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琦
專題審議:話民生謀發展
文/朱琦
1月21日,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舉行專題審議。圍繞“聚焦制度創新,積極有序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完善監督管理制度、健全監管體制,保障食品安全”、“建立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關于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六大議題,代表們競相建言。市政府各位副市長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到場與代表面對面交流。六場專題審議均通過網絡圖文直播,廣播電臺首次對食品安全專題審議進行直播,電視臺選擇養老服務專題審議進行了錄播。
專題審議還沒開始,六個偌大的會場早已座無虛席。一些沒有搶到座位的媒體人員索性坐到會場的地面上。
今年專題審議在議題上經過精心選擇,既有關乎上海轉型發展的自貿區建設、國企改革、城鄉一體化專題,又有與社會民生緊密相關的養老、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專題,并且在做法上增加了市政府部門負責人在審議開始時先向與會代表通報政府相關工作的環節。每場專題審議都吸引了超過百位代表參加,“搶話筒”發言的場景頻頻上演。
“柏萬青代表今天帶著高燒過來,她表示要為人民建言后再休息。讓我們掌聲歡迎她第一個發言!”在養老服務專題審議現場,主持人把第一個發言的“特權”給了帶病堅持參加專題審議的柏萬青代表。柏代表也直奔主題,從家庭醫生和老人維權等方面為老年人“說上幾句”。
在環境保護專題審議會上,市環保局局長張全首先向代表們透露了環保工作的“家底”。審議開始后,張全的“老朋友”——市人大代表厲明第一個舉手發言。原來,在去年的人代會上,兩人曾面對面交流防霾治霾問題,并互留聯系方式建立起一條“環保熱線”。一年來,兩人多次就各類環保問題相互溝通交流。這次在專題審議會上“相遇”,話題依舊離不開“環保”。厲明建議治理空氣污染可以借鑒食品安全管理設立食安辦的經驗,成立“治霾辦”,各部門協調治理。
在城鄉一體化專題審議會上,來自崇明的李建林代表因為遲遲“搶”不到發言機會,徑直從后排站起來,懇請大家給他幾分鐘。“崇明縣為全市生態環境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許多農民為建造永久性生態林而變成了無業農民,這些失地農民目前的生活較為貧困。”李建林呼吁,市政府要對因為生態保護而失地的農民加大補償力度。
今年的專題審議會,互動明顯增多、氛圍更為熱烈。代表不再是“單方面”提出意見建議,而是與政府相關部門“有來有往”,還有代表間的相互討論。據悉,為了進一步加強互動性,今年專題審議設定了“新規則”:代表在發表審議意見時,可以對政府相關工作提出問題,由市政府領導或政府部門負責人當場回應或者會后書面答復代表。
“在發言之前,能不能向我們環保局長問兩個問題。”潘書鴻代表隨即發問:針對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法律保障缺不缺?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市區縣層面經費保障缺不缺?對此,張全坦率回應,有些法律保障確實還不到位,需要進一步修訂。“比如機動車、小鍋爐冒黑煙等顯而易見的違法行為,目前執法程序過于復雜,需要實施行為法,當場就可以用簡易執法程序來進行。”
“上海食品的合格率在90%以上,跟市民的心理感受相差很遠。”市人大代表許麗萍的問題點出了不少市民心中的疑慮,“是不是通報不完全?怎么讓市民相信?”“以奶粉監管為例,目前采取的是派駐公務員進廠監管的模式。但奶粉生產專業性很強,監督員全懂嗎?政府和企業的責任界線沒有劃清楚,這不是長效機制。”許麗萍指出,政府不可能無限制增加監管人員,要改變“保姆式”監管模式,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購買服務等方式提高監管實效。“許代表講得非常正確。”市食安辦主任、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閻祖強當場回應,新組建的市食品藥品監管局不可能采取像過去那樣的監管模式。他介紹,目前對于乳制品,市食藥監局已加強了源頭奶及生產流程的監管,提升了審核標準,并且全面提高了政府抽檢和企業自檢頻次。
在養老服務專題審議期間,除了市民政局,還有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公安局等10個部門對代表所提問題作了現場回應。
專題審議中,代表們圍繞六個方面的主題,既“挑刺”又“開方”,直截了當。
“自貿區建設在運轉以后,一些具體的政策措施還沒有出臺,有些還沒有落地,我覺得時間非常緊,可能這是一個最大的瓶頸。第二個瓶頸是規模比較小。世界上很多自貿區規模比我們更小,但是他們的目標比較單一。我們這個自貿區的目標是多重的,既要有貿易,又要有金融,既要有現代服務業,又要有現代制造業,這種多重的目標導致了現有的規模太小,怎么樣突破,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自貿區建設專題審議會上,陳建安代表一口氣從時間安排、空間布局、離岸性質、產業聯動、金融風險、投資管理、稅收優惠、區域競爭等八大方面,細數當前自貿區建設中遇到的瓶頸。他建議,自貿區建設近期的工作重點應是針對瓶頸,及時設計突破方案。
在新一輪國資改革中,對國有企業實行了分類監管的管理體制。
“有了大框架,還要明確具體怎么做。”喻亮代表建議開一個“菜單”,把過去的審批制改為“條件制”,并出臺配套措施,讓企業自己“對號入座”。“拉車一定要看路,如果埋頭拉車不看路,損失是巨大的。”喻亮形象地打了比方,同時他也指出要抓住董事會建設這個龍頭,把經營權放給企業管理者,要有容錯機制。
劉瓊代表直言,在“9073”養老體系建設中應重點關注“90”和“7”,這是養老的基石,但政府工作還沒做到位。“社會組織和為老服務企業積極性還要進一步調動,該類企業數量少、規模小、能力弱。”劉瓊建議政府推動建立行業協會,引入投融資平臺,使一些好的為老服務企業不斷壯大。
“違法成本太低了!”在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專題審議中,不少代表都直指這一現實問題。湯期慶代表指出,2013年全市針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共罰款1.13億元,較上年增長33%,但案件達12395件,平均每件只處罰9090元。同樣針對環境保護,王慧芳代表則認為,當前法律法規對違法行為的最大處罰力度,個人低至200元,最高不超過5萬元;單位低至1千元,最高不超過10萬元。“這樣的處罰力度起不到任何震懾作用。”代表們建議加大處罰力度,提高處罰額度,同時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處罰的銜接。
“城鄉一體化,最短的那塊板在遠郊中心鎮建設,現在的問題是‘城里住不下,鄉下待不住’。”張斌代表指出,遠郊中心鎮承擔著“城”和“鄉”之間的節點功能,發揮著“鄉”與“城”不可替代的互補作用,既可以解決上海城市擴張過程中產生的“城市病”,又可以避免農村空心化,有利于推動上海城鄉發展一體化,建議通過規劃先行、政策傾斜,把最短的板提升上來。
專題審議會結束了,代表們則更關心,這些建言能否有“回應”。據悉,按照有關規定,代表所提的意見建議將整理形成專題審議意見,由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送市政府辦公廳研究處理,市政府有關部門將認真研究代表們的審議意見,在人代會結束以后的三個月內,向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書面反饋研究處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