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動態
省檔案局及早部署汛期檔案安全保管工作
在我省各地汛期即將來臨之際,為確保檔案安全萬無一失,省檔案局及早安排部署,向各設區市、省直管縣(市)局印發了《關于加強汛期檔案安全保管的緊急通知》,通知要求全省各級檔案部門:一是迅速成立防汛組織,切實落實防汛工作責任制。把汛期檔案安全作為當前頭等大事,確保安全防范工作思想、職責、指揮、措施“四到位”。各市要切實加強對縣(市、區)工作的監督檢查,逐級落實相關責任。二要加強汛前和汛期的全面排查,對檔案庫房、辦公用房進行全面細致的安全排查,不留死角,發現不安全因素要立即向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報告,及時采取措施,堅決消除事故隱患。三要確保工作措施落實到位。制定和完善應急預案,加強汛期值班制度,確保聯系暢通等。四要全力做好災害處置工作。遇到災害發生,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積極協調政府力量和專業救災隊伍,確保人員和檔案安全,并立即上報省檔案局。
省局安防監控系統完成升級改造
日前,省檔案局視頻安防監控系統通過驗收,正式開始運行。省局館監控系統于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已服務10余年。2012年以來,監控設備多次出現故障,經廠家技術人員多次檢測維修,發現機器設備嚴重老化,監控硬盤已部分損壞且影響監控影像資料的存儲(存儲期僅為14天),監控畫面信號傳輸受阻,監控屏幕經常出現黑屏,30個監控畫面僅有7個為紅外攝像機,檔案庫房關閉電源后受光線限制,無法進行實時監控,檔案存在安全隱患。
為徹底解決關系到機關檔案、人員以及公共財產的重大安全問題,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高度重視,責成安全保衛處牽頭組織實施監控系統升級改造工程。經過規劃、設計、施工,新的視頻安防監控系統達到了設計規劃要求。新的視頻安防監控系統主要由閉路電視系統和防盜防入侵報警系統組成,閉路電視系統通過攝像機對庫區、辦公樓及機關院落四周進行實時監控;防盜防入侵報警系統主要是在庫區安裝了20臺紅外雙鑒探測器,在機關院落四周安裝了6對紅外警戒探測器,并可實現與閉路監控系統的聯動和報警,在庫區和機關大院安裝的65臺紅外攝像機,實現了對庫區、辦公樓、機關大院各處無死角、無盲區、全覆蓋的實時監控,為檔案安全和機關安全提供了堅強保障,為構建檔案安全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唐山市檔案局宣傳片在市電視臺專題播出
6月19日,唐山市檔案局為宣傳“國際檔案日”專門制作的專題宣傳片《走進唐山檔案館》在唐山市電視臺專題播出。專題宣傳片從館藏的革命歷史檔案、舊政權檔案、知名企業檔案、抗震救災檔案、珍貴特藏檔案及檔案館的發展等角度進行了拍攝。宣傳片歷時13分鐘,向公眾介紹了檔案館的館藏資源、檔案資源服務利用編研成果、檔案館服務功能等,使公眾進一步了解檔案、走進檔案。
(唐山市檔案局)
唐山開灤集團公司參加《河北煤炭工業志》續修工作
按照中國煤炭協會文獻委員會及河北省有關部門要求,開灤集團公司參加了《河北煤炭工業志》的續修工作。志書是《中國煤炭志》(河北卷)的接續,志書斷限上限為1991年,下限至2012年底。此次志書續修由開灤檔案館具體承擔。續修工作分為兩部分,一是為《河北煤炭工業志》系列志書提供開灤部分的志稿;二是編纂《開灤煤礦志》(2009-2013),作為系列志書中的重點煤炭企業志。開灤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張雨良對編修工作非常重視,專門做出批示,并提出了具體要求。開灤檔案館對《河北煤炭工業志》志稿提供做出了安排,6月底完成志書資料初稿,8月底截稿報送志書編委會。《開灤煤礦志》(2009-2013)編纂工作也已開始啟動。開灤檔案館擬定了“《開灤煤礦志》(2009-2013)續修工作意見”,并完成了《開灤煤礦志》(2009-2013)的編寫框架設計,按照編修計劃,《開灤煤礦志》續修工作將由專人負責,為期兩年,2016年初編纂成書。
保定電影膠片廠檔案資料征集入館
日前,保定市國家檔案館征集到一批原保定電影膠片廠(現為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檔案資料入館。
保定電影膠片廠,是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大型照相化學工業聯合企業,于1958年7月1日在保定市西郊破土動工。開工典禮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為建該廠寄來了祝賀詞:“電影是藝術的機械化,它的教育功能很大。能自行制造膠片,猶如能制造火箭。”作為保定市國有大型企業,該廠曾經走過曲折而輝煌的道路。在膠片相機時代,“樂凱”曾經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也是世界上四個能生產彩色膠卷的廠家。建廠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曾經多次到該廠視察、指導工作。
