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曉旭
摘要:本文對歌唱中調息與發聲的方法進行了解釋和說明,根據實踐闡述了歌唱中調息與發聲方法的重要性及其正確的運用方法。
關鍵詞:呼吸 調息 發聲
呼吸是歌唱的基礎,發聲是歌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正確地運用氣息加上科學的發聲方法,才能發出好的聲音,從而唱出好聽且完整的歌曲。
呼吸方法的正確與否,是決定發聲質量的關鍵。氣不足,聲音黯淡無光;用氣過猛,又損害聲帶,而且噪音重。在學習聲樂過程中,了解和掌握氣息如何科學的運用,并能夠使聲音達到完美的歌唱目的,是一個非常重要過程。氣息在歌唱中是產生聲音的動力,是與聲音不可分割的整體。有了好的氣息支持,才能產生好的聲音。
一、呼吸與歌唱
呼吸器官:鼻、口、咽、喉、氣管、支氣管肺和橫膈膜,橫膈膜是一種由肌肉纖維形成的一種組織器官。呼吸是靠肺本身所具有的伸縮肌的工作來完成的。吸氣時的主要特征是:肺部伸縮肌放松,橫隔膜向下,兩肋擴張,氣息從鼻、口吸入,并經過咽、喉、氣管、支氣管等,一直到人體的肺中,而使肺部充滿了氣息。呼氣時主要特征是:肺部伸縮肌收緊,橫膈膜上升,兩肋收縮使氣息經過相反的過程從口、鼻呼出,這便是呼吸的全過程。在歌唱中呼吸是基礎,是發聲的動力,也是歌唱藝術表現的重要手段。發聲方法正確與否呼吸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二、調息
歌唱中呼吸方法,是通過長時間總結出來的最適合生理機制規律的呼吸方法。
聲樂專業首先糾正站立的姿勢,全身重心放在前腳掌,以耳朵為中心縱向畫線將人體分為前后兩部分,前半身自然放松,后半身緊張站立,雙手自然下垂于身體兩側,這時會有一種身體充分展開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確定兩腿、脊柱、肩胛和頭的位置。
在練聲過程中,運用科學的呼吸方法,可以把氣息吸得深沉且自然,為發聲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長時間的學習與總結,科學的呼吸方法有:聞花香式呼吸、嘆吸式呼吸、吃驚式呼吸等。
(一)聞花香式呼吸
想象一朵鮮花放在身前,深吸一口氣,像聞一朵花一樣深沉勻速。氣息通過口鼻緩緩吸入身體,輕松且深沉,然后慢慢把這口氣吐出。單純訓練呼吸時可采用閉口吸氣,歌唱時最好口鼻齊吸,這樣更加符合演唱的要求。練習呼吸最關鍵的是要體會氣息深入身體的感覺和整個呼吸通道被自然積極的打開的感覺。
(二)嘆吸式呼吸
先嘆口氣再吸氣,嘆到哪從哪吸,吸到哪從哪唱,利用呼吸器官的放松和緊縮來完成呼吸動作,達到自然良好的呼吸循環。
(三)吃驚式呼吸
想象一下你在感到吃驚時的狀態,當人在感到吃驚時會本能地倒吸一口涼氣,這口氣吸得也很深沉,但與“聞花香式呼吸”不同的是,這種呼吸整個動作很快速。這樣吸氣既快又深,可以鍛煉呼吸器官的靈活性,并能更好地體會身體打開、興奮的狀態。
科學的呼吸為發聲打下良好的基礎,下一步就是發聲訓練了。發聲訓練應本著從簡單到復雜,從平穩到多變的原則。在發聲訓練中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氣息深沉,上下貫通,保持吸氣狀態來歌唱”,只有這樣才能把呼吸與發聲相結合。
三、發聲
如果說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歌唱的基礎,那么發聲就是歌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正確的發聲方法可以發掘出演唱者最佳的音色。只有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并通過科學的方法不斷地練習,才能擁有更有魅力的聲音。
科學的發聲方法,首先要結合吸好氣的狀態,那就是運用好吸氣時呼吸通道打開的狀態,氣息下沉全身興奮起來,更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興奮打開的狀態要始終保持,貫穿歌唱的始終。
第二步就是咬字,咬字的講究在于“腔圓字正”,字既要說得清楚,又不能破壞腔體的通暢,那就要做到咬字后唇齒舌的放松,上口蓋抬起張開嘴巴,使聲音不粘在口腔里,而要在整個腔體通道里流淌,這樣咬字發出的聲音才能達到通暢優美的效果。
第三步就是氣息與聲音的結合,聲音要嘆響,那就是要把聲音嘆在氣上,一直把氣嘆到腳底,聲音嘆在氣上,氣息支持聲音,做到聲音與氣息的緊密結合,兩者相輔相成,且做到字字如此、句句如此。
除此之外歌唱要有激情,這里所講的激情,還不是感情的表達,而是一種興奮的狀態,這種狀態要從吸氣開始直到演唱結束,用激情把從吸氣到發聲,再到演唱所講究的點點滴滴連接起來,這樣可以使整個過程連貫且自然,達到演唱的完整性。
具體到每一首作品,由于歌曲的內容和表達情感的不同,演唱者需要做到聲音為作品服務。這就需要演唱者在演唱中對聲音作不同的處理,在語言語氣上,要有變化,“輕重緩急、感嘆贊美、仇恨熱愛”等等,通過語言去調整氣息、控制音色,由此表達不同的情緒,形成各種風格韻味。
四、結語
總之,只有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調整呼吸,再加上科學的發聲方法訓練聲音,兩者緊密結合,才能演唱出優美動聽的歌曲。這些必須經過不斷的學習和勤奮的練習才能逐步做到。
參考文獻:
[1][意]蘭培爾帝.意大利聲樂學派的發展和聲樂教學經驗簡介[J].音樂譯從,19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