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谷鶯
千里追蹤幕后老板
文/谷鶯
本欄目由上海市檢察官文聯協辦
本期作者簡介:
谷鶯,黃浦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員,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檢察科副科長。
“賣假貨可是要吃官司的。”“抓了好幾個人呢!”“批發WD-40的幕后老板被抓到了!”上海市黃浦區北京東路老五金街的一些商戶閑聊起數月前的一起“打假案”時,多半還心有余悸。與以往市場上WD-40假貨橫行的景象不同,如今,這些商家都肯定地告訴買家:“我們賣的可都是真貨。”作為美國WD-40公司在滬知識產權維護的代表,上海武迪貿易有限公司的蘇先生也證實了這樣的轉變。“經過我們的暗訪,市場上WD-40的假貨已經大幅減少,我代表公司非常感謝黃浦區檢察院和公安局聯手摧毀了售假窩點,抓獲了幕后老板,維護了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也維護了我們跨國企業在中國的合法權益。謝謝!”
美國WD-40公司生產的WD-40萬能防銹劑是同類產品中最具競爭力的產品,該品牌已經擁有近60年的歷史,產品遍布全球170多個國家。這種最初用在航天業中的金屬制品保養劑現在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工業乃至家用市場。因為在業界頗有盛名,價格自然也遠高于同類產品。
可是在兩三年前,市場上WD-40產品的售價呈現了詭異的變化。以333毫升的WD-40為例,正常銷售價應在30元左右,可有些商家掛出了10多元,甚至低至5元的白菜價。反常現象引起了武迪貿易公司的警覺,通過暗訪他們發現這些低價銷售的WD-40從外包裝到產品內在質量都十分粗劣,明顯是假貨。因為售價低廉,已經在上海黃浦、嘉定、青浦、松江等多個區域形成銷售網絡,且貨源渠道可能出自同一處。收到舉報線索的市公安局經偵總隊在初步調查后將該案交予黃浦公安分局經偵支隊辦理。
一些商戶反映,有兩個年輕小伙子經常在北京東路一帶的五金店跑WD-40業務,許多商家都曾從他們那里進過貨。他們還向警方提供了同樣一張印有“上海新精英貿易有限公司”、“聯系人成實”的名片。“不認識,他們帶著樣品過來發名片,我們談好價錢后就通過上面的電話號碼聯絡。每次他們送貨上門時,都是采用現金結賬。”一位姓黃的商家這樣告訴調查人員。
警方隨即開始了跟蹤追查并很快鎖定目標。2011年4月13日凌晨,好夢正酣的李慶、劉云被警察叩開了暫住地的大門。亮明身份后,警方開門見山地問起了關于銷售假冒偽劣WD-40的事情并將兩人帶回公安局。當天同時查抄的還有他們位于寶山區的一個貨倉和一本賬冊。倉庫里堆放著來不及售出的大量WD-40產品和CRC清洗劑(均系假貨),賬冊詳細記載了他們從2010年以來直至案發時,與客戶間每一筆貨物的銷售明細,總計達1400余批次,15萬余罐,銷售總金額達人民幣70余萬元。
令人驚訝的是,嫌犯之一的李慶只有17歲,廣西人,最初來上海“開拓”市場的時間可以追溯到2009年。在他的介紹下,同鄉劉云在一年后也加入了這個售假團隊。
一個來自異鄉、人生地不熟,當時年僅15歲的少年怎么可能在短短兩年間撐起遍布上海黃浦、嘉定、青浦、松江等多個區域的銷售網絡?上海的售假團隊只有李、劉兩人嗎?賬面反映每月四五萬元的銷售額最終進了誰的腰包?提前介入此案的黃浦區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檢察科(以下簡稱未檢科)和黃浦區公安局經偵支隊在充分溝通案情后,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公安也針對這些問題對犯罪事實進行了深挖。
案件起訴到了黃浦區檢察院,在案件承辦人抽絲剝繭的耐心審查下,補證工作一步步強化,一條暗藏在李慶、劉云身后橫跨滬蘇粵的銷假鏈條也漸漸現形,隱藏的幕后黑手開始浮出水面。據李慶交代,2009年他通過網上的招聘信息,應聘到深圳當地的明晶化工有限公司做業務員,公司老板叫陳星。9月他被派到上海和另一位業務員一起銷售WD-40和CRC,后來因為同事不干了,劉云頂了進來。所有貨源都是老板在廣州訂好后通過物流發送到上海,他們只負責銷售,月報表傳真給老板,售貨款則通過農業銀行打到老板賬戶。
公司體系下還有一位負責管理他們的銷售經理,名叫陳全,是陳星的侄子。他負責指導業務,平時如果有客戶提出讓利要求,也需要電話聯系陳全由他定奪。李慶在滬兩年間,陳星從未涉足上海,而陳全來上海的次數也屈指可數。而就是靠著千里之外的遠程遙控,這張巨大的銷假網絡不僅在上海生根發芽,廣州、江蘇等地同樣復制了這一銷售模式。鑒于陳星、陳全具有重大作案嫌疑,黃浦檢察院未檢科向經偵支隊發出了對兩人的追訴意見書。
