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小姝
什么是互聯網思維?據百度百科解釋: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的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然而,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沖擊,“互聯網思維”這個詞演變出了多個不同的解釋。究竟什么是互聯網思維,眾說紛紜,有人說互聯網思維是免費,有人說是體驗,也有人說是粉絲經濟。甚至有人很反感這個概念,認為互聯網思維,不過是個偽命題。
“互聯網思維”這個詞的出現,要追溯到2011年百度聯盟峰會。李彥宏第一次在正式場合表示:“在中國,傳統產業對于互聯網的認識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在傳統領域中都存在一個現象,就是他們‘沒有互聯網的思維。”如今,互聯網思維已經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甚至企業以外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人所認可。上到新聞聯播,下到土老板,互聯網思維在今天已經紅得發紫了。用互聯網思維賣肉夾饃,用互聯網思維賣橙汁,做互聯網思維的手機,做互聯網思維的汽車,做互聯網思維的豆漿店……互聯網思維突然變成了一句很靈驗的咒語,只要對著你現在做的事情大聲念幾遍,就能點石成金。
當下經濟領域,最受爭議的話題是互聯網思維!當下社會之中,最爛大街的話題也是互聯網思維!今天我們重新嚼一遍這爛透了的“互聯網思維”,看看那些商戰打拼的企業家和創業者們把“互聯網思維”嚼出什么不一樣的味兒。
雷軍:
小米在互聯網思維上的嚼頭
在深圳舉辦的IT領袖峰會上,雷軍很認真的解讀了小米是如何應用互聯網思維的:
我理解的互聯網其實是全新的方法論。2010年我用這套方法做手機。過去十多年在互聯網企業中實踐,其實摸索了很多方法。互聯網思維最核心的就是口碑。口碑是什么?口碑的傳播是超預期。如果你在一個咖啡廳用蘋果手機打開瀏覽器在那么小屏幕輸帳號密碼,你不痛苦嗎?當你跟服務員要密碼的時候,第一次要的不對,還要第二次的時候,你掏出小米手機,小米手機會自動問你是不是連接,你說是,自然就連上去了。小米就是靠這么一個一個細節打動你。你提一個意見被小米采納,發布出來只需要一個星期,這在傳統手機企業是沒有辦法想象。小米是每個星期更新一次,我們就是用這個效率。這就是我們強調的方法論,專注、極致、口碑、快。互聯網七字決。
小米鼓勵用戶參與,用戶參與是最大的元素。我們鼓勵用戶一起參與整個手機設計,甚至全球用戶。我在這幾次人大發言講了一個很重要觀點,就是用互聯網思想重新武裝我們的傳統產業,我覺得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會有巨大的意義。不管小米未來會怎么樣,小米所倡導的互聯網文化和互聯網精神跟實業結合后,會醞釀一批大企業出來。
孟醒:
白癡才會說
“沒互聯網思維這件事”
想要知道雕爺牛腩創始人孟醒(雕爺)對雕爺牛腩利用互聯網思維取得的巨大成就,直接看看雕爺寫給廢柴們的話就行了:
各位記得,以后再有白癡說“沒互聯網思維這件事”,你們就讓他們來跪讀我這篇雄文好了。
我操盤的雕爺牛腩目前有道新菜,叫“節操離開…碎一地”。通過粉絲投票,大家都覺得這個菜名夠扯淡,夠好玩,所以就定了。事實上呢,這道菜在正式推出之前,已經邀請了大量粉絲試吃,小修小改很多次,從口味到擺盤,乃至最終起名,甚至供應幾個月再下架,都是通過粉絲們大量溝通后決定的。未來的六個月中,目前餐廳菜單上幾乎一半的菜品會進行替換,如此高頻,試問,沒有互聯網手段前,誰敢做?
