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國務院及全國各地對自貿區建設高度重視,并把它作為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工作內容全力推進。溫州曾是全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如何在新的改革開放政策指引下“分一杯羹”并搶占先機、再創新輝煌,已成為當前溫州發展的一項重大課題。
2013年8月22日,國務院批復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同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選擇若干具備條件地方發展自由貿易園(港)區”。有專家認為,國務院已經“批復”了三個自貿區,分別是天津濱海新區東疆港自由貿易園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自由貿易港區和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依據是:2008年國務院批復的《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中已經提及東疆保稅港區要在“條件成熟時,進行建立自由貿易港區的改革探索”。2013年1月國務院批復的《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中,同樣提及了在“條件成熟時探索建立自由貿易園區和自由港區”的目標。根據規劃,舟山群島新區發展分三步走,最后一步就是自由貿易港區。但這只是概念意義上獲批的“自貿區”,真正開始實施的自貿區還是獲得國務院批復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截至2013年11月中旬,已經有13個地方有意申報自貿區。但目前各地自貿區具體審批并沒有獲得實質性進展。多數專家認為,中央應該會在上海試點取得一定經驗后才會推廣到其他地方,短期內自貿區擴容的可能性不大。部分地區已經擁有了類似于自貿區的優惠政策,但要成為真正的自貿區尚待時日。

目前在推進自貿區建設方面有幾點啟示:一是國家戰略區是本輪自貿區申請熱點區域,例如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舟山群島新區等。二是較強腹地支撐是各地自貿區申請共同特征,例如湖北的武漢、陜西的西安、江西的南昌、山東的青島。三是良好海關特殊監管區運營實踐經驗是各地自貿區申請重要條件。目前申報幾個主要城市,均有綜合保稅區、保稅港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多年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運營管理經驗。四是區域資源整合發展成為各地自貿區申報趨勢,例如廣東申請將珠海橫琴、深圳前海和廣州南沙合并申報,福建將泉州與廈門、金門合建申報等。五是體現差異性成為各地申報自貿區特色,例如天津的主要落腳點在實體經濟、廣東主打二次開放和粵港澳一體化、重慶則重點強調建設西南大陸橋、舟山自貿區的傾向于以糧油為主的大宗商品加工貿易區等。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上海自貿區),是中國政府設立在上海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園區,屬中國自由貿易園區范疇。試驗區范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其設立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完善我國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采取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接軌的有關措施,便利企業的經營發展;其核心是“開放實驗”,即在上海自貿區這樣一個特殊區域,進行試驗,積累經驗,從而推動建立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范的自由貿易區。目前,上海自貿區與綜合保稅區相比,增加了離岸金融、離岸貿易和離岸服務外包功能,國家對其給予了極大的政策優化。上海方面已經出臺了三大舉措,包括第一張負面清單、取消審批制實行備案制和公布并落實服務業六個領域的開放。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將深刻改變我國東部沿海區域的戰略格局,深刻影響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的產業分工和城市體系,深刻影響高端要素流動趨向。對于溫州來講,重點把握四大機遇:一是有利于借力對接國際金融資本和服務。由于上海自貿區將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服務、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為此將有利于溫州依托便捷交通條件推進區域內企業國際化進程、資本全球化運作、金融實驗區等國家戰略的國際化思路。二是助推企業“揚帆出海”,上海貿易轉型、通關便利化、降低物流成本和口岸能級提升,對溫州企業進出口構成較大利好,特別是對溫州擁有40多萬在外華僑回歸發展,創造了條件。三是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唇齒相依,上海自貿區建設提升了上海的現代服務業功能,同時對長三角地區制造業發展提供寬闊市場和轉型升級動力。四是上海自貿區的建立是國家戰略層面的重大體制機制變革,將倒逼各大城市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全方位的呼應和跟進,有利于“溫州模式”深化和創新。
加強與上海自貿區對接。以全球化的視野認識自貿區建設的重大戰略意義,密切關注、跟蹤、對接我國自貿區建設動向。一是設立溫州駐上海自貿區辦事機構,建立對接上海自貿區的網絡平臺,加強對自貿區內企業的招商。二是在甌江口產業集聚區等一批重大產業平臺上,積極謀劃金融后臺服務基地、服務貿易基地、出口加工園區等產業平臺,承接上海自貿區產業溢出。三是積極對接上海自貿區的海關監管服務模式創新,參與浙江與上海口岸之間大通關體系建設,不斷簡化相關通關手續,享受自貿區開放的政策紅利溢出。
參與浙江未來自貿區謀劃。目前浙江在未來自貿區謀劃上,寧波、舟山等地具有很強優勢,其中“以寧波-舟山港核心區為主要依托,聯合申報自由貿易園區”是方案中的一種。建議溫州加強與省級有關部門銜接,將溫州納入寧波-舟山港聯合申報范圍,一并申報。
提速溫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是自貿區建設重要前提和條件。加快溫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刻不容緩。一是加快溫州保稅中心(B型)建設,爭取早日獲批,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打下基礎、提供經驗。二是加快綜合保稅區申報進度。當前綜合保稅區是開放型政策創新試點重要基地,是向自貿區建設邁進的戰略平臺。更為現實的是,三年實驗期滿后,上海自貿區的成功經驗極有可能率先在發展水平較高的綜保稅區內復制、推廣。溫州如果想在國家自貿區建設方面分到一杯羹,必須加快推進綜合保稅區申報進度。三是謀劃一批進出口基地。依托溫州產業優勢,加快建設溫州一批特色出口基地,著力拓展國際市場;鼓勵擴大進口,加快推進國際葡萄酒和時尚消費品集散基地建設,打造區域性時尚消費核心區。
做大做強溫州海空港。溫州海空港是溫州產業提升重要基地、開放型經濟發展重要支撐,做大做強溫州海空港是溫州參與自貿區建設的重要基礎。一是鞏固溫州港作為國家重要樞紐港地位,突出煤礦、鐵礦、糧食、液體化工等貨種優勢,加快狀元岙港區正式對外開放,啟動樂清灣港區、大小門島港區對外開放,探索融入寧波—舟山港合作開發。二是統籌規劃建設現代化航空港,引進設立基地航空公司,大力培育國際客運航線,扶持發展溫州至臺灣等重點客運航線,全面發展貨運航線,爭取更大程度的低空空域開放,建設通用航空服務基地,鼓勵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加快航空口岸建設,爭取國際航權開放。三是爭取將溫州納入“港澳自由行”和“臺灣個人行”城市。
加快溫州都市區建設。深入研究自貿區建設對區域城市功能影響,密切跟蹤周邊地區,尤其是寧波、舟山、廈門在自貿區建設方面的動向,積極謀劃溫州都市區發展戰略。一是以環大羅山的溫瑞平原為主中心,加快“一主兩副三極多點”都市區空間構筑,不斷鞏固和提升溫州作為全省第三大都市區的地位。二是以交通為突破口、以產業合作為紐帶,加強臺州、麗水、寧德等周邊地區合作,著力建設溫州大都市圈,提升溫州都市區輻射能級。三是積極實施“東引臺資”戰略,爭取設立國家級海峽兩岸(溫州)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提升溫州開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