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貝貝
中國漢字書法是最具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藝術。它從漢字開始被書寫的一剎那萌芽,隨著漢字發展的成熟,漢字書寫也從實用性逐漸向裝飾性的藝術目的發展。不論是甲骨文、金文,還是璽印或簡冊上的漢字,都是對漢字字體的一種設計。對于現代藝術設計而言,繼承書法藝術中的優良傳統,汲取書法藝術中的文化內涵也是一種創新。本文試圖通過對傳統書法藝術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分析,指出要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藝術設計,從傳統漢字書法中汲取營養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漢字書法是中國傳統圖形藝術中最輝煌也最具國粹的藝術。它是人類文明里唯一傳承幾千年的文字,也是最古老、最年輕的文字。它僅僅通過簡單的墨色線條構成,然而卻具有“造型之造型,抽象之抽象,動靜之交匯,時空之凝聚,自我之至深至微的表現”(李硯祖)。漢字書法藝術是從觀察自然界中的萬物姿態而得到的啟示,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繹出千變萬化的視覺藝術形象,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審美意味和形式構造:如篆書雄健渾厚、隸書樸拙古雅、楷書穩健端莊、行書縱情揮灑、草書飛動流轉。經過歷代書法家的創作,更賦予了漢字書法豐富的文化內涵,呈現出異彩紛呈的藝術風格。
中國傳統的平面設計從一開始就和書法藝術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古代,在文人士大夫創造優秀的書體與書法作品的同時,民間藝人也以他們的聰明才智設計出無數巧妙而極富視覺意趣的字體圖形。如用來招攬顧客的幌子、節慶與民俗活動中的吉語、吉祥紋樣中的連筆字等。這類反映日常生活形態的作品具有濃郁的裝飾性和強烈的民族特色。
漢字是唯一富有生命力的表意文字,是用點畫記錄人類理念的藝術設計。利用文字來進行現代藝術設計,我們所要利用的不光是它的“形”,更重要的是它的“意”。 日本當代平面設計中,對漢字和中國書法的深入研究和利用可以說早于我們,他們用漢字的造型原理去設計圖形,在他們的設計作品中,漢字不僅僅是符號,更是裝飾,而且具有了圖形設計的表形性思維,使漢字真正“活”了起來。日本人以秀麗纖小、簡約淡泊作為其審美的意趣,形成了“物哀”“空寂”“風雅”“幽玄”等審美理念。漢字書法已經被日本的現代藝術設計注入無限的遐想,成為他們在作品以外的思維空間“留白 ”的有力武器。從中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和漢字書法對世界現代設計領域獨特的影響力。
當代華人藝術家徐冰,在作品《天書》中用書法書寫的形式通過木版印刷,制作了大量的書籍。徐冰在作品中徹底顛覆了漢字的解讀性與辨識性,使最像漢字的“字”變成了不可閱讀的“字”。他透過漢字書法與現代藝術相融合的手段揭示了現代人與漢字之間矛盾沖突的心境。
在現代,漢字書法已經成為許多藝術家和設計師經常借鑒的藝術創造手法。他們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試圖從不同的視角去表現以漢字和中國書法為代表的中國現代藝術。從書法藝術中尋找現代設計的靈感,將書法藝術的氣、韻、形、神,疏、密結構與現代藝術設計的創作理念、表現形式、制作手法、傳播媒介相結合,創造出極具視覺魅力的作品。相對于外國設計師來說,中國設計師似乎更愿意從漢字所蘊藏的中國文化的深層意義中去探尋一些設計元素和靈感,去表現純正的本土文化特色。靳埭強先生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不僅僅注重民族文化底蘊的發掘和本土意識的確立,而且已經把西方先進的設計理念很好地融入到中國傳統文化中,他的作品已經觸接到了設計的最深處,是一種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之所以受到大眾的青睞、國內外設計師的好評,其主要原因是它融入了中國傳統的篆刻印章的書法藝術精髓。而他在國際“水”主題招貼藝術展中,其招貼設計作品《水-生命-文化》,通過漢字書法的筆墨進行筆觸的濃淡寫意虛化處理,形成了形與色的對立與協調、沖突與融合的現代藝術效果。他的成功得益于他對中國傳統筆墨書法的深刻領悟和精妙把握。
呂敬人的書籍形態設計也非常注意強調民族性和傳統特色,但他并不是簡單地搬弄傳統元素,而是創造性地再現它們,使之有效地轉化為現代人的表現符號。在構思作品《朱熹大書千字文》時,他認為朱熹的大字遒勁灑脫,不僅要保持其原汁原味古樸的效果,還要創造出耳目一新的設計形態。于是在內文版式中注入大小粗細不同的傳統文字符號以及粗細截然不同的線條,上下的粗線穩定了狂散的墨跡,左右的細線與奔放的書法字形成對比,在擴張與內斂、動與靜中取得平衡和諧。封面的設計則以中國書法的基本筆劃點、撇、捺作為上、中、下三冊書的基本符號特征,既統一格式又具有個性。封函將一千字反雕在桐木板上,仿宋代印刷的木雕版。全函以皮帶串連,如意木扣合,構成了造型別致的書籍形態。
傅抱石曾經說過:“中國藝術最基本的源泉是書法,對于書法若沒有相當的認識與理解,那么,和中國一切的藝術可以說是絕了姻緣。”中國書法藝術正是這樣從古至今都在啟發著、豐富著中國的藝術與設計,同時也成為藝術家和設計師久用不衰的法寶 。只有根植于本土文化,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并吸取西方現代設計意識,兼收并蓄,融會貫通,找到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才能構建出中國現代藝術設計的理念與實踐體系,才能創造出屬于我們中華民族同時又具有國際性的現代藝術設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