這次征集入館的檔案資料有:1958年7月2日《保定日報》原版一張;《一膠廠志》(1956-1986)一冊;黑白照片25張、彩色照片18張。這些檔案資料的主要內容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到該廠視察、指導工作的照片檔案;保定電影膠片廠1958年7月1日開工興建典禮時的現場及廠房、辦公樓初建照片;以及該廠1956年至1986年所發生的大事、要事等方方面面的資料情況。
這些檔案資料,是該廠歷史的真實記錄,它還原了該廠的歷史原貌,對研究該廠的發展史,起著彌足珍貴的作用。
(保定市檔案局 菅榮軍)
衡水行賄檔案查詢管理筑起職務犯罪“防火墻”
今年以來,衡水市桃城區檢察院在行賄檔案查詢管理上推出新舉措,從規范數據管理、完善查詢制度和加強宣傳力度三個方面入手,筑起職務犯罪的“防火墻”,進一步規范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并取得明顯成效。行賄犯罪檔案查詢是由人民檢察院統一建立全國行賄犯罪檔案庫,錄入行賄犯罪信息,向社會提供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的一種服務。它具有警示威懾職務犯罪的作用,也是完善工程建設和政府采購投標活動的重要監管體系。截至目前,該院接待查詢單位和個人達600余次,審查查詢人的證照資料達到2400余份。
(衡水市檔案局 許素鵬)
國內要聞
中央檔案館公布45名日本戰犯侵華罪行自供
7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央檔案館副館長李明華介紹了中央檔案館在互聯網上開始公布《日本戰犯的侵華罪行自供》,45名戰犯的筆供,一天上網一個,45天公布完畢的有關情況。
此次中央檔案館從館藏檔案中選出了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于1956年6至7月,分別在沈陽、太原根據被起訴的45名戰犯的犯罪性質分成4案并進行了公開審判。中央檔案館收藏的這些偵查、審查、處理日本戰犯的檔案,主要包括紙質、照片、實物、錄音、電影5種。主要分為偵訊日本戰犯的案件,日本戰犯的罪證和實物案卷,日本戰犯回國后活動的檔案3個部分。經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45名日本戰犯的親筆供詞,包括筆供原文、補充、更正、附言等,以及當時的中文譯文,并附有中英文的提要,一并在國家檔案局網站上向社會公布。此次公布的筆供沒有做過刪節處理,只是出于人道的考慮,對其中受到性侵犯的女子姓名做了虛化。筆供是戰犯本人所寫并經本人簽字的,均為日本戰犯的筆供原貌。
李明華表示,日本安倍內閣上臺后,公然顛倒黑白,混淆視聽,美化對外侵略和殖民歷史。這是對歷史正義和人類良知的漠視,也是對二戰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的挑戰。在盧溝橋事變77周年之際公布日本戰犯的侵華罪行自供,是用歷史檔案,用當事人的筆供,回擊日本右翼勢力否認日軍侵華種種惡行、暴行、罪行的謊言,揭露日軍侵華期間的反人道、反人類、反文明的暴行。他強調,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只有真正牢記歷史、以史為鑒,才能避免戰爭悲劇的重演,才能使世界達到真正的持久和平與穩定。
浙江省館藏檔案助力中國京杭大運河申遺
6月22日,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主席的一聲擊槌,中國京杭大運河項目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運河的申遺成功離不開相關檔案歷史文化資料的佐證,杭州作為京杭大運河南北水上干線最南端的城市,大運河在浙江轄區內的相關檔案部門通過深入挖掘館藏資源,探尋運河歷史文化,組織力量集中調研、搜集運河資料,積極助力大運河申遺。
兩年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要編撰《運河南端說碼頭》一書,為運河申遺服務。該書由杭州著名節目主持人安峰編撰。書中涉及的位于拱墅區的“洋關”,即清政府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在杭州設立的開港通商“海關”,全稱為“杭州關稅務司署”,當時由英國人管理,是杭州最主要的征稅機關,也是運河貨物進出的樞紐。當時,安峰等主要撰寫人員在省檔案館查閱了大量有關民國時期杭州海關的檔案資料。包括有關“洋關”的工資單、賬目、電令、函件以及第一任稅務司人員等檔案資料。由于這些檔案大部分都是用英文撰寫的,其中小部分還摻雜著日文,閱讀理解有一定困難,他們還聘請外文教師多次來館查閱。在查檔接待工作人員一次次頻繁的調卷后,終于使他們掌握了當時運河設立海關的大致運作情況,為編書提供了不少珍貴的史料。該書的出版進一步豐富了千年運河的歷史文化,為申遺出力。同時也較好地保留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城市記憶,檔案工作積極為文化強省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