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服務器廠商的命運與國內廠商的機遇幾何,引發微博熱議。
《中國經濟信息》綜合報道
鄭州藍訊網絡科有限公司 畢建偉:
由于行業用戶對國際品牌還有很大的使用和采購慣性,加上國外主機產業鏈相對完善,國內核心主機設備的推廣還存在不小難度,但隨著我國首個國產主機系統產業聯盟成立,研制基于國產主機系統的軟硬件重大產品,聯合開發應用解決方案,逐步替代國外產品,為形成國產主機系統軟硬件產業群提供保障。
賽迪顧問公司副總裁 孫會峰:
在斯諾登事件的影響下,國內政策、輿論環境都在向有利于國產廠商的方向上轉變,國產化春天的到來讓國外品牌集體衰退的同時,也讓國產品牌的影響力大幅度提升,這是時代賦予國產品牌大步前進的機遇。
資深互聯網觀察者師 北宸:
國內急需IOE的替代產品,但是“去IOE”真正實現的把握有多大?以金融行業為例,目前國內就難以找到能替代的產品。
某咨詢公司高管:
去IOE這個概念不是純粹的技術概念,有各方商業利益在,更傾向是一種市場行為。如果是市場行為,評判標準就很簡單,誰為用戶提供更大價值誰就能夠獲得市場。我作為技術人員能評價的只能是技術,技術層面我沒有辦法說誰更好。去IOE,懂的人都是利益相關方,沒有利益的都不懂。所以最簡單的判別——問客戶需求。
阿里去IOE之次序很有意思,小型機最先,我猜是上面應用簡單,或有更好開源替代品,存儲次之,畢竟數據是命,數據庫就沒那么容易,有大量業務邏輯。另外,一個有強大技術能力的公司如阿里,在哪里劃下自身的邊界是個非常重要的戰略題目。
貓眼財經:
如果你沒有覺察到信息服務體驗與以往有所不同,那么中國式去IOE就成功了。
胖胖的強哥:
玩過Lego嗎。去IOE,相當于用最基本的8×2小模塊搭建一個巨大的變形金剛,就像專賣店外展示的那樣。為什么要這么做,阿里的邏輯是我要個之前沒有的大家伙,Lego沒辦法定制或者太貴不如自己來,所以他自己設計圖紙(去O),自己定制模塊(去I,去E)。不過,還是很多人只是需要一個城市系列套件就OK了。
OEM老楊:
通過分析互聯網公司的營銷案例可以發現,他們通常以沒有底線地博人眼球為目的。基于這個Baseline看”去IOE”,可以發現這只是阿里的一次營銷。去IOE并不適合所有用戶。
合鵬云居:
IT成本是由初次采購成本和后期運維成本構成的,買商業化的系統,如IOE,就不需要養特別多的IT工程師、開發者,但如果都自建系統,就要養很多IT人員。自建IT系統,會在后期運維中遇到很多問題,商業化系統凝聚了很多經驗,出現問題的幾率更小,總體的運營費用更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