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燕
【摘要】教學是一項極為復雜的活動。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一旦大意就會注意不到很多影響教學的事項,即教學的“盲區”。在教學中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很多,教學“盲區”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可以避免,從而促使教學質量不斷得到提高。本文將對數學教學中的“盲區”進行分析并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盲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6.174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受專業限制或是教育學與心理學理論知識的限制,對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不能敏銳察覺的現象,即是教學“盲區”的體現?!懊^”對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是極為不利的,那么,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哪些“盲區”呢?教師應該如何應對呢?
“盲區”一:對教師期待與學生自我嚴格要求的關系認識不清
初中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在不斷地增強,但是,他們的心理仍然像一個孩子一樣對教師充滿著依賴和信任,因此,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往往會成為影響他們的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初中生對事物的看法是比較簡單的,因此,教師應該對這一現象有清晰的認識,應該嚴格要求學生,讓教師的高期望值成為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動力。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學生放松要求,而學生在感受到教師的這種失望之后,便很容易自暴自棄。相反,如果教師對學生抱有極大的希望,并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那么,學生就會在教師的嚴格要求下不斷要求自己取得進步,做到不讓教師失望??梢哉f,越被期待的學生越懂得認真努力地學習。所以,數學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在教學中不放棄每一位學生,并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讓學生在壓力和期望中取得進步。我們常常會自問,每一位學生的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為什么有的學生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而有的學生卻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其實與教師的教學態度有著緊密的關系。因此,教師應該認真進行反思,并采取措施彌補這一現狀,激發學生學習的斗志。
“盲區”二: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固化
一般說來,數學教學中大多數的教師會采取講述法開展教學。因為講述法能夠保障教師的教學按照既定的計劃按時完成,能夠保證課堂教學時間得到充分的利用,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但是,講述法的課堂卻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無法有效激發出來,因此,講述法不能“主宰”整個數學教學。事實上,談話法、討論法和習題訓練法等都能夠成為數學課堂上的教學方法。比如說,數學中很多知識都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學生在習題的解答中往往會因為對現實狀況考慮不周導致失分。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談話法幫助學生認識現實狀況,從而幫助學生初步掌握解答此類習題的正確方法。教學方法的改革與變化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形式,而且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是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的。眾所周知,數學屬于傳統學科,因此,其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直沿襲至今,不過這種教學模式已不能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現今,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學習方式不斷得到革新,如果教師在授課中依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那么,教師的教學就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從而導致課堂效率的下降。所以,數學教師應該緊跟時代的發展,創新教學方法,豐富自己的教學模式,激發課堂教學活力。
“盲區”三:習題訓練和解答方法過于保守
數學的學習一般都是按照新課學習、習題訓練、教師講解的步驟開展的。這是無可厚非的,也是不能質疑的教學模式。但是,這也是一種過于保守的教學模式。事實上,這一教學模式上的各個環節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比如說,新課程學習的課堂安排一般說來就是授課,傳授新的理論知識,然后講解例題,結束新課學習,課下再安排學生進行習題的訓練,最后再講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幾個問題:一方面,例題的講解應該深入、透徹。部分教師在例題的講解中敷衍了事,甚至有些時候讓學生自己領悟。學生在學習完新的理論知識之后都具備了解答例題的能力,但是,例題的解答并不意味著學生已經全面地理解了知識。教師應該對例題進行全面地分析,并將與例題相似或者具有很大差異的習題引入新課,以對學生進行知識遷移訓練。新課堂中的習題訓練比學生課下的習題訓練效果要好的多,因為學生能夠通過更多的習題練習對新知識進行更為透徹地理解。另一方面,教師應該變革習題講解模式。比如說,教師可以將典型習題的不同解答方式傳授給學生,然后通過訓練讓學生自己從中找到適合的答題方法,以提高學生日后的答題效率。此外,部分習題的講解也可以下放給學生。這是因為一方面學生可以借習題講解理清答題思路,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借此機會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為其以后的教學工作開展奠定基礎。
“盲區”四:錯題集的整理按照學生自己的意愿
數學錯題集的整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且能夠為學生將來的復習提供一份適合的資料??梢哉f,數學錯題集的整理是百利無一害的,但是,由于教師對錯題集的不重視,導致了學生對錯題集的忽視。因此,數學教師應該認識到錯題集整理的重要性,對錯題集的整理進行嚴格的要求,幫助學生養成整理錯題集的良好習慣。那么,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形成整理錯題集的良好習慣呢?首先,教師應該認識到錯題集整理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應該按時對學生的錯題集進行抽查或是全面檢查,對整理不好的學生進行批評。最后,教師應該將經典錯題引入到學生的錯題集中,豐富學生的錯題集內容,提高學生的錯題集質量。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應在對錯題集的檢查中記錄學生的錯題整理情況,將重復出現的習題進行重點標記,并在以后的習題訓練中再一次對學生進行測驗,以幫助學生真正掌握此類知識。錯題集整理這一學習習慣的養成必須依靠教師的監督和強化,因此,教師不能在學生的錯題集整理這一事情上抱有不管不顧的心理,因為這樣的一種認識對學生、對教學都是不利的。
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是每一位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都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其中任何一個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著重注意以上四個“盲區”,力求在教學中做到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并通過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進,提高學生的習題訓練效率,幫助學生養成堅持整理錯題集的良好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