李慶、劉云到案后,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黃浦區人民檢察院對該案提起公訴,鑒于兩人認罪態度較好,其中李慶是未成年人,犯罪行為受他人指使,故建議法院從輕處理。2012年4月,閘北區人民法院以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對李慶判處有期徒刑兩年緩刑兩年,并處罰金5000元;對劉云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并處罰金2000元。
操縱未成年人從事犯罪活動,性質極其惡劣,司法機關必須嚴厲打擊。黃浦檢察院未檢科從受理案件之初就決定要深挖犯罪,堅決打擊幕后黑手。這一決心得到了分管領導的大力支持。但是幕后黑手陳星、陳全在廣東采用遠程指揮的方式作案,他們在深圳、東莞兩地都有據點,神出鬼沒,行蹤難覓,給抓捕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
李慶案中采集的有關陳星、陳全犯罪的證據還未形成完整的證據鎖鏈,需要進行大量的查證補證工作。上海售假網絡已經癱瘓,聽到風聲的其他嫌犯必定有所警覺,不排除會采取避偵手段。“作最壞的打算,有最好的準備。”承辦該案的未檢科趙從萍、吳海云兩位檢察官在和公安干警制訂抓捕方案時,先一步提出了各種不利的假設,制訂對應預案。
“當前我們要和時間賽跑,一面抓緊補充證據,一面實施抓捕。趁李慶案余溫漸退,嫌犯可能放松警惕的時候,打他個措手不及。”趙從萍的提議得到了支持,而此時正是一年中最熱的酷暑。七月流火,上海連日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而廣東當地的氣溫屢屢上了38攝氏度的高位線。但公檢同行,所有人都顯得信心滿滿。
7月17日,兩名未檢女檢察官和五名公安干警一起踏上了前往深圳的火車。考慮到深圳是陳星公司的大本營,在無法判斷嫌犯究竟在哪里的情況下,如果在這里布控抓捕和完成銀行資料、公司材料等取證,可能會在撲空后打草驚蛇。經過艱難的權衡,一行人最終還是選擇繼續趕往另一個不怎么顯眼的據點——東莞。當地警方十分配合,通過偵查手段,抓捕小組很快就得到了“陳星、陳全都已離開東莞正往深圳去”的信息。這消息猶如一盆冷水潑了下來,但檢察官和公安干警都明白,這樣的彎路在前行的路上會接二連三地出現。調整心情,他們調取了東莞陳星銀行賬戶信息等材料,完成了取證,并買好了第二天一早回深圳的火車票。
回到深圳卻再次面臨兩難的選擇。當地經偵部門雖然給予了大力配合,但陳星和陳全的行蹤完全脫離了警方的視線。是直接到陳星住處碰運氣還是另行謀劃等待機會?檢察官和公安干警又一次陷入了深思。最終大家決定請當地公安機關配合,以其他事項將陳星“約”出來。如果約談順利,嫌犯主動坦白,不僅可以加快案件辦理,也可以為嫌犯爭取到從輕處理的機會。可惜一片苦心遇到了狡詐的“中山狼”。出現在辦案人員面前的,只是陳星的委托律師。雖然上海警方自始至終沒有表明身份,借的是當地公安機關的名義,但做賊心虛的陳星還是就此斷了音訊,也失去了一次自首的機會。
在陳星處碰了釘子,讓上海的檢察官和公安干警更加步步為營。當天晚上,他們在就近找到的旅館里匆匆落腳。以前制定的種種計劃方案在層出不窮的狀況下只能連夜推倒重來。在不確定兩名嫌疑犯具體藏身地點的情況下,下一步如何行動,一時成了難題,冒險上陳星公司或住所地抓捕不但可能勞而無功,還有可能進一步暴露上海警方身份,為后續工作帶來更大的困難。
經過激烈的討論,一個個方案被否定,面對反偵查能力突出、狡猾多端的嫌疑人,公檢人員沒有泄氣,大家反復梳理已經掌握的有限信息,尋找突破口。經過深思,檢察官吳海云提出可以先選擇陳星的侄子陳全下手,根據掌握的陳星手機號,以買家的身份與其聯系,以要購買大量假WD-40產品為名將其約至一定地點抓捕,該方案經細致討論分析后通過。
這一次,他們選擇大膽出擊,以需要購買大量WD-40產品為誘餌,直接與陳全取得了聯系,并約好當日下午2點半在龍崗區吉華路的一家麥當勞餐飲店碰頭。一行人早早來到約好的地點觀察地形,在每個出入點安排好人手,兩位女檢察官更是勇敢地守住了大門口的位置,便于第一時間發現犯罪嫌疑人通知里面的公安人員。
時間一點點過去,過了約定時間,陳全還沒出現,面對狡猾的陳全,檢察官和公安干警按捺住心中的種種猜測,用眼神示意彼此沉住氣。3點的時候,檢察官吳海云第一個發現了陳全的身影,已經把案卷翻閱過無數遍的她,對陳全的面貌特征早已爛熟于心。她匆匆走出門外,電話通知里面布控的民警。當陳全走進麥當勞剛剛坐下時,被早已守候在一旁的上海警方抓個正著。從他的身上,當場搜出了真假兩張身份證和WD-40等產品的宣傳冊。
陳全案快捕快訴,案件不久就移送到黃浦區檢察院未檢科審查起訴。此前在公安機關的十多次訊問,陳全始終對自己的行為百般狡辯。面對“零口供”,吳海云早已有了充足的應對,“零口供沒什么可怕的,法庭上公訴人會用證據說話。”
