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貴毅
(貴州省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公路是我國地面交通運輸的傳統方式,很長時間內都以公路交通運輸為主,帶動了地區行車作業的正常運行。新時期橋梁工程在交通系統改造中得到了普及應用,其充分利用水域之上的空間筑造設施,滿足了新型交通運輸流程的作業需求。大型橋梁基礎建造階段要考慮基礎工程的加固要求,選定可靠的樁基工程作為支撐體以強化結構性能。但是,由于不同水域基礎層受力不一,選定深水樁作為基礎要考慮其類型特點,科學地選用樁基才能保證最佳效果。
(1)實用性。橋梁一般由上部結構、下部結構和附屬構造物組成,上部結構主要指橋跨結構和支座系統;下部結構包括橋臺、橋墩和基礎。大型橋梁在原有結構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采用更大跨度的組裝配件,增強了橋梁內外結構的承載性能。例如,大型橋梁對上下部結構進行擴大處理,增大了橋梁地基承載的面積,有助于整個橋梁性能的持久發揮。
(2)廣泛性。除了橋梁主要結構部分外,大型橋梁對一些輔助設施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尤其是橋頭搭板、錐形護坡、護岸、導流工程等,這些對于橋梁本體功能也有很大的影響。現代橋梁逐漸朝著大型化方向發展,標志著橋梁建造工程的廣泛性改造,為城市提供了更加完善的交通設施,可根據不同要求選擇對應類型的橋梁實施改造,如表1。

表1 橋梁分類方法
(1)管柱基礎。是由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或鋼管柱群和鋼筋混凝土承臺組成的基礎結構。管柱埋入土層一定深度,柱底盡可能落在堅實土層或錨固于巖層中,其頂部的鋼筋混凝土承臺,支托橋墩(臺)及上部結構。管柱基礎利用新型材料結構作為支撐,對大型橋梁構造提供了更大的空間面域,維持了橋梁各部分承載力的持久性。從施工角度分析,管柱基礎具有施工便捷、選材簡單等特點,只需控制好混凝土材料質量便能達到預定的承載要求。
(2)沉井基礎。以沉井作為基礎結構,將上部荷載傳至地基的一種深基礎。沉井是一個無底無蓋的井筒,一般由刃腳、井壁、隔墻、井孔、凹槽、射水管組和探測管、封底混凝土、頂蓋諸部分組成。這類基礎結構實現了工程力學中的“傳遞原理”,用建筑構造將結構承載力進行相互轉移,維持了橋梁承載力的均衡性,避免承載過重導致的受損現象。選用沉井基礎參與施工可以最大限度地傳遞重力承載,增強了大型橋梁的承載力,讓橋梁組建的配套構件能夠持久地發揮功能作用。
(3)鉆孔樁基礎。由于大型橋梁施工機械化進程的加快,鉆孔樁基礎在橋梁工程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這種結合鋼筋材料的樁基設施具有更優越的承載性能,按照工藝流程執行操作便可達到優越的承載效果。例如,水域深度較大的施工區,利用鉆孔樁實施加固處理,可抵抗外界受力產生的異常損耗。
(4)復合基礎。從受力學原理來說,大型橋梁承載基礎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復合型的,這類橋梁工程在組合形式上具有多變性,為大型橋梁施工提供了不同的選擇。鑒于橋梁深水樁多變性特點,可以根據現場施工情況選用復合基礎為支撐,促進大型橋梁空間結構性能的優化升級,降低了橋梁結構病害的發生率。例如,一些深水區域,可利用鉆孔鉆及沉井等雙向結構,筑造出更大面積的承載區,無論橋梁路面車流量如何變動,均可以起到很好的承載效果。當然,復合基礎必須注重樁基之間的配合性,才能起到更好的加固作用。
(5)群樁基礎。由多根樁組成的樁基礎,這種基礎受豎向荷載后,由于承臺、樁、土的相互作用使其樁側阻力、樁端阻力、沉降等性狀發生變化而與單樁不同。群樁效應的大小受土性、樁距、樁數、成樁方法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而變化,這就要求施工單位科學地控制樁基礎構造形式。如表2,選用群樁基礎要考慮大型橋梁承載力標準,并且對各項連接摩擦力大小進行測定,重點預測橋梁基礎地基土層的承載力標準,從而對橋梁結構承載進行嚴格控制。

表2 深水樁基承載力參數
大型橋梁選用深水樁作為加固基礎之后,施工單位要準確地控制深水樁施工工序,對現場操作提供科學的指導方法,從而維持深水樁型功能的持久發揮。施工工序是現場作業人員必須貫徹執行的內容,不同深水樁工序流程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這也是深水樁操作階段應當控制的要點。
大型橋梁是現代交通設施改造的主要趨勢,選用大型橋梁假設于水域面積之上,能夠充分利用空間資源緩解地面交通運行壓力。基于大型橋梁結構固有的特性,選用深水樁對橋梁基礎工程進行加固處理是不可缺少的。考慮到不同深水樁類型對地基結構的指標要求,必須選擇與橋梁設施相配套的樁型實施加固,從而維持橋梁整體構造的穩定性。
[1]石翔.預應力管樁在渝湛高速公路巖溶區橋梁基礎中的應用[J].廣東公路交通,2005,(3).
[2]林華土,黃經緯.深水施工大直徑樁的成孔技術[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05,(7).
[3]盧祖武.懷黔公路巖溶地基橋梁樁基施工方法探討[J].交通科技,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