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
現代遠程教育“大篷車”開進鄉村,是鐵嶺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黨群連心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為老百姓辦的一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
主要做法
通過“大篷車”開進鄉鎮、村屯、集市等,開展集中和經常性惠民服務,提升黨群干群關系的密切度。
明確任務要求。鐵嶺市委高度重視此項工作,要求通過“大篷車”開展“零距離”、心貼心服務,解決好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服務群眾“最后一步路”的問題。在活動中堅持嚴把“三個原則”,即優先原則,哪里的百姓最需要就先到哪里服務,百姓最需要什么,就組織相關部門提供什么服務;覆蓋原則,橫向到邊——各相關部門依托資源優勢開展服務活動,縱向到底——市、縣、鄉、村各級黨員干部都參與進來;統籌原則,市、縣直屬部門不僅為百姓開展集中服務,還組建工作小分隊搞好幫扶對接,做好經常性服務。
深化服務內容。延伸“遠程教育+有線電視”“遠程教育+電視黨課”等形式,將“點對點”指導拓展為“面對面”服務,根據了解到的群眾所需、所想、所盼,組織市、縣兩級部門走進鄉村,重點開展送農村實用技術、科普知識、法律常識、醫療衛生、文化圖書的“五送”服務。4月17日,在昌圖縣亮中橋鎮開展的全市活動啟動儀式上,市、縣兩級32個部門累計發放各類資料10萬冊,被褥、藥品等物資價值12萬元,現場答疑2200多人次,送種植、養殖技術項目5大類30個。
落實目標責任。按照“有目標要求、有骨干參與、有項目保障、有完成時限、有成果測評”的“五有”標準,各地各部門一把手帶頭簽責任書、立軍令狀,做到責任到位、任務到人。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牽頭抓總,定期調度參與部門活動推進情況,將活動成果作為檢驗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重要依據。遠程辦組織協調,重點提供現代遠程教育資源,配合做好具體工作。組織部門將辦公桌搬到一線,在服務項目、服務群眾的最前沿了解考察干部,跟蹤督查問效,聽取群眾意見,確保活動不走神,不跑偏。
初步成效
“大篷車”開進鄉村活動,給農民朋友送去了實惠、帶來了溫暖,受到百姓的歡迎。
“大篷車”成為政策法規的“宣傳隊”。涉農部門通過服務小分隊,將農業保險、農機補貼等政策規定直接送到老百姓家中;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展“涉民生執行案件專項清理”主題活動,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開展“關愛留守婦女兒童 法律援助送溫情”主題活動,幫助農民增強法律意識。村民吳滿貴說:“以前和別人打交道辦事情總是憑經驗,靠感情,剛才聽老師講課,感到還真得懂點法律知識。”
“大篷車”成為發家致富的“播種機”。市科協科普專家服務團重點解決了4家涉農企業技術鑒定等方面存在的難題;市農委推廣的生物質成型燃料炊事采暖技術,惠及1000戶農民;市農機局開展“百名黨員干部走進百個農機專業合作社”主題活動,推廣免耕播種、深松整地等新技術,為包扶村贈送一臺價值6萬元的免耕播種機,幫助落實免耕播種項目4000畝、項目資金8萬元,實現節本增效30余萬元。有的村民講:“這個活動搞得真實惠,到家門口送技術,我的‘致富夢有著落了。”
“大篷車”成為扶貧幫困的“連心橋”。市委在組織科級以上領導干部與6045戶貧困戶“牽手結對”的基礎上,深化“護航百姓健康醫療扶貧”主題活動,通過“大篷車”走進鄉村平臺,統計多發病地區、常見病種類、病患者數量,并開展有針對性的救助。市民政局會同市慈善總會開展“明德慈善遼寧光明行”主題活動,日前,全市已確診白內障患者348人、474例,治療康復111例。農民群眾說:“‘大篷車真是開到了我們的心坎兒上,送醫送藥還治病,我們的身子骨硬實多了,想親眼看著小康早點實現。”(作者單位:鐵嶺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