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燕+++張任鑒+++付逸婷+++鄧娟
摘 要: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掀起電子商務浪潮,由此引發一系列電商稅收征管問題。該不該對電子商務征稅、何時征、如何征等問題隨著兩會上政協委員張近東關于加強網絡稅收征管的建議再次引發熱議。從稅收中性原則、市場規范及政府稅源角度考慮,對電子商務征稅實乃大勢所趨。然其作為新生事物,一方面國家需考慮短期內鼓勵扶持,另一方面,征管技術難度大也成為阻礙相關領域稅收征管推行的客觀因素。鑒于此,本文一方面通過調研獲取電子商務商家獲利能力、消費者對稅負轉嫁的承受能力反饋,估計市場相關利益方對于電商征稅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通過借鑒追蹤國外相關經驗模式及各領域高新技術支持,試探究對電子商務征稅的可行性。旨在于為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決策及配套相關電子技術服務平臺、稅收立法、部門管理權責規范等提供借鑒,以期促進市場經濟活力與公平。
關鍵詞: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可行性
電子商務自20世紀90年代進駐我國,先后經歷了1999年~2002年萌芽階段、2003年~2006年高速增長階段、2007年~2010年電子商務縱深發展階段,至今基本成型階段。電商井噴式增長數據的背后,隱藏偷稅漏稅、稅收管理缺位等問題。目前電子商務平臺中,除B2B、B2C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跨境電子商務等較為成熟的電子商務模式基本明確納稅程序規范,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模式稅收管理極不規范,C2C稅收征管缺位,O2O網絡團購消費、移動電子商務、虛擬商品交易等新興模式稅收征管基本空白。中國作為互聯網輸入國,電子商務起步晚,電商征稅探索任重道遠。相比之下,國外則在摸索中逐漸建立起各具特色的電子商務稅收征管規范。
一、電子商務及征稅現狀
電子商務的內涵較廣,廣義上來說是指以互聯網、外聯網等網絡平臺進行商務活動的方式,而狹義的電子商務則指的是在互聯網上的一般性交易活動。電子商務具有無國界性、流動性、虛擬性、隱蔽性以及無紙化等特點。
我國的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問題由于種種原因并沒有形成“電子商務稅”這一新稅種及征管制度。現行的稅收模式主要是針對傳統的商務模式制定的,對新興的電子商務模式并不適用。例如,在電子商務征稅過程中,很難確定征稅的范圍、征稅管轄權,以及應該采用何種稅率去征收才比較適宜等等。這些問題對當前稅收征收模式和征收體制來說無疑是一大難點,從而導致稅收征稅原則變得不公平等新的問題產生。此外,作為納稅人即電子商務過程中的賣家,其不需要固定的經營地點,并且納稅人也沒有主動繳納稅收的習慣,這造成電子商務征稅比較難以界定地點和納稅主體,從而使得偷稅、漏稅的行為產生。因此,我國現階段在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方面還是一片空白。
二、國外電商征稅歷程
1.美國。美國是電子商務應用最廣泛、普及率最高的國家,對電子商務制定明確而的稅收優惠政策。
1995年12月,美國成立電子商務工作組,確立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基本原則:政府的目標是支持并執行一個適用于電子商務發展的可預知的、始終如一的、簡單的法律環境,避免對電子商務進行不適當的限制。
后連續發表《全球電子商務選擇性的稅收政策》、《全球電子商務框架》、《互聯網免稅法案》,有步驟地推行網絡貿易的國內交易零稅率和國際交易零關稅方案,鼓勵互聯網商業應用;
目前,在通過因特網銷售貨物領域的稅收政策,美國各州主要采取判斷銷售者是否在稅收轄區內有某種形式的有形出現。當被認證存在稅收關聯,即應繳納相關銷售稅與使用稅。
2.澳大利亞。澳大利亞ATO基本同意OECD財政委員會1998年報告對電子商務的一班稅收原則:中立性、有效性、確定性、簡明性、效率與公平、靈活性。因而側重著眼于對電子商務整體監管框架和管理控制能力的改進。兼顧制定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規定,增強人們使用電子商務的信心。
