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堯
雖然有4條交流特高壓項目即將上馬,但業界對這一技術的爭論仍在進行。
自從2006年全國最首條交流特高壓項目“晉東南-湖北荊門”試驗示范工程正式投產后,圍繞其的爭議便不絕于耳。直到2014年5月1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到要“規劃建設12條電力外送通道”,采用“安全、高效、經濟先進輸電技術”。2014年6月13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亦提出“繼續發展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這一問題似乎才塵埃落定。
據了解,前述12條電力外送通道包括4條交流特高壓,這可以被看做是交流特高壓項目已被獲準開展前期工作。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尹忠東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東部沿海地區作為用電負荷中心區,一直大量使用污染相對較重的火電,為治霧霾,中央開始考慮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的可行性,但這并不代表其已經獲得了全面認可。
據悉,國家電網公司(下稱“國網”)曾建議依靠交流特高壓技術,將華北、華中和華東三大區域電網緊密相連,構建“三華聯網”,但這一設想由于反對者認為其存在“安全隱患”而一直未獲通過。尹忠東分析認為,交流特高壓確實存在不穩定,可能造成大面積停電的隱患,學界也一直在討論利用直流特高壓及超高壓技術解決遠距離大容量輸電問題。
利好消息頻出
由于仍存爭議,交流特高壓曾一度進展緩慢,但近半年以來卻利好消息頻出。
去年11月20日,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曾在“中歐城市博覽會”上表示,“中國的清潔能源風能、太陽能和水能集中于西和北部,將這些能源利用特高壓技術輸往東中部用電負荷中心地區,有利于緩解霧霾?!边@也是政府對特高壓首次表態,釋放了積極信號。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國網董事長劉振亞也在《人民政協報》表態支持特高壓,并遞交了啟動包括交流特高壓在內的電網建設提案。
2014年4月,在張高麗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專題會議上,重點討論了特高壓議題,并明確了國家將給予支持。就在幾天后的25號,在國家能源委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確了今年將啟動一批特高壓項目,并確認國家將建設一批特高壓和常規技術的“西電東送”輸電通道。
進入5月,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聽取了對交流特高壓持反對意見人士的匯報。而就在這次匯報結束兩天之后,12條特高壓通道正式公布,其中有4條交流特高壓項目引起了各界廣泛關注。據悉,這是國家能源局、電力規劃總院等部門落實中央決策的具體措施。
據了解,從年初至今,中央對電網的建設十分關注,習近平、李克強和張高麗等中央領導均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對電網的高度重視,并作出了批示。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能源局制定了推進特高壓建設的初步意見,這其中就有“積極支持特高壓作為遠距離大容量輸電的重要方式”等內容,這顯然已經形成了中央對特高壓的主要態度。
尹忠東說:“在新能源中,風能、太陽能穩定性不足,還很難依靠他們補償東部負荷中心用電問題,而儲能設備發展有限,其容量顯然也達不到削峰平谷的作用。所以在不考慮交流特高壓穩定性的前提下,國家也只能將其作為最經濟而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手段之一?!?/p>
資本聞風而動
自從12條特高壓項目被公之于眾,便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就在消息公布當日,平高電氣、特變電工和中國西電等于特高壓相關的股票便放量上漲了約5%。
資本雀躍是有原因的。據悉,國網為這4條特高壓項目作出了高達1000億元的預算。雖然現在還只是規劃階段,招標工作還遠未展開,但各個有關設備的提供商已經開始將其作為特高壓項目即將啟動的重要信號。
據尹忠東介紹,交流特高壓電網主要設備由變壓器、GIS間隔,以及串補組成,要根據設計需求和線路的差異隨時調整所需設備的數量。有安信證券分析人士表示,僅僅華東環網南半環交流特高壓工程所需的變壓器就有15臺左右,GIS間隔為30個左右,串補為6組,而這些就需要近40億元資金投入。
“特變電工和平高電氣將是特高壓工程最主要的受益人”,尹忠東表示。平高電氣是國網的電力裝備制造企業,在GIS間隔開關市場擁有35%的市場份額,而特變電工則在變壓器和高壓電抗器市場中擁有超過40%的市場份額。
雖然資本市場已經按捺不住,相關企業躍躍欲試,但據知情人分析,今年或最多只有一條交流特高壓項目如期開工。
據了解,“雅安——武漢”交流特高壓沒有通過中國國際咨詢公司(下稱中咨公司)的評估。中咨公司認為其所在位置小水電項目眾多,如果需要向負荷中心送電可以使用點對點的直流特高壓,而非造價更高的交流特高壓。由于直流項目少有爭議,所以三條直流特高壓項目基本都可以確定將在年內動工。在交流特高壓項目中只有“錫盟——山東”一條確定獲得了開展前期工作的許可。
但無論如何,這12條特高壓輸電項目的上馬,對資本市場來說將是一場價值數千億的盛宴。
業內爭議仍在
中央已經批準在國內興建4條交流特高壓項目,但反對聲音仍然存在。反對者們堅持認為,交流特高壓存在容易跳閘等不穩定因素,僅有幾條上馬還好,若用其實現“三華聯網”極易造成大面積停電。
2014年5月25日,反對交流特高壓的11位老專家又一次上書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他們要求政府、決策部門及評估機構要審慎考量,謹慎作出上馬交流特高壓項目的決策。而且他們也制定了可以替代交流特高壓的方案。
替代方案一是500KV的“超高壓替代方案”,二是直流與超高壓組合的“混合替代方案”。他們認為,用500KV超高壓完全可以替代交流特高壓。或者在兩條長度在700公里到1000公里較長的線路中用直流特高壓代替交流特高壓,而在兩條長度僅為300公里至400公里較短的線路中采用500KV輸電線路。他們普遍認為,這樣的方案更具經濟性,也更加安全。同時又能實現國家將西部和北部的電力輸往東部的目的。
據了解,眼下國家決策層對特高壓雖然是“支持”的,但并不代表全面的接受。從根據國家能源局給出的“科學推進特高壓輸電建設、實現我國電力工業安全、經濟、協調發展的初步意見”,就可以看出其態度相當謹慎。
特別是在對待“三華聯網”的問題上,能源局等有關部門一直沒有表態。
在2013年,國網向國家能源局上報的“十二五規劃”方案中就曾將“三華聯網”的規劃羅列其中,但國家能源局卻一直未作答復,眼看著“十二五”就要結束,電網規劃依然懸而未決。
尹忠東分析認為,現在國家對交流特高壓項目總體是支持的,但就“三華聯網”而言,國外專家多持否定觀點,國內專家持否定態度的也很多。他認為,“三華聯網”最大的硬傷是從規劃角度不是一個好的發展思路?,F代電網在規劃時,都是側重發展新能源、節能降耗,而大電網很容易受到不良天氣等因素波及導致大范圍停電。國際主流都是智能電網,向小規模發展,分布式發電,微網運行,能量自我平衡,以不外送為最優的設計原則。
就算這幾條交流特高壓項目即將上馬,但也不一定一帆風順,因為從前期準備到最后的核準,還有眾多評估要做。主管部門將按照“將西北部電力資源輸送至東部地區”的目的,作出最合理的決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