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刊以前曾陸續刊登了一些防御駕駛的文章,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足見駕車安全在駕車人心目中仍為重中之重。
資料顯示:交通事故的原因90﹪以上與人的疏忽(駕駛人、行人)有關,換言之,事故的發生與用路人對于危險的認知有直接關系。雖然日新月異的車輛科技可以提高車輛預防事故的能動性以及事故發生時傷害防護的被動安全性能,但是在減低車輛事故的對策上,透過教育宣導來提高駕車人的交通安全觀念應是最根本且最重要的工作。為此,本刊義不容辭地擔負起宣導防御駕駛的重任,聘請專家匯集有關材料,以問答形式將防御駕駛要領深入淺出地進行講解。針對駕車人經常遇到且常常疏忽的交通情境,提出應當具有的危險認知,使之舉一反三,逐步養成危險預知能力,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同時,對車輛重要的動態特性加以說明,有助于駕駛人更清楚了解車輛的運動原理、特性與限制,進而避免不當使用車輛,提高預測危險的能力。
本講座以提升駕車人觀念為主,探討防御駕駛的方法,輔以對車輛機械性能加以說明,以便讓駕車人充分了解人、機配合的需求,達到安全駕駛的目的。希望通過防御觀念的導入,提醒諸多可能潛藏危機的不良駕駛習性,使讀者獲得寶貴的知識與經驗。
問:行經高速公路變換車道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答:在高速公路上想要變換車道,應先看后視鏡,注意前后及鄰側車道車輛的動向,打開方向燈至少10秒鐘,再從后視鏡觀察欲轉入車道的車輛動向,判斷絕對安全時,才輕轉方向盤,從容駛入鄰側車道。車道向左彎時,不向左變換車道;車道向右彎時,不向右變換車道。
如有人不當變換車道,駕駛人應即采取應變措施.降低發生意外事故的幾率。
注意事項:
(1)遇到有人想變換車道至自己行駛的車道時,不要故意加速阻擋。
(2)如果發覺鄰側車道的車輛轉入過急,立刻輕鳴喇叭或閃大燈警告,并減緩車速。
(3)若有大型車強行欺入,應放慢速度,輕踩剎車,告知后方車輛,千萬不可一時情急,偏向鄰側車道或緊急剎車。
(4)自己行車要變換車道時,除應依要領操作外,還應注意欲轉入車道的車輛情況。若有車輛急駛而來,雖車距尚遠仍應暫緩變換車道,等該車通過后再行變換。若遇后方車輛閃燈示警,亦應暫停變換車道,了解情形再做定奪。
問:高速公路超車時要注意什么?
答:高速公路超車是危險性較高的駕駛動作,因此要非常小心,瞻前顧后。在確定自己的車速至少超越前車10公里/小時以上時,才可以超車。
超車時,要先打開左側的方向指示燈,持續閃動3秒后,在最高限速范圍內加速,同時逐漸移向左側車道行駛,并超越右側車保持相當距離,再打開右側方向燈,直到被超越車輛出現在該車的后視鏡上,才切回原車道。
超車時還應注意:
(1)若發現后車有超越表示時,在安全的情況下,應稍放慢速度,并為自己預留閃避空間。
(2)不要與其他車輛競速,互相超車。
(3) 隨時觀察后視鏡,注意后方來車的行駛軌跡。
(4)自己超車后,欲回到原車道,務必要與所超車輛持有相當安全距離后才能駛回,在駛回原車道前,一定要觀察該車動向,以策安全。
(5)自己超車時,除了注意前車及左側車道來車的動向外,還應注意同車道后面的車子是否也要超車。前后兩輛車同時超車,很容易發生意外,如果發現后車已經先變換車道超車時,自己就不應再超車;如果兩車幾乎同時超車,照理說,后車應該讓前車先超車,但若遇上不講理的駕車人,很可能后車不讓,因此,在這種情形下,應特別小心。
問:什么是安全車距?如果后車未保持安全車距,應該如何對待?