1999年,在電子交易法案中增加旨在驗證和促進電子交易的監管框架;2006年,引入反洗錢和應對恐怖主義融資法,使政府能夠通過金融系統監控資金和資產的流動。
此外,澳大利亞政府還致力于利用信息科技的進步提供全新系列的納稅服務。如提供在線法規數據庫的e稅收平臺、可追蹤高風險中小企業的研究項目、旨在加強監管的在線數據分析技術。
3.歐盟。歐盟是世界上第一個對電子商務進行征稅(增值稅)的地區。基本堅持:(1)保證稅收不流失;(2)要避免不恰當的稅制扭曲電子商務的發展。
1998年2月,歐盟發布了有關電子商務的稅收原則:(1)目前尚不考慮征收新稅;(2)在增值稅征稅系統下,少數商品的交易視為提供勞務;(3)在歐盟境內購買勞動力要征收增值稅,境外不征稅。
2003年7月1日,歐盟成員國正式開始實施電子商務增值稅的新條令。課稅對象為非歐盟居民企業在歐盟取得的電子商務收入。具體包括網站及網站程序維護服務、軟件銷售及更新、網上提供圖片、文本、信息以及網絡遠程教育等取得的收入。
三、對電子商務征稅的問卷調查
1.消費者。課題組通過在南昌相關高校、秋水廣場、八一廣場地下室、南昌公園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182份,其中有效問卷146份,回收率約達73%。其中男性答卷者62人,占總人數的42.5%,女性答卷者84人,占總數57.5%。男女比例較平衡協調,具有相當的合理性。
問卷框架主要由三個板塊組成。
從花費、頻率、時間等設置填答上獲取南昌答卷者網購者參與度,初步估量稅源的可觀與否。從問卷填答情況看,近一年中,只有24.7%的答卷者選擇網購,尚有10.8%的答卷者未接觸網購。接近半數人員一月網購兩三次,且每次金額集中在50元-100元。由此觀之,南昌電商市場尚未發展成熟,潛力較大,其稅源數量有限,影響不大。
從對網購商品種類的選擇、網購經歷、發票索取情況來為稅務部門設置行業優惠稅率、免征額等提供參考,同時考量推行電子商務征稅的慣性阻力。53%的消費者無主動索取發票的習慣,62.9%的答卷者遭遇過不愉快的網購,接近60%的人非常看重店家信譽,希望店家能在產品質量、售后上提供更好的服務。endprint
從答卷者對電商征稅的看法及稅率選擇上初步評估消費者的接受度。41%的受調者對推行電商征稅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持理解、認同態度,但另一方面,約一半的受調者反對現階段推行稅收征管,且普遍對稅率較為敏感,接受范圍在3%-5%間。
2.網店經營者。對網店經營者,我們主要采取在線訪談的方式進行調查。在訪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網店經營有以下優點。(1)網店風險小,投資少;(2)網店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操作,(3)網店的目標客戶是全國的,實體店只能面向周邊;(4)網上進貨價格較實體店低,無需月租。
但是當前的網店魚龍混雜,由于國家缺乏相應的稅收征管,導致運營環境無序,店家頗有不滿。
(1)有些網絡賣家利用低價惡性競爭,排擠競爭對手。競爭激烈,產品利潤微薄。
(2)物流成本較高,人力成本投入大,經營所得多為“辛苦錢”。
(3)網站平臺收繳不少的廣告費用,高昂的廣告費用讓不少小商戶吃不消。
(4)市場監管不力,部分商家假冒偽劣產品競爭,毀壞行業信譽。
四、電子商務稅收征管難題及可行性方案試析
電子商務與傳統的交易方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網上銷售在距離和時差上的優勢。電子商務具有流動性、隱蔽性、虛擬性等特點引發了以下稅收征管問題:
1.稅收缺位,造成稅款流失。電子商務令人嘆為觀止的發展速度和虛擬性下征管技術難度大等因素,導致稅務部門未能及時研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征管舉措。國家工信部、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等多部門交叉管理,權責不清,無法系統立法以規范電商行為。稅收管理缺位、錯位,直接導致國家稅款的流失和市場的無序。
對策:明確相關部門權責,加強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定位,推進相關調研深入有序進行,盡快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促進市場高效、有序運行。
