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微博
市人大代表張玉良:增強企業活力,增強市場活力應該多看看企業需要什么,市場需要什么,市政府不能閉門造車,這樣針對性更強;建議每一季度可以召開市政府和每個行業的龍頭企業的對口交流會,及時了解企業需求。
市人大代表顧薇玲:應將績效評價與財政管理監督工作相結合,擴大績效評價規模,全面反映財政資金投入效益;要重視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并適時向社會公開,以體現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有效性。
市人大代表丁明: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要加強法規宣傳,特別是監管源頭要抓好重點的宣傳教育,增強食品經營者的安全意識;要充實提高基層執法力量;要加快監管設備更新,提高監管實效。
市人大代表吳前進:上海要盡快完善災害性天氣下的停課、停工的發布機制,避免災害性天氣下的意外傷害。建議今后出現災害性天氣時候,除了保障性部門之外的行業,對中小學和企業做的停課和停工的安排,要及早發布。
市人大代表朱愛琴:要加大對老舊小區的改造力度,對已列為市級優秀歷史建筑的老工人住宅小區要采取更有針對性的環境改造措施;要進一步加大對“垃圾分類處理”等民生項目的宣傳力度。
市人大代表郭康璽:在財政預算公開的同時,預算執行的項目情況,最好能夠同步公開,至少要向代表公開;要加強預算前期的評審和后期的績效評價,要有獨立的第三方進行評估;市人大要督促政府部門,建立部門預算績效目標的編制。
市人大代表俞立中:人大代表應該在兩個層面上更好的發揮作用:一是收集好代表所在區域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傳遞到人大和政府;一是發揮好代表的專業特長,將自己所在行業的問題及時地反映出來。
市人大代表潘晞晨:市政府要盡快調查梳理各層級的醫院,打通全市近600家醫院的信息平臺,讓大大小小的醫院可以信息共通,提高醫療效率和安全;要出臺一些向社區醫院傾斜的政策,增強社區醫院的力量。
市人大代表鮑吾英:要加大對早期商品房的維護和修繕力度,進一步理順物業管理的價格機制,形成專業管理和自治管理相結合的工作模式,不斷完善市場機制;要加大廉租房的實物配租比例,做到應保盡保。
市人大代表孟明榮:上海要加快制定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物業管理,明晰服務費的定價辦法,改變目前相關協商機制操作難的局面;要加強監管,加強對物業服務質量、標準、定價的指導、服務和監管,保障業主的利益。
市人大代表黃慶偉:要關注次中心城區由于人口導入帶來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市級層面統籌力度;要關注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體制機制的構建,促進城區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市人大代表酈榮:在智慧城市建設上應基于實踐探索創新發展思路,對智慧城市建設進行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發展戰略,確保項目落地;要對智慧城市建設中關鍵環節所涉及的行業產業鏈、信息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和共享。
市人大代表鐘勁:要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創新體系,重點推進公交優先、新能源汽車、揚塵污染控制等環境整治工作,進一步強化源頭控制,促進上海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市人大代表邵印麟: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公立醫院改革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具體的計劃,突出公益性,并加強對藥品采購供應改革的制度支撐;要按照市場規律,從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實際出發,把握好中藥價格的定價。
市人大代表高解春:要進一步構建多層次的醫療服務市場,提供多層次的支付手段,促進現代醫療服務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要鼓勵商業醫療保險發展,進一步明確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醫療保險的使用范圍。
市人大代表韓娜:在搭建信息化平臺工作中,要進一步明確標準,整合資源,借鑒先進經驗;在Wifi免費上網平臺建設中,要逐步完善第三方運營等商業運作模式,減少政府財政支出,擴大無線局域網覆蓋率。
市人大代表馮崗:在推進環保建設方面,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與規劃,除借鑒國際上的節能減排標準外,還要建立內容指標和明確的工作要求;要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做好配套保障,營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發展環境。
市人大代表郭洪仙:要根據高校定位不同,設計差異化的評價體系,在評價與政策上向教學傾斜;要進一步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創新多種培養方式,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市人大代表任進:要進一步加大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并啟用上海市重大專項資金;要繼續加強政策扶持和配套服務,鼓勵生物醫藥領域新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吸引新興產業落戶上海。
市人大代表王琛:要積極營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和人才發展環境,開發利用國內國際人才資源;通過設立外國留學專項獎學金等途徑,進一步促進中外文化與科學技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