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瑛英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不同縫合方法的臨床研究
項瑛英
目的 研究在腹腔鏡監測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3種縫合方法的臨床效果。方法 擇2011年3月~2012年10月貴溪市中醫院收治的123例子宮肌瘤患者,均在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將其均分成3組:A組、B組和C組(n=41)。A組使用腹腔外配合拉線腹腔內間斷“8”字縫合法,B組使用腹腔內連續褥式縫合法,C組使用腹腔內分層連續褥式縫合法。結果 所有子宮肌瘤患者的手術均取得了成功,無不良反應。3組中,A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51.82±19.61)min,術中出血量為(52.95±13.87)mL,與B組和C組相比均有顯著性優勢,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B組與C組相比差異不顯著。結論 腹腔外配合拉線腹腔內間斷“8”字縫合法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手術綜合效果更好,更安全、有效,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腹腔鏡;縫合;子宮肌瘤剔除術
臨床實踐表明,腹腔鏡下對患者進行子宮肌瘤剔除手術,療效較好,對患者的創傷小[1]。但是,術后不同方式的縫合,對療效的影響較大,需要操作能力較強的醫療人員完成[2]。本研究選擇
2011年3月~2012年10月,貴溪市中醫院收治的123例子宮肌瘤患者,均在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并采用3種縫合方法縫合,比較其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3月~2012年10月,本院共收治123例患有子宮肌瘤患者,將其分成3組:A、B、C 3組(n=41)。A組患者的年齡30~44歲,平均(37±7)歲;B組患者年齡28~46歲,平均(37±8)歲;C組患者年齡29~45歲,平均(37±8)歲。3組患者均無其他疾病,身體的各項功能均正常。3組患者的子宮均于10~14孕周,肌瘤的平均直徑為(5.59±2.26)cm。對患者進行宮頸細胞檢查,旨在排除宮頸的病變;對于月經失調的患者進行診刮,旨在排除子宮內膜病變。手術過程中,3組都使用縮宮素,以減少患者的出血量。3組患者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組均在全麻的情況下進行手術,采取膀胱截石位,在消毒鋪巾后,選取患者臍孔及左右下腹穿刺,造氣腹,上簡易舉宮器等[3]。置鏡孔為10 mm,其他的操作孔因醫療設備的不同而不同。下面對3種縫合方法進行總結。
1.2.1 A組使用腹腔外配合拉線腹腔內間斷“8”字縫合法縫合要在三孔腹腔鏡下完成一個操作孔為5 mm,腔內肌瘤的操作孔為10 mm。切出肌瘤旋后,在10 mm的操作孔中放上1-0可吸收線的針頭,以縫合完留出5 cm左右長度打結線頭為宜,由縫合助手將留在腹腔之外線尾固定住,將肌瘤腔兜底在腹腔內“8”字縫合剪掉針頭從操作孔處將其取出。由手術者從10 mm Trocar內向患者的腹腔內導線,和去針的斷頭線打結[4]。腔外配合拉線腹腔內間斷“8”字縫合法的優點是縫合較快,省去了在腹腔內倒線的麻煩,缺點是比較費線,依次縫合3~5針即可很好止血,比較適合初學者。
1.2.2 B組患者采用腹腔內連續褥式縫合法 把1-0可吸收線從操作孔處牽至患者的腹腔,使用褥式內翻橫“∞”字的方式進行縫合。將腹腔鏡縫合按開腹的方法進行是腹腔內連續褥式縫合法的優點,止血徹底,縫合美觀,特別是內翻縫合,術后粘連很少,缺點是要不斷地用操作器械倒線,拉線容易松脫,另外所用時間較長,但醫生如果技術嫻熟的也可以在很短做到的。
1.2.3 C組患者采用腹腔內分層連續褥式縫合法 縫合肌瘤腔要分兩層進行,使用3-0可吸收線縫合內層,隨后對漿肌層進行縫合使用1-0可吸收線,第二層的縫合方法和1.2.2方法相同。
1.3 觀察指標 主要有三個觀察指標:(1)術中凈出血量:總液量減去沖洗液量;(2)手術時間:對患者進行麻醉后,從手術開始至結束的時間;(3)術后并發癥:手術完成后,入院到出院期間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全部數據,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的手術均獲得成功,無并發癥發生。3組中,A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短,患者的出血量相對偏少,與B組和C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B組和C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3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的比較
子宮肌瘤多發于30~50歲的婦女,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疾病[3]。當前,手術方式比較多,傳統手術方法會傷及到患者的身體,傷口易發生感染,并且手術恢復時間較長[5]。而在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且術后恢復快,不會留下瘢痕[6]。對于達到生育年齡的患者而言,是最好的手術方式。要想提高手術的整體質量和減輕患者的痛苦,必須采用安全、有效的縫合方式,可以節省手術的時間,減少患者的出血量,提高她們的生命質量[7]。這就要求醫療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知識和技能,以及高超、熟練的縫合技術,這直接關系著手術的最終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質量。醫療人員要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及時地進行學習,增強實踐經驗,滿足社會和人們的需求[8]。
3組研究結果表明,A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短,患者的出血量少,與B組和C組有顯著性差異。B組和C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但是較之C組,B組的縫合效果相對較好,不管是在手術時間,還是在術中出血量上,均優于C組。綜上所述,腹腔外配合拉線腹腔內間斷“8”字縫合法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手術綜合效果更好,更安全、有效,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1] 張連民,張秀果,鄭穗瑾,等.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不同縫合方法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9):25-26.
[2] 王玢,童英,朱艷.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兩種縫合方法療效比較[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13(1):65-66.
[3] 王朝松,趙變歌.護理干預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6):142-143.
[4] 張艷.傳統開腹與腹腔鏡行子宮肌瘤剔除的療效比較[J].當代醫學, 2013,19(28):101-102.
[5] 李紅艷.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效果對比[J].社區醫學雜志, 2013,18(15):56-57.
[6] 高霞,張毅,岳艷,等.腹腔鏡與經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療效比較[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5):593-595.
[7] 刁新華.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3,5:94-95.
[8] 李惠萍,宋兵高.三種子宮肌瘤剔除術的療效比較分析[J].江西醫藥,2012,47(1):56-58.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071
江西 335400 貴溪市中醫院(項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