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晟
10年前的沈陽市于洪區東老邊村,村容“臟亂差”,村民“懶賭窮”。而如今的東老邊村,村容“亮凈美”,村民“勤樂富”。說起這番變化,村民們都說:“要是沒有她,就沒有咱們村的今天。”大家眾口稱贊的她,就是榮獲“沈陽市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于洪區勞動模范”等稱號的村黨支部書記楊麗霞。2013年3月,東老邊村“兩委”換屆,楊麗霞又一次全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變“一言堂”為“眾言堂”
楊麗霞剛當上黨支部書記的時候,有村民對她的能力產生過懷疑:“一個女人能讓全村變個樣嗎?”楊麗霞暗下決心:“一定要干出成績!”她找到村委會主任,誠懇地說道:“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決不能爭高低、比大小,咱們可不能讓別的村看笑話。咱們得讓村里越變越好,讓大家伙兒心服口服!”隨后,楊麗霞組織召開了村“兩委”會議,大家達成共識:“要團結肯干,取信于民,更要有所作為,讓村民富起來。只要是對村里發展有利的建議,就一定會聽取采納。”
楊麗霞從班子自身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入手,把黨員干部的精力集中到經濟發展、帶領村民致富上來。在她的主導下,東老邊村堅持貫徹“四議一審兩公開”工作法,落實為民全程代辦制度,建立黨員干部學習座談制度,健全完善黨支部議事規則和班子成員崗位職責,經常組織黨員干部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為了培養人才,不斷為黨支部輸送新鮮血液,楊麗霞主持建立了致富帶頭人隊伍,在致富帶頭人中發展黨員,把黨員致富帶頭人培養成后備干部。楊麗霞還組織老黨員、老干部與入黨積極分子“老少對接”,極大激發了年輕人的上進心。
變“要我富”為“我要富”
2009年11月,東老邊村爆出了新聞:“楊書記背著小挎包,帶著村‘兩委成員出去招商了!”一個村民議論說:“一個女村官哪有招商的能耐啊?肯定不好使!”沒想到,楊麗霞硬是憑借跑斷腿、磨破嘴的韌勁兒,年底前竟然招商成功了!回到村里,她便馬上著手做土地流轉的工作,要將土地集中起來,建設農業園區。一些村民不理解,有說風涼話的,有的直接跳出來反對,可楊麗霞一不灰心,二不放棄。她在村部張貼了土地流轉的流程,宣傳土地流轉的好處,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挨家挨戶講政策、談好處。歷經一個多月的時間,1000多畝地終于轉包成功。初戰告捷,可楊麗霞忙碌的腳步絲毫沒有慢下來,跑農業部門,爭取政策支持,戴著大草帽在施工現場既當監工,又當工人……
2010年7月,東老邊村終于在1000多畝的土地上分兩期建成了現代化農業園區,共有大棚105棟,引進并培育無公害綠色蔬菜、珍稀花卉和特色農產品,村民們發展設施農業致富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同時,楊麗霞還積極幫助村里的剩余勞動力聯系外出務工,“村里有活兒的時候在村里干,村里沒活兒的時候到外面賺。”楊麗霞邊笑邊說。2013年,東老邊村農民人均收入達14170元,設施農業收入加上農民外出務工的收入,占全村經濟總收入的77%。
變“臟亂差”為“亮凈美”
過去的東老邊村,村路全是土路,“春天一身灰,夏天一身泥,秋天靠邊走,冬天兩眼黑”,村民抱怨不斷。為解決出行難這一問題,楊麗霞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爭取資金開展村屯整治,不僅全部實現了黑色路面,還投資10余萬元在道路兩側栽種花草3萬余株,投資2萬元在村主干道安裝了監控攝像頭,令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為了保證路面的暢通和整潔,楊麗霞給黨員分配了“黨員責任區”,給村民劃分了“村路責任田”。“村民腰包鼓了,文化生活單調可不行!”楊麗霞又開始東奔西走,籌措資金,終于建立了“農家書屋”、文化活動中心和文化休閑廣場。
對于東老邊村的未來,楊麗霞的心中還有著更宏偉的發展藍圖。“要想撐起東老邊村的‘半邊天,就得不怕吃苦受累,必須開動腦筋,一心為了老百姓。我有信心干出更大的成績!”捋了捋頭發,楊麗霞信心滿滿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