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和平
胰腺癌與慢性胰腺炎的胰液差異蛋白組學研究
胡和平
目的 觀察并探討胰腺癌與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液差異蛋白組學情況。方法 選取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所收治的人胰液標本共計20例作為研究對象。12例標本為慢性胰腺炎患者,劃分為慢性胰腺炎組,8例標本為胰腺癌患者,劃分為胰腺癌組。對雙向電泳方法下,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患者所對應的可重復蛋白質點數值進行對比,觀察銀染處理后,表達量較高4個差異蛋白質點的質譜情況。結果 胰腺癌患者可重復性蛋白質為81.00%,慢性胰腺炎患者可重復性蛋白質為82.00%,2組患者對比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胰腺癌患者絲氨酸蛋白酶2前蛋白原、胰腺相關蛋白反應檢出數值明顯高于慢性胰腺炎患者;彈性蛋白酶3 B前蛋白原、糜蛋白酶原B前體檢出數值明顯低于慢性胰腺炎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患者胰液蛋白質譜表達存在明顯差異,可將其作為臨床鑒別診斷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疾病的主要依據。
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胰液差異蛋白組學
胰腺癌疾病發病初期病情相對比較隱匿,惡性程度高,早期診斷不夠精確,從而致使本病患者預后較差,死亡率高[1-3]。為進一步提高臨床對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疾病的鑒別診斷質量,本研究選取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所收治的12例慢性胰腺炎人胰液標本以及8例胰腺癌人胰液標本作為研究對象,利用蛋白質組學技術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所收治的人胰液標本共計20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臨床指征合并病理學檢查的方式診斷:12例標本為慢性胰腺炎患者的分為慢性胰腺炎組,8例標本為胰腺癌患者的分為胰腺癌組。慢性胰腺炎組中,男8例,女4例,年齡41~68周歲,平均年齡為(48.9±2.3)歲,患者病程1~32個月,平均病程為(12.5±1.6)個月;胰腺癌組中,男5例,女3例,患者年齡45~65周歲,平均年齡(47.2±1.9)歲,患者病程1~30個月,平均病程(10.9±0.8)個月。2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例人胰液標本均通過逆行胰膽管造影術中防止鼻胰管引流方式獲取,4.0℃狀態下進行離心處理,取上清備用,基于Bradford方法進行蛋白質濃度測定,分裝后在-80.0℃狀態下進行保存。雙向凝膠電泳參考膠制備方法為:取胰腺癌患者適量體積胰液進行混合,控制標準為:胰腺癌胰液中單體胰液所對應蛋白質含量均等。按照同樣方法制備慢性胰腺炎患者所對應的雙向凝膠電泳參考膠。取混合胰液(控制標準為150.0 ug蛋白質)加入4×混合胰液體積的三氯乙酸/丙酮,充分振蕩后放置12.0 h,并在4.0℃狀態下進行離心,剔除上清。沉淀物使用冷丙酮單獨離心,真空干燥10.0 min,加入1.0 mmol/L濃度苯甲基磺酰氟,靜置備用。上樣液中對膠條進行水化反應,持續時間為14.0 h,在17.0℃狀態下進行等電聚焦處理。觀察溴酚藍指示劑達到底部邊緣后停止電泳反應,銀染下給予掃描(掃描期間分辨率控制標準為300.0 dpi),進行圖像分析。后取部分表達量較高差異蛋白質點進行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分析,觀察分析結果。
1.3 觀察指標 對雙向電泳方法下,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患者所對應的可重復蛋白質點數值進行對比,觀察銀染處理后,表達量較高4個差異蛋白質點的質譜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數據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與計算,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雙向電泳分析結果對比 本組20例人胰液標本均通過逆行胰膽管造影術中防止鼻胰管引流方式獲取,胰流量取值在38.0~200.0 mL,蛋白質濃度取值在0.9~4.5 g/L。基于PD Quest圖像分析軟件,單塊膠條所對應蛋白質點在272~285個。胰腺癌患者可重復性蛋白質為81.00%,慢性胰腺炎患者可重復性蛋白質為82.00%,2組患者對比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等量混合胰液自身比較可重復性蛋白質點數據對比
2.2 胰液蛋白質差異表達 銀染反應下,共檢出表達量較高4個差異蛋白質點。胰腺癌患者絲氨酸蛋白酶2前蛋白原、胰腺相關蛋白反應檢出數值明顯高于慢性胰腺炎患者;彈性蛋白酶3 B前蛋白原、糜蛋白酶原B前體檢出數值明顯低于慢性胰腺炎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胰液蛋白質差異表達數據對比
有關研究證實,慢性胰腺炎可作為胰腺癌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4-5]。特別是對于病程在10年以上的慢性胰腺炎疾病患者而言,多將其作為誘發胰腺癌的高風險因素。本病患者胰液內腫瘤特異性蛋白質含量豐富[6],可能由出現癌變的上皮細胞分泌至胰液當中。通過對雙電泳以及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分析的方式,能夠對胰腺癌患者以及慢性胰腺炎患者在胰液中的差異表達蛋白質進行有效的鑒定。本研究中胰腺癌患者絲氨酸蛋白酶2前蛋白原、胰腺相關蛋白反應檢出數值明顯高于慢性胰腺炎患者;彈性蛋白酶3 B前蛋白原、糜蛋白酶原B前體檢出數值明顯低于慢性胰腺炎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同時,有關研究證實,對于胰腺癌患者而言,PRSS 2基因在癌變細胞中的表達異常增高,主要是受K-ras癌變基因激活后的下游目標機制影響所致,其在腫瘤的侵潤轉移方面中作用表現突出,為此使得該蛋白質表達在胰腺癌患者胰液標本中增高顯著(多可達到200%以上)[7-8]。
綜上所述,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患者胰液蛋白質譜表達存在明顯差異,可將其作為臨床鑒別診斷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疾病的主要依據。
[1] 朱峰,許國銘,李兆申,等.人胰液蛋白質組的雙向電泳方法初步研究[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9,15(3):170-172.
[2] 朱峰,李兆申,高軍,等.人胰腺癌胰液蛋白質譜差異表達初步分析[J].中華消化雜志,2008,28(3):145-147.
[3] 高飛,張偉化,劉楓,等.胰液中人Hedgehog相互作用蛋白基因CpG島甲基化狀態及意義[J].中華胰腺病雜志,2009,9(3):190-192.
[4] 高海晉,許翠萍,楊榮,等.惡性腫瘤患者血清骨形態發生蛋白2、4、5、6的水平變化與臨床意義[J].當代醫學,2012,18(24):1-3.
[5] 盧德權.尿胰蛋白酶原-2和C-反應蛋白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意義[J].當代醫學,2010,16(7):45.
[6] 尹金柱,于豐彥.急性胰腺炎病程中TLR 4/NF-κB炎癥反應動態作用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6):7-9.
[7] 李帥軍,王旺河.外引流膽汁和胰液回輸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師雜志,2012,14(9):1246-1248.
[8] 王鋒,王興鵬.胰腺癌的蛋白質組學研究進展[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1,20(4):388-392.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029
湖南 423000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胡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