雕爺總結,一個偉大的新時代,拉開了嶄新序幕——所有硬廣都可以去死了,所有的營銷理論都已經過時!只要你有本事通過互聯網找到目標客群,然后讓他們和你互動起來,讓他們參與,開發出能令他們尖叫的產品,然后,請相信,你不用花一毛錢,微博和微信圈,會幫你引爆。
章燎原:
萌堅果不是我們定位出來的
同樣是賣堅果,有人在商場做生意,有人卻可以用互聯網思維把堅果賣到了互聯網。這個人就是“三只松鼠”的創始人章燎原:
三只松鼠這個品牌名字,已經過渡到具有互聯網為出發點的想法。三只松鼠的主品牌主要是定位于堅果。通過堅果這個項目的操作,獲得各方面的資源以后,延生出以松鼠形象為代表的若干個子品牌。我們有一個子品牌叫松鼠口袋,專門做衍生品的品牌。我們給它定位為,圍繞我們消費者年輕一代的生活半徑,去做那些小玩意。根據你的需求,我們幫你造出來,并且以極低的價格,成本價的方式提供給你。那么你的生活圈都是松鼠。
我們萌。我們賣萌賣堅果,這個萌不是我們自己去定位出來的。我們將客戶群體定位在85后到90后這個年齡階段,他們將是消費能力最強的個群體。新一代人有一個特點就是他之前可能并沒有吃堅果的欲望,或者并不知道堅果為何物。所以某種角度講,這是一個藍海市場。
我們的產品,相對傳統企業,更新鮮。因為互聯網是直銷模式,產品我會從我的倉庫直接發給你。我的倉庫在夏天的時候會有空調起到保鮮作用。而對上游供應商的管控,我們能夠實現快速的響應。每個消費者買過產品之后,產品好不好他會做出評價。如果一個產品咸了,顧客馬上會寫評價。這其實是對于我們這個產業最大的一種改變。人們可以購買這個產品,并且對這個產品提出意見和改善。而企業獲取這個數據之后,對你的品質和服務,實時的進行調整。所以說,我們用互聯網思維打造了一個互聯網時代的新農業生態鏈。以前不是總說發展到第幾個階段?我認為現在我們發展到第四階段。傳統大佬坐不住了,看到三只松鼠被報道,他們瘋了,所以在2014年他們會到互聯網上來。
馬佳佳:
不要征服用戶 要讓用戶愛你
90后創業者張孟寧(網名馬佳佳)對互聯網思維的解釋很簡單——快準狠、解決問題、打動人心。
我特別想吐槽對互聯網思維的解讀,以為互聯網只是聊天工具,一個傳播工具,發布微博微信就是互聯網思維,這只是工具的層面。以前我覺得把東西搬到電商就是互聯網思維,我認為互聯網思維就是這樣。實際上,互聯網思維重復了很多的我們的思考方式,我們的行為模式,我們的心智模式,所有的人與產品的關系或者是人與人的關系,都會被重新建立,我覺得互聯網思維應該是把所有的流程打破重組的過程。舉個例子,就像以前男生要追女孩,一定得是開著好車,一副土豪的樣子,女孩就跟你走了。但是在這個時代你突然發現,有一幫帥哥長的又帥,口才又好,但是沒有錢,女孩也會跟他跑了,這就是互聯網思維。以前需要花錢推廣,現在不需要了,這就是互聯網思維的本質。endprint
傳統企業的打法拼實力,互聯網思維拼情商。以前拼實力,這個時代不一樣,因為我們的工業革命晉升已經完成了,所有產品基本功能已經沒有空間去拼這個東西了,我們要做的不是占領人的時間,也不是占領人的精力,要占領人的心智模式,新一輪對用戶模式的占領。
陶石泉:
借互聯網思維生出的江小白
陶石泉(微博上他叫“江小白的爹”),江小白創始人。他用互聯網思維“生了”江小白。而“江小白的爹”這樣向外界介紹江小白:
江小白雖然不是互聯網公司,但卻是有互聯網思維的酒業公司。
在整個中國酒的行業背景中,行業運作的思路基本都是大投入宣傳費用、大品牌傳播,大的整合營銷。當江小白品牌入市的時候,小瓶酒、小投入、小傳播、小營銷就成了我們的定位,這個定位適合我們用互聯網思維經營品牌。我們要表現我們的品牌,要和粉絲產生互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做一個有態度的人,要是一個有態度的品牌。
