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玲
摘 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加深,國家開始對企業進行產權改革,以便能夠進一步深化市場經濟體制。企業進行產權改革,提升產權管理效益能夠從根本上確保我國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但是隨著企業改革程度加深,國有資產管理方面暴露出許多問題。通過分析當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找到能夠提升國有企業產權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產權;產權管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企業規模迅速擴大,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從2007年我國國有企業開始進行改革,以便能夠進一步深化我國經濟體制,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國有資產是人民辛勞的成果,是發展經濟的關鍵。國家進行產權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分解企業的經營權,優化配置企業資源,以便能夠使企業達到最優的資源配置效果。從本質而言,企業進行產權改革,提升產權管理效益能夠從根本上確保我國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產權改革是為了進一步保護我國國有資產,通過提升國有企業在產權管理方面的價值,提供國有資產的經營效率,以便能夠減少直至杜絕國有資產流失現象。因而根據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提升國有企業的產權管理價值,確保我國資產保值增值,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找出造成問題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理論概述
1.產權管理
國有企業產權管理的目標是為了保護國有資產,建立權責分明、嚴格謹慎的產權制度。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的產權結構都是以核心企業為主,企業企業以參股的形式進行參與,形成企業集團。隨著我國企業集團的不斷發展,產權結構越來越混亂,多樣化趨勢明顯。但是現有的技術手段已經很難準確反映當前的產權結構。
2.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目前,保護國有資產,確保其能夠持續增值保值是當前我國企業的主要問題。但是這一目標具體如何實現也丞待解決。國有資產主要是指國家所有的能夠為國家發展提供具體經濟利潤的各項資源的總稱。國有資產不止包括國家所擁有的各項物質財產,還包括其他權利資產。國有資產是隨著國家的產生、發展而發展的,隸屬于國家的范疇。國有資產主要可以劃分為經營性、行政事業性和資源性國有資產。國有資產一般是由政府進行經營管理的,這是我國經濟體制的重要特征。
國有資產增值保值主要是指國家將資金投入企業,為了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國有資產能夠保有原有價值,企業必須通過獲得利潤以彌補資產損耗,保證資產能夠不流失。另外,在國有資產能夠保值的基礎上,利用國有資產產生經濟效益,以便能夠達到資產增值的效果。
三、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意義
國有企業進行生產經營過程中, 需要投入適當比例的資產,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實現國有資產增值。如果資產 既不增長也不減少,就說明國有資產達到保值效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國有資產是保證社會生產持續進行的基礎。社會想要有持續和穩定的發展,都必須能夠持續進行生產。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不僅能夠幫助資產投入得到及時地補償,還能夠
提升資產的經濟效益,使企業得到能夠進一步發展的資金。其次,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都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企業盲目追求利潤,極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較為嚴重地會損害社會經濟發展。最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企業經營管理的要求。有的國企領導人對資產保值增值認識不足,導致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重視資產使用,對資產維護和維修都不能及時進行,嚴重影響其使用壽命。
四、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我國,國有企業是維持國家正常運行的基礎。而石油企業是國有企業中較為特殊的企業。雖然我國積極實行國企產權改革,希望能夠避免國有資產流失現象,以便能夠使企業達到最優的資源配置效果。但是,石油企業是壟斷性質的行業,其產權管理在石油企業中的作用并不十分顯著。近幾年,隨著經濟改革深入發展,石油企業的國有資產流失現象卻日益加重,因而怎么通過提升產權管理,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就十分重要。因而,首先需要對石油企業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
1.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中存在的問題
(1)產權不明確
國家是國有資產的唯一所有者,但是在國有資產經營過程中,需要一個能夠實際運營國有資產,對其進行合理配置的管理部門。該部門必須能夠對國有資金進行實際控制,并且能夠對其高效運營和最優規劃。但是,一旦國有資產分散到了各個管理部門,各部門就需要對這些資產進行管理,增值,一旦資產出現損壞,就需要對其復雜。但是,在管理部門中,如此龐大的資金,基本上許多上能夠對其進行支配,因而出現問題時,并不會有專人對其進行負責。這樣就較易導致國有資產產權不明確。
(2)運營效率低下
在國有企業,資產流失現象較為嚴重,尤其在石油企業,掌握著許多國家資源,因而盲目投資及建設現象就較為普遍,而且只投資而不維護的現象較為嚴重。國有資產只有投資而無進一步退出機制的問題,就導致大量資產流失。
(3)政企分工不明
石油企業目前是直屬于國家的企業,與政府部門具有直接的隸屬關系。政府具有投資者的職責,同時還具有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職責。這樣既是經營者又是監督者的雙重身份就導致了監督力度極具下降。
(4)國有資產管理形式不統一
在我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過程中,其管理形式由政府進行進行統一規劃和配置,再有各個國企進行具體的經營管理。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此種國有資產由政府統一進行分割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極易導致企業只關心國有資產數量,卻忽略了對資產進行經營管理中產生的經濟效益。這種模式導致對國有資產分割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卻造成浪費和流失現象越來越嚴重。endprint
(5)缺乏高效的監管體系
