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偉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農民的經濟收入以及生活水平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部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速度還相對較為緩慢,這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的發展來講是極為不利的。這就需要我們將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和發展作為農村經濟發展工作中的首要問題進行解決,從而促進農村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論述了強化村級資源管理的措施,希望能夠為進一步鞏固農村集體經濟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強化;村級;資源管理;農村;集體經濟
我國農村地區大都擁有非常豐富的村級農副產業資源,但是從農村經濟發展現狀來看,部分農村地區由于受到傳統資源管理方式及其他因素的制約,導致村級資源的總體底數不夠清晰明了,資源發包時間長、價格低、資源管理水平不高,使得村級集體資源存在漏失現象,這給農村集體資產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損失,阻礙了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加強村級資源管理,掌控農村集體資源管理的主動權,從而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以下本文就以某鄉鎮為例,來談談其如何強化村級資源管理,來鞏固農村集體經濟。
一、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1.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觀念弱化,思路不清,整體氛圍不濃。一方面隨著改革的深入,農村經營承包體制的長期穩定,村主要干部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意識卻逐漸淡薄了。有人認為市場經濟主要發展個體經濟,沒有必要化心思去發展集體經濟,也不合時宜,不必去冒風險。這些錯誤認識嚴重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另一方面集體現有資產的管理難度加大,造成部分干部群眾對發展集體經濟喪失信心,挫傷了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
2.財務制度執行不嚴,監管不力產生漏洞,非生產性支出數額較大。相當一部分村的財會人員文化層次、專業水平、素質偏低,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使個別村財務管理不夠規范有漏洞。在執行財務制度不嚴的情況下,導致非生產性開支數目較大。主要表現為:一是財務管理不十分規范,資金支出不附原始票據,有白條紙入帳現象。二是民主理財意識不強。有的重大資金的支出,沒有經過村民代表以上會議集體研究決定。三是財務監督制度沒有真正到位。
3.集體經濟資源少,發展空間小。目前集體經濟基礎發展的空間較小,村干部沒有經濟發展的余地。有的村將一些資產(如茶廠、加工廠等)一次性發包給他人變相收取以后多年度的承包款,有的村陷入一種“挖東墻補西墻”的惡性循環中。
4.歷欠稅費變成呆帳,債權債務難理清。原來村在征收三提五統及農業稅費等過程中,少數村出現了一些“困難戶”、“釘子戶”拖欠不交,從而形成一些歷欠款,征收難度加大,部分歷欠資金變成了呆帳,債權債務沒有集體經濟難以理清。
二、強化村級資源管理的具體措施
鄉鎮要想實現長足的發展,就必須要加大對資源的重視程度,了解到村級資源是農村特有的財富,我們只有在實際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加強村級資源管理工作,才能夠進一步鞏固農村集體經濟,實現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在此筆者提出了一些強化村級資源管理,提高村級資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措施建議,具體如下所示:
1.公開招投標,有利于村級資源的增值與保值。鄉鎮村級資源發包過程中,鄉鎮可以不斷改進并優化工作流程,即:(1)村委會編制資源發包方案;(2)將方案交給黨員、村民代表大會,通過討論與商議發現其中存在的漏洞,待解決并通過之后交給鄉鎮“三資”管理中心;(3)由“三資”管理中心審核之后由鄉鎮政府對其進行審批;(4)將已審批完成的資源發包方案公布于公示欄上,實行公開招投標;(5)招投標雙方進行合同的簽訂;(6)結算承包款。在實際工作中,實行公開招投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做到公平、公正與公開,避免人們在招投標過程中出現違規行為,這樣也能夠使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穩定了社會的發展秩序。
2.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隊伍。人是實現村級資源管理的主體,只有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提高人的素質與知識能力,才能夠加強村級資源管理,鞏固農村集體經濟。在實際工作中,首先,對于書記與會計而言,他們必須要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與能力,要求具有加強的責任心與事業心,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公平與公正,敢于擔當;其次,要求鄉鎮建立一個健全的“三資”監管代理服務機構,并安排專業的工作人員任職。另外,鄉鎮還應該建立健全的責任制,并建立落到工作實處,從而加強村級資源管理工作,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3.建立健全的資源發包管理制度。通過當前我國鄉鎮農村“三資”監管服務中心管理的工作內容來看,近年來發現村級資源管理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農村鄉鎮應該從國家現行的法律規定以及農村“三資”管理文件中不斷探索與創新,建立一系列制度,并將這些管理制度落實到實際工作當中以有效地鞏固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
4.加強增收節支管理。農村地區要想最大程度的提高村級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經濟的發展,還需要加強增收節支管理。例如精簡干部隊伍,進行人才資源的整合,提高隊伍工作總效率和整體素質,同時將村級組織工資總額降低下來。還可以通過加強財務支出管理,降低集體的經濟負擔,減少各種招待費用或活動開展費用,采取清欠、減債、償債等手段來做好債權債務管理,全面鞏固農村的集體經濟,促進村集體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結束語
在現代化社會發展中,城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與國家推行的“共同富裕”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國家必須要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農民的經濟收入,這樣才能夠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可以采取實行公開招投標、加強鄉鎮書記與會計的知識水平與能力、建立健全的資源法寶管理制度等措施來強化村級資源管理,有力地鞏固的農村集體經濟,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靳麗俊.推行村財鎮管,加強農村財務管理[J].河南農業.2009(11)
[2]馬玉波,朱傳忠.村級固定資產管理亟待加強[J].中國監察.2006(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