江小白是一個近乎完全依賴社交媒體造勢出來的品牌。除去地鐵廣告,江小白基本沒有傳統的營銷方式。對于利用互動性很強的社交媒體,江小白的微博營銷顯示出幾個鮮明的特點。首先,長于文案植入,將有意思的話題與江小白的產品聯系在一起。譬如,利用最近在微博上流傳甚廣的《來自星星的你》里“都叫獸”與張律師PK植物大戰僵尸的PS圖,植入江小白語錄:兩雙筷子兩瓶酒,兩兩相對好朋友。其次,對應自己的品牌形象,將微博的運營完全擬人化。在所有的熱點事件時發聲,表明自己的態度。最后,利用微博互動作為線上工具,組織線下活動,并與線上形成互動,以增強粉絲黏性。除了微博,微信也成為江小白的營銷渠道之一。江小白的本職是為消費者帶來價值。“我們更在意消費者,更尊重消費者。”
海量、單品、微利,這三個互聯網產品特點,也是江小白的特點。放棄豪華包裝,采用玻璃磨砂瓶,裸瓶銷售。只有一款小曲清香型的產品。以銷售量為衡量標準,毛利在30%左右(酒類毛利大多超過50%)。此外,在渠道上,江小白的渠道就如它的公司架構一樣扁平。
互聯網思維看上去很美,要在商業原生態中踐行卻不易。如果拿各種版本的互聯網思維完整表述作為尺子,去衡量自己的商業模式和經營管理,那必然會把自己帶到坑里。小米作為一家運用了互聯網思維的公司,一樣解決不了芯片的問題。不同的企業,情況不一樣,有些行業可行,有些則不行。非要用互聯網思維改造所有企業,結果或許會適得其反。看看這些大佬們怎么說的。
任正非:
別讓互聯網引起你們“發燒”
互聯網思維的浪潮狂野襲來,任正非卻保持著冷靜。任正非在華為的內部講話中提到,華為應該堅持走自己的路。他曾在內部對員工稱:“別讓互聯網引起你們‘發燒。”這里的“發燒”指的就是小米所引發的互聯網模式。任正非說:“別那么互聯網沖動。有互聯網沖動的員工,應該踏踏實實的用互聯網的方式,優化內部供應交易的電子化,提高效率,及時、準確地運行。”
據悉,任正非曾在公司內部強調:“我們公司不要去炒作互聯網精神,應踏踏實實的去夯實基礎平臺,讓端到端的實施過程透明化。比如,從供應鏈到代表處倉庫的端到端,可能短時期內實現全流程貫通;但從代表處倉庫到站點這個端到端,現在還存在問題,那就努力去改變。”
董明珠:
炒作味太重
對于互聯網思維,董明珠不止在一個場合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互聯網概念炒作味太重;互聯網營銷不等于互聯網思維;做好產品才是出路。
“互聯網并不屬于哪一個人。”董明珠認為,互聯網也只是工具的一種,“那些將互聯網營銷拿來代表互聯網思想的人,是不對的。”她說,格力也一直在致力于互聯網平臺的打造,但現在一些概念炒作味太重。“空調和家里的電器不可能全部聯在一起,畢竟不是一個廠家生產的。事實上,10年前空調就能通過電話打開。但是回家打開空調能夠在1兩分鐘內達到降溫的目的,又何必去提前半小時打開浪費資源呢?”
趙曉樸:
我特別不想提互聯網思維
燃點白酒CEO趙曉撲認為,互聯網思維這個詞像是方中帶圓的白酒瓶子一樣,被人用爛了!懂行的不懂行的都能說出一番頭頭是道的理論,這太讓人厭惡了!除了可以夸夸其談的炫耀一番之外,還有什么用呢?我做了功課,截止到今天,百度中關于“互聯網思維”這個詞的搜索結果已達到了13200000萬,這么多人都聊過了,我就不再聊了。“逼是一樣的逼,一裝見高低”這是王朔的一句話,我最近常掛在嘴邊。
王健林:
不存在互聯網思維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2014冬季達沃斯論壇現場就熱議的“互聯網思維”提出自己的質疑。
“不存在互聯網思維,這是互聯網個別企業為自己貼金的一種說法。什么叫互聯網思維?所謂的互聯網思維總起來講就是創新思維,創新思維不是互聯網公司才具有的,很多公司都具有創新思維,萬達做商業地產,從住宅地產到不動產,難道不是創新嗎?我們做文化領域難道不是創新嗎?同樣賣食品的,如果它能把它進一步創新起來,它也是一種創新精神,甚至連賣豬肉的雙匯到美國去并購,跨國去發展這也是創新思維。所以,我個人覺得提出互聯網思維的說法完全是互聯網企業為自己貼金。我覺得錯了,不要這么說。只能提企業的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應該所有企業,所有行業都應該追求的思維。如果僅僅說互聯網企業才有創新思維,那是對所有有創新精神企業的一種抹殺,我極大不贊成這個說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