原來,相關證據的補充工作一直沒有停止。在抓捕行動結束后,兩名公安干警又立刻搭上了開往廣西南寧的列車,這已經是他們在高溫下連續出差的第四天,也是計劃中的最后一站,目標是根據兩位檢察官的引導,獲取關鍵證人李慶、劉云的證詞和辨認筆錄。這將是構成陳全案件重要證據鎖鏈的第一環。正在老家接受社區矯正的李慶、劉云經過這起事件,已經認識到了犯罪行為的嚴重后果,目前已有了正當的職業,生活也回到了正軌。他們也愿意全力配合公安機關的調查。
由于陳全大多數時候都是以電話聯系遙控作案,幾乎很少踏足上海,因此除了同案犯,直接指證陳全犯罪的證人證言很難獲取,這也是打擊此類幕后犯罪的一個難點。但是承辦檢察官吳海云并未輕言放棄。經過逐一細致地排查,她從陳全手機通訊錄中找到了一條關于上海買家的重要線索。該買家的信息對應了賬冊中的客戶記錄,顯示陳全有可能與此人碰過面。經過再次詢問,該買家回憶出陳全帶著李慶、劉云上門推銷產品的重要細節,并且辨認出了陳全的樣貌。再加上李慶、劉云和陳全之間有關工資結算的賬戶往來情況,一個完整的證據鎖鏈得以形成。
在事實和證據面前,檢察官成竹在胸。但本著寬嚴相濟的司法精神,他們還是一次又一次地將爭取從寬的機會擺在陳全面前,力爭促使他悔過自新。在提起公訴前,趙從萍、吳海云再次來到看守所,與陳全進行了一次長時間的談話。除了剖析法理、闡明后果外,這一次兩位女檢察官更多地以換位思考來感受陳全此刻激烈的內心掙扎,“作為一個父親、兒子、丈夫,確實有你應該承擔的家庭責任。但你已經觸犯了法律,如果想要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就更應該用好的態度爭取最好的處理。這也是你上法庭前的最后一次機會。”檢察官的話終于讓陳全在最后時刻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2012年11月9日,經黃浦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因陳全有坦白情節而從輕處理,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他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3萬元。
案件延伸
消失的陳星從此逃之夭夭了嗎?老話說得好,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雖然陳星通過各種手段逃避偵查,但是黃浦檢察院未檢科對他的追訴、黃浦公安分局經偵支隊對他的抓捕卻一日未敢懈怠。2013年4月8日,自以為聰明躲在深圳住所地的陳星在出門時被早已守候在此的上海警方抓獲。從陳星身上,還搜查出其隨身攜帶化名為香港記者“林福銀”的記者證。而在過去近一年多的時間里,他憑著這張證件繼續過著他以為的“自由”生活。
2013年9月,陳星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在黃浦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一如公訴人吳海云所料,狡猾的陳星不到最后時刻并不會輕易認罪。庭上,陳星突然改變了口風,從審查起訴階段的“有選擇承認”變成當庭的“全盤否認”,企圖將所有責任推到同案犯身上。只可惜他拙劣的伎倆在偵查、公訴人員確鑿、充分的證據面前只能是貽笑大方。經過持續一天的庭審激辯,陳星的辯解越來越顯蒼白……9月18日黃浦區法院一審判決陳星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九個月并處罰金40萬元。至此,這起由成年人主導、控制,未成年人在前端從事銷假的犯罪團伙被連根拔起。
案件宣判的第二天,黃浦區檢察院接待了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美國WD-40公司全球副總裁瑪利亞女士。她專程從俄羅斯趕來向黃浦區檢察院表示感謝,并當場贈送了“品牌衛士、維權先鋒”的錦旗。作為致力于在全球推廣WD-40品牌的主要負責人,瑪利亞告訴大家:“為了維護好這個享譽全球的品牌,我們在世界各地都開展了維護知識產權的行動,發生在中國的這起案件,讓我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對黃浦區檢察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你們的工作,我們看到了中國對涉外品牌的平等保護和對市場環境的凈化,這些積極的信號也將由此傳遞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