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恩海
各國冤案預防與救濟
文/王恩海
Remedy and Prevention of Misjudged case
通觀現代法治國家的做法,可以發現一個共性問題,即從不諱言冤案的存在,糾正冤案會給國家帶來好處,使公眾恢復對刑事司法制度的信心。采取適當的措施預防冤案的發生,以及在冤案發生后,全力救濟當事人會重塑刑事司法的形象,正確認識冤案的最大受益者是國家,其次才是當事人。
(圖/東方IC)
整個刑事訴訟,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還原犯罪并對罪犯定罪處罰的過程,但基于人的主觀認識的局限性,完全還原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在任何國家、任何制度下,均不能避免追究無辜者刑事責任的冤案存在的可能性。但通觀現代法治國家的做法,可以發現一個共性問題,即從不諱言冤案的存在,糾正冤案會給國家帶來好處,使公眾恢復對刑事司法制度的信心。采取適當的措施預防冤案的發生,以及在冤案發生后,全力救濟當事人會重塑刑事司法的形象,正確認識冤案的最大受益者是國家,其次才是當事人。
美國為防止冤案的存在,設計了昂貴的死刑。統計表明,美國對于死刑從判決到執行平均要花上10年時間,為的就是讓犯人在被處以極刑之前,能夠用盡一切申訴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誤殺,因為死刑一旦執行,是無法補救的。在美國,一個州為執行一次死刑要支出的成本大約在200萬~300萬美元。
英國在1995年成立了錯案復議委員會,他們有權接受申請并對案件進行調查,如果發現系錯判的,將提請法院重新審判。在1997年,根據1995年刑事上訴法案,成立了刑事案件復查委員會,其宗旨是審查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刑事法院可能發生的誤判案件,并將適當的案件提交上訴法院。
該委員會是一個從行政部門和司法部門分離出來的獨立機構,并不代表控方、辯方、警察或法院。其職責是復核過去可能誤判的上訴請求,但并不直接宣告行為人“有罪”、“無罪”,或直接審判案件,而是負責復查并在適當的時候將案件移交給法庭。對于那些在原審或上訴時未提交的新證據或具有新的理由的案件,并且這些新證據或新的理由很可能影響案件的定性量刑時,復審委員會便會將這些案件提交上訴法院復審,上訴法院則會安排專門的聆訊日期,以判定原判定罪量刑是否確有錯誤。實踐證明,該機構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防止和救濟冤案的制度。
加拿大也設立了冤案防范和糾正機構,但模式與英國有所不同。加拿大的這一機構稱為皇家委員會,是針對公共事務和司法活動而設立的獨立的、非附屬于政府的自治性調查機構。加拿大聯邦和各省政府的立法都明確了這一公共調查機構的法律地位。
德國則設置了“證據禁止制度”,它又可以分為“非自主性證據使用禁止”與“自主性證據使用禁止”兩種,前者是以刑事訴訟法典為依據的排除規則,而后者則是以憲法為依據的證據使用禁止規則。德國《刑事訴訟法》第136條確立了禁止使用的非法訊問方法:(1)對被告人意思決定和活動自由加以侵犯的行為,如虐待、傷害身體、服用藥物、折磨、欺詐和催眠等;(2)在刑事訴訟法準許的范圍之外實施強制措施;(3)以刑事訴訟法所禁止的措施相威脅;(4)以法律沒有規定的利益相許諾;(5)有損被告人記憶力、理解力的措施。同時還明確規定,對于違反上述禁止性規則所獲取的被告人陳述,即使被告人本人同意,法院也不得采用為證據。
在法國,對于預審法官所作出的帶有司法裁判權性質的決定,一旦存在違反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情況,或者侵犯某一方當事人利益,檢察官和當事人都可以向上訴法院預審庭提起上訴。上訴法院預審庭一旦查證屬實,將會撤銷違法決定,并按照具體情況作出相關處理。另外,對于預審法官作出的先行拘留、司法管制(又稱司法監督)等強制措施的決定或裁定,一旦存在易導致冤案產生的違法情況,檢察官和嫌疑人也可以向上訴法院預審庭提起上訴,引發預審庭對此違法決定或裁定的撤銷。
除此之外,為了防止具體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造成冤案的發生,對實施違法行為的國家公職人員,大多數國家都規定了相應的制裁措施,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幾乎所有國家都建立了針對警察違法的內部紀律懲戒機制,通過懲戒,可以對遵紀守法的警察加以激勵,而對有違法記錄和行為不檢的警察予以懲罰,能促使其他警察尊重公民的憲法權利。因此,警察一旦實施違法行為或者為警察行為準則所不容許的行為,通常會面臨訓誡、暫停執行職務甚至被開除的紀律處分,從而令其遭受由侵犯憲法權利所帶來的不利后果。
