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慶
有些去過日本的人或者對日本有深厚感情的人經常會給我們散布這樣的言論,“不要盯著日本的歷史問題不放,不要總是看著日本跟中國交惡,其實日本是我們的老師,我們要好好地學習日本。日本有太多值得中國學習的地方,我們有太多不如日本的地方。”
我想問的是,這個世界上到底有幾個國家和民族真的一無是處,一點都不值得學習?那么我們又何必單單挑日本來學習呢,尤其是在日本軍國主義復蘇的情況下,尤其是在日本與中國交惡的情況下,尤其在日本對中國咄咄逼人的情況下,如此之言論是不是有點自虐的傾向。這不由得使人想到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時所說的,“即使我們不認同日本的作為,澳大利亞人對于日本人在戰爭中的技能與使命必達的榮譽感相當欽佩。”
涉及到一個文化自信的問題。事實上,我們欣賞一個人或一個國家,不是因為他們有某種雕蟲小技,或者某些別人也未必沒有的優點和特長,而是他們在正確價值觀與核心競爭力基礎上所盛開的花朵。
其實我們真該學習自己的傳統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相當程度上要歸結于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繼承,這也是日本對唐史研究深入和繁榮的原因。
現實生活中,經常有人會抱怨遇人不淑,或者說錯騎瞎馬,事實上很多錯誤的選擇源于沒有從核心競爭力入手。什么是核心競爭力?就是穩定、健康的價值觀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可以說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更進一步地說,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成功也都是要建立在正確價值觀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基礎之上。不可想象,價值觀混亂、文化荒漠般的國家會有精彩的表現和持久的繁榮,更別說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中國的核心競爭力是五千年來我們先輩留下的寶貴思想、文化和精神財富。中華文化五千年得以綿延不絕,始終保持生命力,而我們的國家更是幾度勃興、多次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有著長期相對穩定的價值觀體系和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應該說這些年社會上發生的很多事情讓我們非常糾結和遺憾,很多人也為此質疑中國的未來,甚至對自己的人生也產生失望情緒。拋開那些極端的個案,我們會發現,我們生活中遇到許多令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其實正是因為背棄了傳統價值觀,遺失了我們的文化精華。因為五千年的發展和延續,使得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已深深印刻在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無論你身在何處,骨子里的東西都是相似的。于是乎,當我們遇到的、經歷的事情與我們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相違背時,自然就會覺得別扭,久而久之,還會產生對生活和未來的迷茫感,一個人如此,一個社會也是如此。當越來越多的人產生了這種對未來缺乏信心和失落情緒的話,匯聚在一起就會成為涌動于社會各處的負能量。
這個時候,我們就更要尊重自己的傳統文化,繼承優秀的價值觀,進而創造屬于我們的美好未來,而不是有意無意地拿中國的不足之處同別國的長處比較。我們不是不去借鑒和學習日本的、美國的、澳大利亞的、挪威的、巴西的總之各個國家的長處,而是要明確一個前提,就是首先要繼承好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否則,一切的學習都將是空中樓閣。我們會發現,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那些在國內外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大學者、大作家,又有哪個是沒有傳統文化底蘊的呢?不可想象一個對本民族文化和價值觀背離的人能在世界上受到尊重,這也應了那句話: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現在需要一個中國版的“文藝復興”。一方面,我們需要繼承五千年來使中華民族穩定、和諧、向上發展的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要充分地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并在此基礎上有效地吸納來自世界各國的成功經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