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要:“聲樂”是歌聲與音樂,以及文學語言的結合,是用科學的發聲方法發出優美嘹亮的歌聲,進而表達其思想感情的音樂藝術。本文強調了聲樂學習中應遵循的幾點原則,列舉了在基礎聲樂教學中容易產生的幾個問題,指出了不正確的訓練方法給學生帶來的危害。希望能為完善聲樂教學理論做出一份微小的貢獻。
關鍵詞:聲樂 形式 方法
“聲樂”是歌聲與音樂,以及文學語言的結合,是用科學的發聲方法發出優美嘹亮的歌聲進而表達其思想感情的音樂藝術。針對聲樂這門藝術來說,絕大部分聲樂作品都是演唱者展示個人歌唱技巧的表演,而不是簡單、抽象的模仿。因此,聲樂作品中的歌詞就顯得尤為重要。音樂持續時間不長且有文字作為歌詞的聲樂作品被稱作歌曲。我們通常所說的音樂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起初它并不要樂器為之伴奏,緊清唱即可。因此很容易被世人接受并得以傳承,進而發揚光大。
而學習聲樂也對我們有著諸多益處。事實證明,通過聲樂的學習,可以使學習者加深對詩或者散文的認識,改善對語言文字的領會能力。通過學習聲樂,可以改善學習者的講話能力,豐富言談的音調并改善其讀音,發展對聲樂藝術的欣賞能力,促成好的身體姿勢和形體動作的優美展示,進而有助于增強性格的沉著和自信,發展克服困難的精神,同時也會有助于情感的通暢和理想的探索以及對個性的形成。下面針對聲樂學習的幾點看法,淺談聲樂學習中應遵循的幾個方面:
一、歌唱原理及姿態
我們常用的聲樂教學方法一般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導學生在自己的額身體內建造歌唱的樂器,而對于初學者來說,筆者通常提倡使用非常簡單的聲樂理論來進行教學,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強調的發聲原則為以下的三點:
(一)小腹支持。聲樂上所說的小腹支持是支持是指將氣息運足,感覺氣從丹田用力,丹田是肚臍下三寸。吸氣時要將手頂起,鼻子深吸口氣,感覺腰部股起,然后堅持住。尤其在唱高音的時候,更是要懂得氣息的運用。人們常說“懂得呼吸才懂得唱歌”。這雖然有夸張之處,但是卻也說明了呼吸控制的重要意義。
初學者可以嘗試盡可能地張大嘴,將兩只手的食指放在耳朵后方接近耳垂處,嘴要張到食指處是空的,即你按進去是軟的為止,然后保持姿勢發聲。每次唱的時候都要使哪兒張開。剛開始時很難保持的,但只要能堅持,會越來越熟練的。
(二)打開腔體。在聲樂學習和練習的進程中,打開腔體是是尤為重要的方式,這是發聲的基本要求,即人們常說的打開聲音。聲音出路只有兩處:口和鼻,打開腔體就是感覺聲音是從眉心或從頭頂出去的狀態。而想要聲音順暢就要先調節好呼吸、深呼吸。輕松地吐納氣息,將氣息由鼻腔吸入,自然地向上拉起小舌頭和軟腭,努力將氣息送入小腹并保持住,腔體這樣才能科學地打開。
(三)頭腔共鳴。共鳴在聲樂當中是至關重要的,而頭腔共鳴則是重中之重。聲音從聲帶出來,經過軟腭到達蝶竇附近位置實現共鳴,然后通過靠前的咬字,也就是靠前的口腔共鳴共振,來達到鼻腔和額竇所產生的頭腔共鳴,于是,靠前集中有了,開闊共鳴感也就出來了。實際上頭腔是以后頭腔產生的共鳴為地基的。接著依靠其余的發聲方式來進行頭腔的融合。
要想做到充分的頭腔共鳴,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發嗚母音練習。首先吸好氣,唱的時候先吐一個“h”然后才發音,感覺像在發“呼”,唱的時候打開口腔,就是保持半打哈且的狀態,然后走音階。就象鍛煉身體一樣,沒有哪塊肌肉是不經常鍛煉不經常運用就能結實健壯的,聲樂訓練也一樣,當學會了聲帶和氣息相互運用的平衡后自然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當然,在單純技巧方面,呼吸、氣息的支持和供應是最重要的。把喉嚨打開,使歌唱起來覺得放松,這就象肌肉的活動一樣是可以學到的,并且是練聲第一課就應該學的。呼吸的具體指導的方法,取決于教師,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兩位歌唱者所用的方法是完全一樣的。它既有近似性又有個別性,但必須朝著同一目標去發揮。呼吸必須深而滿,氣息的支持與供應必須借助于強健的腹部肌肉,氣息吐出所形成的音流必須有節奏地適合于所歌唱樂句的需要。
二、培養正確的發聲方法
作為聲樂愛好者或演唱者,不論她表演形式如何,都應該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歌唱時的發聲和平常說話時的發聲是有區別的,講聲樂的發聲等同于說唱就會導致聲樂本身藝術性的缺失。所以單靠洪亮的說話聲是不能適應聲樂演唱要求的,我們必須學習并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把發聲鍛煉成合乎情境、有持久力的聲音來。
(一)語言的發聲與聲樂的發聲。練聲是使人體自然噪音經過鍛煉,以適應與符合聲音造型藝術的基本功,歌唱呼吸必須有計劃的控制不出聲的換氣,使樂句舒展連貫聲音和諧,發聲上說與唱不同,歌唱時音高變化較大,聲帶次數較多。聲音共鳴說話保持自然狀態。但歌唱需要保持共鳴,提高聲腔美與音樂藝術表現力。
(二)糾正不科學的發聲。經過訓練的歌唱者,在發聲中可以得到一種悅耳、動聽的美聲顫音(又叫做“聲流振波”),這種最佳的歌聲波動大致是6-7次/秒。有的歌唱者則是因呼吸肌群的張力控制不好,致使聲音搖晃不定。這種不自然的顫動,嚴重的有如羊的叫聲,影響了歌唱的表現力。
有的人不懂得用適合自己也適合歌曲情境的聲音來演唱,以為只要按照原唱的音準來唱完歌曲就是唱好了歌曲,有的甚至一味的飆高音來顯示自己所謂的唱功,這對于歌唱者來說是毫無益處的,也是非常不科學的。因為這種嘶聲力竭的喊叫會使人聽起來很不舒服,失去了藝術韻味。
三、結語
聲樂是門抽象的技術課,所以學習中應采用生活中最簡單形象的手法,由淺入深,由實踐到理論,讓聲樂學科變抽象為形象,變復雜為簡單。
參考文獻:
[1]胡東冶.我國民族聲樂的傳承與發展[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高歌.淺論“中國民族聲樂”[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3]蔡遠鴻.高師聲樂教學透視[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4]劉暢.論民族聲樂演唱學習了科學方法就失去個性嗎?[D].太原:山西大學,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