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走上艱難創業路
上世紀70年代后期,鄉鎮企業在太倉大地上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確實輝煌過。
1975年,初中畢業后陸彩珍進入了鄉辦企業化工廠(后來改為太倉香料廠)。在電鍍車間干了兩年,由于她不怕苦不怕累,積極努力完成生產任務,兩年后,領導把她調到試驗室工作。1980年,她又擔任了廠團支部書記,她把團支部工作搞得很活躍,年年被縣團委評為先進單位。后來,陸彩珍擔任了質檢科長,她嚴格把好產品的質量關,使“素凝香”產品成為當時化工部的部優產品。香料廠的產品90%出口,1984年的時候,香料廠一年的利稅就是300多萬元。廠里工人上下班有車接送,不僅有送貨的大卡車,還有面包車、小驕車,那時候的香料廠的確讓人感到威風,感到自豪。
天有不測風云。1989年后,香料廠的產品出口受阻,那時候既無資金投入,又沒有新產品開發,生產逐漸下滑。當時間跨進1994年的時候,香料廠的生產已經難以維持。
何去何從?陸彩珍想得很多很多:自己在香料廠工作了二十年,為了香料廠,自己灑下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心血?一旦離開,今后的人生路應該怎么走,一點沒有把握。陸彩珍的心里矛盾重重……
這個時候,民營企業也正在悄然興起,陸彩珍的一些朋友幫她分析,都認為今后發展民營企業應該是一條前景光明的路。自己在化工方面有一技之長,為何不朝這方面發展呢……一番話打動了陸彩珍。她和丈夫商量后決定,自己先一步離開這個廠,獨立闖天下。
1994年7月,陸彩珍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離開了工作20年的香料廠。經人介紹,陸彩珍在浮橋鎮童橋村找到了一處倒閉的廠房。這里原來是上海高橋化工廠辦的一家下屬企業,由于長期閑置,說是工廠,其實是一個爛攤子。廠區內雜草叢生,墻塌屋漏,設備陳舊。然而,對陸彩珍來講,這已經是不錯的了。陸彩珍要從這里起步,走自己的創業路。籌措辦廠所需的資金、添置機器設備、聯系客戶,她一點也不敢馬虎。
1994年9月,天津正在舉行全國化工產品訂貨會。陸彩珍得到消息后,拉著丈夫毅然北上。為了爭取客戶,每天晚上,她一家一家敲開客戶的門,推薦自己的工廠,介紹自己的產品。她的一片誠心,打動了客戶,拿到了一批訂單。天津之行,給陸彩珍帶來不小的收獲。即便回來得了傷寒癥,陸彩珍也不敢多休息,客戶的訂單如期地完成,她把信用放在第一位。到了年底,陸彩珍的廠賺到了5萬元,“第一桶金”使陸彩珍嘗到了創業路上的甜酸苦辣,實在是不容易啊。
如今回憶起當初的那一幕,陸彩珍感慨萬端:“一個女人要做點事,實在是太難了。”
創業路上不停步
陸彩珍在浮橋辦的化工廠,一步一步從艱難中走過來了,產品也從剛開始的1個發展到20多個,生產經營都很好。
1999年陸彩珍回到了生她養她的林場村(后來合并到新聯村),與他人合資辦了一家祿裕化纖有限公司。陸彩珍是很謹慎的,搞化工可以說是內行,搞加彈業,要從頭學起。當時買一臺新的高速加彈機要300多萬元,舊的加彈機只需要100多萬元,于是,她買了一臺舊機器。6月份開始生產,到年底,賺了5萬元。使她感到,做加彈絲這個行當不錯。2000年,她投資300多萬元,買一臺新的FK6—900型高速加彈機,2003年,花255萬元,增加一臺微型高速加彈機。2006年,又增添了一臺微型高速加彈機。2007年,陸彩珍獨立辦起了蘇州凱禹化纖有限公司,投資600多萬元,蓋起了廠房,有了自己的辦公室,有了屬于自己的企業。
2007年,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對于陸彩珍這樣的小企業,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不少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相當大。陸彩珍參加了鎮里組織的一次會議,專門研究討論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會后,陸彩珍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成立一家擔保公司,為一些小企業解決資金困難的問題。她向有關金融機構咨詢,打電話到農村商業銀行了解情況。農村商業銀行也派人上門為陸彩珍解釋當前的金融政策,幫助她出主意。陸彩珍也找到一些女企業家商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2009年3月23日,“中小型企業陽光信貸推介會”簽約儀式順利舉行,太倉市原市委書記浦榮皋出席了簽約儀式。陸彩珍聯合了13家小企業,籌資1080萬元,組成的“茹意互助擔保公司”也正式成立,她擔任了董事長。擔保公司成立后,為12家企業解決了4000多萬元的資金困難,為他們度過金融危機創造了條件。
和陸彩珍交談,她很坦誠。回顧過去,她說了三句話:“自己要走什么路,一定要認準,一定要認真,不認真是辦不成事的”、“辦企業一定要勤奮”、“一定要有拼搏的精神”,話語樸實,卻富有哲理。
梅花香自苦寒來
陸彩珍出生在璜涇鎮的林場村。母親30歲倒在麥田里,再也沒有爬起來,那一年陸彩珍只有13歲。母親過早的去世,給陸彩珍一家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她每天放學回來,既要割草喂羊,還要燒豬食,稚嫩的肩膀過早地挑起了一部分生活擔子。
陸彩珍的丈夫盛寶球的家境也不好。1989年,婆婆又癱瘓在床上,一躺就是13年,生活不能自理。對于陸彩珍來說真的是多災多難。廠里的生產是不能停止的,她每天一清早起來洗衣服、做早飯,并把菜買好,然后騎一個小時自行車到廠里上班。白天在廠里忙,晚上回到家里要照料躺在床上的婆婆。忙完了家務,陸彩珍總要到婆婆房間里,陪她說說話,看一會電視。婆婆看她忙了一天,回家后還要陪她,很過意不去,總是催她早點睡覺。正是有了陸彩珍精心的照料,婆婆在床上躺了13年,沒有發生什么病變。作為媳婦,作為母親,作為妻子,陸彩珍比別人承擔了更多的苦和累。
值得欣慰的是陸彩珍有一個支持她的丈夫。當陸彩珍到浮橋辦廠時,盛寶球陪著她一起騎自行車在璜涇與浮橋來回奔波。陸彩珍遇到困難時,盛寶球從不埋怨,而是幫助陸彩珍一起想辦法,在幕后為她出謀劃策。夫妻二人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從來沒有發生過爭執。
經過磨難的陸彩珍更懂得“家和萬事興”的道理。她經常幫助其他女企業家處理好事業和家庭的關系。2007年3月,璜涇鎮女企業家協會成立,陸彩珍當選為會長。目前已經吸收近80名會員。10多年的發展,陸彩珍親手建立的蘇州凱禹化紡有限公司,年產值3000多萬元。陸彩珍創業成功了,但她沒有忘記回饋社會,建設家鄉、幫扶貧困、關愛婦女……在發展企業的同時,她堅持踐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
陸彩珍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換來了成功,用自己的心血澆灌著事業。她的企業被評為璜涇鎮“十佳和諧企業”;她個人被評為璜涇鎮“新雙帶標兵”、太倉市十佳創業能手;她還先后當選為璜涇鎮第十三屆人大代表、太倉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
56歲的陸彩珍是成功的,是值得人們信任的。成功后的陸彩珍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她還在忙碌著、忙碌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