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化的加速發展,上市公司越來越多,公司治理結構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財務丑聞事件的出現,使得會計信息質量也成為學者們研究的焦點。鑒于此,本文根據我國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現狀,分析了公司內外部治理結構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相對應的建議。
關鍵詞:公司治理結構;會計信息質量
近幾年來,關于公司財務舞弊問題的研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隨著學者不斷研究以及對公司治理結構深入探索得出結論,上市公司財務出現危機的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的缺陷。
一、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質量概念
公司內、外部治理結構是通過一套包括內部或外部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或機制來協調公司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從而在一定程度內保證決策的正確性。會計信息質量的好壞是管理層作出決策正確與否的關鍵,所以會計信息質量應滿足可靠性、相關性、及時性、真實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謹慎性和重要性等,也是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要求的所有特征,然而,管理者可以通過財務報告舞弊和盈余管理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
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是公司治理的基石,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高質量會計信息的環境保證,二者聯系緊密,互相影響、互相制約。
二、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1.股權結構。在我國上市公司中,股權結構包括國有股、法人股和公眾流通股,且我國股權集中度較高,“一股獨大”現象較多。控股股東是合約中的優勢一方,他們在謀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影響著企業的盈余質量。另外,在現在這樣的全流通時代,大股東和內部控制人侵占中小股東的利益創造了新的機會,他們可以通過財務信息操縱在二級市場上獲利,侵犯中小股東利益。當非流通股東獲得流通資格,非流通股東兌現他們對流通股東承諾的時候,上市公司大股東或內部控制人就能通過盈余管理來影響會計信息質量,從而為自己謀求更多的利益。
2.董事會特征。我國上市公司中,在董事長和總經理二職合一的情況下,經理層成為企業實際的控制者。此時,企業提供會計信息時就不以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作為目標,而是偏向經理層利益,這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弱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其次,董事會雖然按照規范形式成立了專業委員會,但是各委員會的權力分工不具體,責任不明確,會計信息質量也無法得到質量保證。最后,獨立董事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無法真正發揮其獨立作用,監督職能也得不到有效實施,會計信息質量的好壞就會受到影響。
3. 監事會特征。我國監事會成員有股東監事和職工監事,在行政關系上他們受制于董事會或兼任公司管理層董事,因此監事會的作用容易被人忽視,很難展開監督活動。其次,監事獲得的有用信息,不管數量方面還是質量方面,都遠遠少于董事和經理人員,這些都不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另外,監事會與審計委員會在職能上有交叉情況,存在著兩者之間責任不明、相互推諉的情況發生,這些均不利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最后,監事會缺乏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監事會成員的積極性不高,這不利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
三、我國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結構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1.資本市場。當公司業績和形象惡化時,股票持有者就會拋售股票或尋找轉讓股票的機會,這勢必會造成股票價格下跌,此時潛在的接管者就會采取行動控制該公司。可見,資本市場的完善對不良管理者是持續的外部威脅,資本市場是否完善對公司內部治理的狀況好壞有很大的作用。而我國的資本市場尚未成熟,投資者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股票交易主要是為了賺取資本利得。作為利益主體的經營者可能積極性不高,也可能通過虛假會計信息操縱股價去謀取自身利益,這都無益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在債務融資過程中,債權人也很少真正介入公司的管理。利益相關者對上市公司的監督有限甚至微弱,這都無益于公司完善治理結構,也無益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2.經理人市場。足夠完善的經理人市場中的競爭選聘機制可以起到約束經理人行為的作用,從而對完善我國上市公司的治理也很關鍵。但,在我國,經理人市場還不夠成熟,經理人在選拔時一般從公司內部進行,缺乏公開、公平、公正的科學的選拔程序,在流動體制上,行政任命和市場競爭機制并存,完善的市場機制也尚未形成,這些勢必會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
3.注冊會計師制度。CPA審計公司對外提供的財務信息,出具獨立的審計意見,能夠降低經營者與所有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也能夠降低經營者與外部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但,在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CPA的獨立性,而且在審計方面的監督和處罰力度也不足,致使注冊會計師舞弊成本較低,助長了CPA合謀舞弊的現象,使得上市公司治理無法有效進行,不利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
四、結論
會計信息的虛假現象就像是環環相扣的鏈條,從產生到向社會公布的過程中不斷滋生蔓延,而鏈條的開端就是上市公司虛假信息產生的源頭,因此有效運行的公司治理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是非常關鍵的,而權衡好股東、董事會以及相關經理層人員等職務的責、權、利關系也是使公司治理有效運行的關鍵。在這過程中,盡力實現相關利益者利益最大化,努力完善公司內外部治理結構,最終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于東智,王化成.獨立董事與公司治理:理論、經驗與實踐[J].會計研究,2003(8).
[2]陸正飛.獨立董事能否抑制大股東的“掏空”[J].經濟研究,2007(4).
[3]韓菁,朱和平.公司治理與盈余質量的實證研究——以江浙民營上市公司為例[J].會計之友,2012(26).
作者簡介:林文英(1989.8- ),女,山西省朔州人,碩士學位,會計學專業財務管理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