶液的凝固點比純水低,(2)水溶液的沸點比純水高,(3)水溶液的導電性大都比純水強。而合金基本也有相似的“三條性質”:(1)合金的熔點一般比組成它的各成分金屬的低,如伍德合金作保險絲。(2)合金的硬度比組成它的各成分金屬的高,如鋁合金等。(3)合金的導電性比純金屬稍差,但由于合金經濟,卻一直被廣泛使用。學生把這三條性質一一比較驚奇地發現:它們好像有某種內在聯系。經討論他們發現原來合金也是一種特殊的溶液。
2. 巧用“3+1=4”,類比整合復習“化學與肥料”和“化學與材料”
“化學與肥料”中有氮肥、磷肥、鉀肥3種,第4種復合肥是前面2種或3種肥料的復合;而“化學與材料”中也有類似的情況:先介紹了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有機合成材料3種材料,第4種材料也是由前面2種或3種材料的復合即復合材料。
3. 巧用“三個代表”,對比整合復習溶解性相關問題
復習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時,選取三個典型的物質作為代表:硝酸鉀代表了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較快;氯化鈉代表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較慢;氫氧化鈣代表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反而減小。同樣,在復習物質溶解是吸熱還是放熱時,我們也采用了“三個代表”:硝酸銨代表了溶解吸熱的情況;氯化鈉代表溶解時沒有明顯吸放熱的情況;氫氧化鈉代表了溶解放熱的情況。通過對比會發現氯化鈉在兩邊均是第二代表且表現都“平平”,而第一代表均是硝酸鹽,第三代表均是常見的堿。這樣對比整合后,學生會印象更深刻。
4. 巧用“三角關系”,對比整合復習重要及易混淆的知識點
在復習課中可以把具有“三角關系”的情況,放在一起比較歸納。例如:體現物質轉化關系的有:碳三角,灰三角,鐵三角;
體現條件關系的有:火三角以及復分解三角。
對比后我們發現火三角一般需要三個條件同時滿足而后者只需滿足一個條件即可。
復習中多采用類似的前后類比或對比,把相關知識進行整合,必然可以形成知識塊,更易加深印象,事半功倍。
化學復習過程中提高效率的方法還有很多,我認為也無優劣之分,關鍵在于是否適合自己的學情,是否真正有效。正可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