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世榮
直擊醫療腐敗
文/馮世榮
20 11年下半年開始,江蘇某地檢察院開展醫療衛生系統反腐專項治理行動,共查處13件13人的受賄群案,涉及主城區四大醫院。涉案人員大都是醫院的藥劑、設備、放射科負責人,涉案金額少則幾萬元,多則200余萬元,這一系列案可稱觸目驚心。
中國的醫療改革,牽動十多億國人的生命安危,也是廣大白衣天使牽腸糾結的一樁大事。憑心而論,這起醫療腐敗系列案雖然奪人眼球,但在當下的醫療行業還不能被稱之最“黑”。此類醫腐案件絕不是個案,筆者的這種判斷決不是危言聳聽。不少地方的醫療黑幕僅僅是未被打開而已。有人甚至說,這起醫腐案案件與有些地方的同類案件相較真是小巫見大巫,一些身在醫院“肥缺”崗位上的人士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
當下有論,中國的醫生是個高危行業,是弱勢群體。此種觀點有它的理由和根據,一是在目前醫患關系中,醫生在執業過程中容易遭受失去理智病患及家人的侵擾傷害;另外,由于目前醫療體制機制管理等原因,醫療行業執業人員也成了醫藥代表及不法廠商行賄腐蝕的易傷人群。
對于白衣天使在醫療執業過程受到的不法侵害,我們的輿論應該是哀其不幸,有良知的民意應該給予同情的聲援。而對于醫療行業從業人員的貪腐行為,社會民眾只能是怒其不爭了。
但是像這樣的醫療腐敗系列案,和中國社會中存在的醫療黑幕,國人應當反思,我們的管理部門應當作深層次的剖析。為什么這群穿著白大褂的精英們在從事救死扶傷崇高職業時,卻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這里面除了他們自身軟肋外,我們的社會氛圍,我們的體制機制,我們的管理是否有使他們不敢腐、不能腐的敬畏呢?從不少案件揭秘后的現狀看,不少醫療機構的醫腐幾乎成了半公開的狀況和行事潛規則,甚至有些醫療機構的醫腐是有組織地進行著。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呼應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吶喊提出了加快醫療改革的要求和目標。這是順應民意的善舉,這種由醫療行業積聚而成的頑疾倒逼出來的醫改頂層思路應該是醫療戰線清本正源的重要保障。醫療改革說到底是讓老百姓的生命有托底的保證,是老百姓享受公平正義的基本權利。
中國的醫療改革也要從制度設計、機制管理上有一套適合國情的套路辦法。這樣醫療改革才會使百姓受惠,也讓廣大的醫療行業從業人員在陽光下從事體面的職業,讓他們遠離高危,有尊嚴地生活。
這是葛文龍被刑拘的第一天,幾周來,一直惶惶不可終日的他似乎終于等到了另一只靴子掉下來的那一刻,他知道是“禍”躲不掉,自己這么些年早已把收紅包當家常便飯了,要不是一幫醫療系統的兄弟先后東窗事發,他哪曾想到這樣的“小事”會斷送自己奮斗了大半輩子的事業。
這天,葛文龍接受了檢察機關的第一次詢問,他不愿像有些人那樣死扛著,他承受不了內心的煎熬。于是,當檢察官向他宣布詢問開始,他便作配合狀地一股腦兒將過去擔任江蘇某中醫院藥劑科主任的四年中,接受個體藥商和醫藥代表賄賂的種種情節作了交代。
江蘇某中醫院是江蘇著名的三級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