2.課稅憑證的電子化、無紙化,加大了稅收征管和稽查的難度。傳統的稅收征管和稽查是建立在有形的憑證、賬冊和各種報表的基礎上的,電子商務則開啟線上無紙化流水線完成交易,其交易事項有效性、真實性難以確認。
對策:提高電子化稅收征管技術水平,大力推行電子發票,建立電子技術服務平臺和相應配套措施,以電子化的稅收征管手段來管理電子化的商務活動。
3.稅收管轄權難以確定,進而產生國際避稅。我國通常采用登記注冊地標準和實際管理機構所在地標準來確定納稅主體。而網絡空間虛擬性使得公司不必擁有真正的管理中心所在地,導致稅收管轄權的確認困難。
對策:以服務器地址作為確認標準不失為一條思路。
(4)電子商務稅收的課稅對象更為復雜化。我國現行稅制的設計主要著眼于有產品的設計,但在電子商務中有形產品和服務的區別變得日益模糊,在稅法中也沒有明確規定,稅務機關對于網上知識產權的銷售活動根本無從下手,很難操作。
五、對電子商務進行稅收征管的對策和建議
電子商務作為新生事物,正處于茁壯成長、穩步上升階段,未來走向規范化是必然。無論是國家層面上,出于保持稅收中立、規范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擴大政府稅源的需要,還是從長遠考慮,解決當下電子商務界魚龍混雜,假貨、偽劣品橫行、售后服務無保障、無效率價格戰拼殺等問題,改善電子商務平臺購銷環境、創建良好有序、持續健康的商業氛圍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推行乃大勢所趨。
1.對稅務機關意見建議。(1)在政策層面上,堅持中立原則,大范圍深入調研,制定符合實際的合理政策,穩步推進,設立緩沖期。
(2)在技術層面上,可借鑒澳大利亞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相關經驗,建立電子商務稅收征管e平臺和相關配套服務,同時開通防黑客防病毒監管,加強系統安全防護。
(3)法律層面的工作至關重要,在尚未開征電子商務新稅種的情況下,應完善相關流轉稅的規定。第一,改變傳統的商務征稅稅種不適用與當前電子商務征稅客體的問題。第二,補充電子商務的特殊條款,促進電子商務交易市場的進一步規范,構建健康有序環境。對納稅人應參照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劃分方式,對不同級別的網店經營者進行區分,從而制定不同的征收模式和行業優惠稅率。
2.對電子商務商家意見建議。(1)要完善服務,增強客戶良好體驗,建立商鋪品牌、信譽、口碑。價格優勢并非是消費者選擇網購的唯一原因,問卷反應出電子商務較之傳統商鋪,有品種多、省時省力等天然優勢,且具有工商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的網店能夠增加消費者購物安全感,大有可為。
(2)創新當前模式運行,努力突破信用瓶頸、支付瓶頸、物流瓶頸。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來說,從正規經銷商處拿貨可以進行稅款抵扣,避免重復征稅。同時保持物流鏈完整暢通,可加快資金回籠速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最關鍵的是加大營銷力度,推廣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商務作為新生事物,目前基本已被青少年群體接受,但仍然有廣大中老年群體并未參與其中,開拓電子商務銷售新市場,利用長尾效應,電子商務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參考文獻:
[1]蕭明同.電子商務征稅主張的國際比較[J].稅務研究,2001(1).
[2]梁學平.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國際比較及其對我國的借鑒[J].吉林財稅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3).
[3]李海芹.C2C模式電子商務稅收問題探析[J].企業經濟,2012(4).
[4]李恒,吳維庫,朱倩.美國電子商務稅收政策及博弈行為對我國的啟示[J].稅務研究,2014(2).
[5]謝波峰.澳大利亞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簡介[J].國際稅收,20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