根據《1984年警察與刑事證據法》,英國設立了“針對警察的投訴”的專門主管機構,根據該法第九部分“針對警察的投訴與警察紀律”,當事人有權對警察程序性違法行為向主管機構的主管者提交投訴,負責主管者對警察違法行為進行調查,制作調查報告,一旦查證屬實,負責主管者將報告提交紀律法庭,對該違法警察提起紀律指控。紀律法庭經過聽審,對違法警察可作出如下處理:(1)就違紀性犯罪是否已被實施問題作出決定;(2)將種族歧視行為作為某種違紀性犯罪;(3)已被發現實施上述違紀性犯罪的警察部隊成員須受到撤職、要求其辭職、降級、降薪、罰金、訓誡或警告等懲罰。
在法國,對于司法警察成員的程序違法行為,其各自隸屬的行政上級可以對他們行使紀律懲戒權,檢察長對司法警察、警官的授權以及賦予的資格可以被撤銷,除此之外,司法警察的全體成員,其中包括負責司法警察某些職責的官員,還可以受到《刑事訴訟法典》第227條規定的紀律性制裁——上訴法院起訴審查庭的紀律懲戒權。
第二,有些國家規定了被害人可以對公職人員提起民事訴訟的途徑。在美國,由于檢察官、法官和辯護律師在受到民事侵權訴訟中享有“絕對豁免權”,因此,作為救濟手段的民事侵權訴訟所針對的幾乎都是警察的違法行為。受害者可以向法院起訴警察、警察部門負責人、警察機構或者有關政府機構,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獲得經濟上賠償,包括補償性賠償和懲罰性賠償;二是獲得法院強制令,也就是法院要求政府機構、警察部門或者警察官員去做某些行為,或者停止做某些行為的命令。為獲得這些民事救濟,受害者可以根據州法律提起民事侵權訴訟,也可以根據聯邦憲法和民權法,提起憲法侵權訴訟。
在英國,對警察未經法律授權而進行搜查、逮捕等職務行為,對檢察官的程序性違法行為,當事人有權提起民事侵權訴訟,要求損害賠償。較為常見的對警察的程序性違法行為提起民事訴訟的有:(1)警察在搜查時,必須嚴格依照法律進行,如果警察在搜查時采用詭計或者暴力等非法搜查手段,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侵權訴訟,要求損害賠償;(2)警察在沒有正當合理理由或者未經屋主同意進入住宅是民事錯誤,受害當事人可以要求損害賠償;(3)根據英國《1967年刑事法》,逮捕可分為有證逮捕和無證逮捕,在進行無證逮捕時,必須告知被逮捕人已被逮捕和逮捕原因;對普通公民進行無證逮捕后,應盡快將被逮捕人送交警察局或治安法院,否則,警察要受到民事侵權追訴。
第三,刑事追訴。在美國,聯邦和各州政府官員以法律、命令、條例或習慣法授權的名義,故意剝奪任何由憲法和法律確立的權利的,應當被課以1000美元以下的罰金,或者判處一年以下的監禁;如果上述侵權行為導致公民死亡的,應當被判處任何法定尺度的監禁,直至終身監禁。在刑事訴訟中,警察實施的非法搜查、非法毆打、非法逮捕、非法羈押、非法致人死亡等行為,如果符合刑法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就可能構成犯罪行為。
在英國,與民事侵權訴訟一樣,對程序性違法行為者的刑事追訴同樣適用于實施程序性違法行為的警察和檢察官。對違法警察的刑事追訴有:(1)警察在搜查時采用詭計或者暴力等非法搜查手段,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刑事訴訟,要求追究刑事責任;(2)警察在進行無證逮捕時,必須告知被逮捕人已被逮捕和逮捕原因;普通公民進行無證逮捕后,應盡快將被逮捕人送交警察局或治安法院,否則,警察要受到非法拘禁罪的追訴。檢察官不能免于刑事責任。從理論上說,刑事責任可能產生于被人指控為惡意起訴。這只是為規范檢察官行為而從法律和理論上進行規定,據英方的專家介紹在英國皇家檢察院歷史上還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情。
除此之外,各國均確定了國家賠償制度,只不過因國情不同,賠償標準、數額等均不相同,但趨勢是賠償的標準越來越高,對國家及公職人員的義務要求越來越高,例如法國規定除國家賠償外,應受害人要求,宣告無罪的判決或裁定應在原定罪地、犯罪地、住所地、出生地張貼,在官方公報上刊登,并在有關報紙上發表摘要。公布判決或裁定的費用由國庫開支。而且,法國對精神損害賠償包括對信仰、名譽、美觀的損害,甚至感情損害、精神痛苦均可得到賠償。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