答:行車應該保持安全距離,這樣當遇到有人任意變換車道或不按規定超車或前車緊急剎車時,才有足夠的應變空間與時間。
安全車距有兩種簡易的度量法,一種是以車速計算,一種是以秒數來判別。
以車速計算:原則上是大型車的當前車速減20,小型車當前車速除以2,所得的數就是最少應該保持若干公里的跟車距離。
以秒數測定:在正常天氣下,小型車應保持2秒鐘的行車距離,大型車應保持3秒鐘。測量的方法為,以一個固定點當做目標,注意前車通過固定點后,即開始默數2或3秒鐘,如果還沒有數完自己的車已經通過該固定點,就表示車距不足,應減速以拉長距離。
如果發現后方車輛跟的太近,為安全起見,應采取自我防衛措施。
問:防衛駕駛的自我防衛措施是什么?
答:防衛駕駛的自我防衛措施有以下幾點:
(1)不要緊急剎車,應輕踩剎車,讓后車有充分的反應時間,最好是后車能減緩車速,拉長與自己車的距離。
(2)在打算減速或停車之前,應盡早發出適當的警告信號,讓后車駕駛人及早知道你的動向。
(3)若后車實在跟車太近,而自己又無前進空間時,不妨輕踩剎車,告知后方的車。或在適當情況下,選擇變換車道。
(4)若自己行駛在內側車道(超車道),而后車又跟得太近,此時如果不能加速加大車距,則應變換到右邊車道,讓后車通過后,再判斷要不要駛回原車道。
問:行駛至路口時一般會碰到哪些狀況?如何正確處理?
答:首先在駕車行經有交通信號的路口時,就算是已經亮起綠燈,也應注意左右方路況,且車速應該保持在可隨時停車的速度,右腳應帶著剎車或保持在可立即踩下剎車踏板的位置,以防因受建筑物影響左右視線、或有人闖紅燈時,可在最短時間內作出剎停或回避動作。這個方法也同樣適用于車流量不大的路口(例如鄉下及深夜至清晨時段),或自己的車道為支線時,以及自己的車道為直行綠燈后為左轉綠燈時,此時正是左轉車輛趕綠燈,而紅燈車道車輛會搶著通行的時間點。
問:行至無交通信號燈的路口時怎樣處理?
答:一般剎車力的建立需要反應時間,因此,在行至無交通信號燈的路口時,應將右腳帶著剎車踏板至微有剎車力,因該段反應時間的縮短,可能是避免一次意外事故的關鍵。換言之,從認知到危險至松油門再到踩剎車等反應時間,一般人估計約需耗時0.5~1.0秒,假設行車時速90公里/小時(相當于每秒行駛25米),對路口突然竄出的車輛可提早爭取約15米的緩沖空間。至于車速的決定應考量萬一有人竄出時,可以安全閃避為前提。對于視線受影響的路口,因空間受阻更應注意預留反應時間與空間。這個方法也可應用于駕車經過街尾巷道(小孩可能沖出)或駕車經過鬧區、市場、夜市、廟會等有人潮聚集流動處。
問:當行駛至與其他機車并排時,該如何停車起步?
答:當行車在路口等紅燈且兩側有其他機車并排停車時,一旦信號燈轉為綠燈,大多數人做出的第一反應是踩下油門往前沖,但是當兩側有其他機車或任一機車(尤其是老弱者駕車或載有老弱者)時,該車可能因起步瞬間重心不穩左右搖擺,造成與自已車相碰撞。所以雖然信號燈轉為綠燈了,可以暫時不先開車起步,待其他機車遠離后再起步;當然起步后若需超車時,橫向緩沖間隔務必多加考慮。而此防御動作的根本是勿與機車爭道(包括起步時與行進中),宜多加禮讓機車,行進中或超越機車時,更應注意與其保持橫向間距或適當時機,輕按喇叭提醒機車騎乘者。尤其是在國內機車密度很高的情況下,更應時時警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