長期以來,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極為重視經營性資產,卻忽略了類似自然資源等其他國有資產的開發和利用等,這就造成了許多極具經濟效益的國有資產被閑置,甚至流失。并且,許多企業對國有資產管理的概念并不十分理解,導致資產收益和分配混亂,造成資產流失;并且對于長期未使用的資產 不能做到積極維護和管理,較易造成流失;最終,在資產監管過程中,并不能夠科學有效對其進行評估,導致低估資產價值而使國有資產流失。
2.國有流失的原因分析
(1)產權多元化
在國有資產進行經營管理過程中,產權多元化導致了在實際工作中國有資產無專人負責,這也是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根本原因。在實際工作中,政府作為資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職能并沒有分離,國有資產被各個部門分解,這些部門雖然得到資產并對其進行經營管理,但卻并不對其的損毀等負責。所以,產權多元化造成主體不明確,因而無人對國有資產負責,造成資產嚴重流失。
(2)法律制度不健全
國有資產管理工作雖然在我國已經開展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是至今我國并未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行為進行規范和指導,導致國有資產缺乏法律保護。企業經營者不好好利用資產,致使資產流失。并且,在資產進行交易的過程中也沒有相關的法律規范,致使資產的產權交易也不十分規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3)企業經營者輕視管理
當前企業并未對國有資產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致使企業管理者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極為重視短期效應,而忽略了長期經濟發展的目標。盲目進行擴張,缺乏科學的項目管理論證,對項目的經濟預期缺乏有效核算,致使新項目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擱置。甚至有的管理者并不能嚴格要求自己,發生貪污腐敗行為,直接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4)政策引導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程度加深,我國經濟逐步實現國際化。某些領導為了增加政治資本盲目要求吸引外資,導致有的企業為了完成要求,低估國有資產,甚至直接不作價,和外方簽訂了不合理的條款。政府這種只追求當前利益而忽略長遠發展的行為也是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原因之一。
五、提升產權管理的價值,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對策分析
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國有企業其根本是國有資本的經營者,因而取得利益,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是其主要目標。對于石油企業而言,提升產權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極為重要。因而如何加強產權管理工作,增強國有資產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當前國有企業最為重要的問題。
1.明晰產權
當前,我國改革開放程度加深,經濟環境較為寬容,存在著多種經濟成分。因而,國有企業的資料就有了多重的渠道來源和多重的準入手段。因此,必須做好明確產權的工作,只有確定了各個方面的產權關系,才能夠保護國有資產,使國有資產管理者能夠科學、合理地對資產進行利用和管理,進而使其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2.國有資產產權管理
首先,應當在全國的企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進行核查,明確企業的經營主體,確定國有資產產權,這是國有資產能夠進行保值增加的基礎。其次,應當對企業實行責任制,使國企做到具有真正的經營管理者,能夠對企業的資金使用進行監督和控制,從而能夠對國有資產實行有效地經營管理,并且對其承擔責任。這樣能夠盡可能地避免國有資產無故流失,并且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效果。
3.把關資產評估
在企業進行經營管理過程前,都需要對國有資產進行評估。如果評估結果較低,就會造成資產流失。所以,當企業進行產權變革時,都需要對資產進行評估,并且需要將評估結果報送相關部門進行審核。在對其進行評估時,需要盡可能提升準確率。保證通過盤點、核算和評估資產,明晰產權,避免國有資產流失現象。
4.嚴格控制產權收益
在國有企業進行經營管理過程中,國有資產是否能夠保值增值,主要是查看其所創作的經濟效益是否能夠及時收回。因此,企業管理者需要嚴格控制產權收益。對于不同體質的企業需要根據利潤分配原則及時且足額地收回全部利潤。因而,在產權管理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嚴格控制產權收益,及時收回利潤,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5.實行高效監管
在提升產權管理過程中,雖然許多政府部門都建立了一些相應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但是根據市場經濟的需要,這些制度并不完善。因而,企業還應進一步建立產權明確的國有資產監管制度,進一步提過國有資產的利益。應當定期安排第三方審計機構對國有企業的財務收支進行審查,監督國有企業利用的合理性和增值的準確性。同時,企業內部應當建立健全的考核機制,對國有資產進行分工明確的監督管理。通過各項監管工作,避免國有資金流水。
6.優化資源配置
在國有企業內,需要對國有資產進行合理分配,根據企業的特點和優勢,圍繞市場的變化走勢,對企業進行最優配置,以便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保證資產保值增值。資源進行高效利用,就需要企業對其進行最優配置,這樣才能使資產合理流動,產生經濟效益。
六、總結
在我國,因為我國特殊的經濟體制,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如何有效促進國有企業進一步發展,促進國民經濟騰飛,就需要對國有資產進行高效管理。通過提升國有企業產權管理的價值,進一步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促進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文志.產權改革要把好“四關”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J].黑龍江財會,1994(10):41-42.
[2]張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實現措施[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1997(8):39-40.
[3]畢琳,徐建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及對策分析[J].交通科技與經濟,2003(4):55-56.
[4]陶琳.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4):135.
[5]謝玉平.在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管理中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修船,1999(2):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