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張玉
摘 要:中國“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走出去”的企業和境外合作項目,要履行社會責任,造福當地人民。通過中國對老撾農業投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狀況的調查,發現中國對外企業在帶農增收、帶動就業、民生改善、社區發展、慈善公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然而,部分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表現不佳,有待改進。未來,應進一步加強投資國、東道國、新聞媒體、社會團體以及境外投資企業自身等利益相關者的合作努力,從而共同推動中國對外農業投資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關鍵詞:境外投資;企業;社會責任;老撾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1-0015-03
引言
企業社會責任概念最早由美國的歐利文·謝爾頓提出。但是直到20世紀50年代,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才逐漸規范起來。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演進,企業社會責任理論不斷豐富。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世界經濟的變化及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全面開展,企業社會責任研究進入了多元化的發展階段,研究范圍更廣,研究內容更為豐富,一些特殊群體所具有的新特點也產生了新的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對象。例如,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對外投資成為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跨國企業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跨國公司和外國投資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
中國“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走出去”的企業和境外合作項目,要履行社會責任,造福當地人民。對外投資企業在海外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以及如何強化境外投資企業社會責任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一、中國對老撾農業投資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現狀及成因分析
(一)中國對外農業投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
1.糧食安全責任。民以食為天,古今中外,糧食問題對于人民生活以及國家安全都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然而,老撾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吃飯問題仍然無法解決,老撾北部地區曾經糧食不能夠自給,當地農民主要依靠的是聯合國救濟署每年發放的救濟糧。自中國企業進入老撾開始農業投資后,帶去了優良的作物品種、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改變了耕作技術落后的狀況。過去,老撾在水稻種植中,85%的面積只種一季,只有15%種兩季,且第二季采用的是粗放的撒播方式;而現在老撾水稻種植普遍實現了2~3季種植,使得農戶家庭糧食單產得到極大提高,糧食供應增加,糧食問題得到改善,對解決老撾糧食安全問題起到了積極作用。
2.帶農增收、助農民脫貧致富。中國企業的農業投資使老撾農戶有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在幫助提高老撾農戶收入水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首先,當地農戶與中國企業的訂單農業合作,為他們的農產品提供了銷售渠道和市場信息,使之成為老撾當地農戶增收的方式之一;其次,農戶通過出租土地給中國企業從而獲得土地租金也增加了他們的收入來源;再次,由于許多中國企業在老撾積極推廣農業新技術,引進新的農業生產項目,擴展了當地農戶的農業收入渠道,拓寬了農民的增收空間。此外,中國企業進入老撾投資,積極吸收當地農戶就業,如昌盛達公司公司與當地農戶合作種植咖啡18萬畝,無論是開墾種植或者是管理咖啡種植,都需要雇傭當地的老百姓。按每個勞動力管理5畝咖啡計算,則可安排勞動力36 000人,可長期解決當地經濟收入問題,讓他們有了就業的機會與較高的經濟收入,生活水平也逐步得到了提高,咖啡種植被豐沙里省列為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3.關注社區發展與進步。(1)推動老撾當地社區改善基礎設施。老撾當地社區基礎設施較弱,道路通達性較差,部分地區甚至存在無公路、無電燈、無自來水的狀況。中國公司進入老撾社區后,為了自身生產經營的需要以及改善當地農戶生產生活條件,通常都是先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例如,修建公路,建設橋梁,建設電力設施,興建灌溉和飲用水渠道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老撾當地社區基礎設施的改善,解決當地百姓出行難、用電難、飲水難等問題。(2)積極參與當地的教育和醫療事業的發展,提高科技水平。中國企業的進入對改善老撾當地社區的醫療衛生狀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據了解,精谷公司進入南塔省勐新縣時,當地“瘧疾”等地方病很流行。1996年企業投入資金進行地方病的防治,企業員工一人負責74個村,背著藥箱爬山串戶免費發放藥品,并積極做宣傳工作,每次出行都需要一周左右。現在企業還通過發放免費醫療證的方式,為當地農民免費治療疾病。中國企業幫助老撾社區建學校,免費保送老撾學生到中國留學深造;中國企業還致力于改善當地科技水平,關注當地人力資源開發,在老撾南塔省創辦科技培訓中心為當地提供各類農業科技培訓。
4.積極參與公益和慈善事業。中國企業進入老撾后,根據企業自身條件,積極投身于老撾社區的公益事業中,為老撾捐資助學,為部分山村免費修路,并幫助老撾社區建立戒毒所,戒毒所的藥品主要由中國政府項目負責提供,而企業支付每人每期2 500元人民幣左右的培訓費用,主要用于衣服、肥皂等生活用品和基本食宿等。
(二)中國對外農業投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企業社會責任感差,對企業社會責任認識有待提高。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起步較晚,社會責任意識并沒有完全扎根在企業文化中。加上部分企業受利益驅使,在對外投資中存在短視心理,企業社會責任感差。此外,由于中國對外農業投資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自身經濟實力不強,因此企業更多地關注自身經濟利益,而忽視了社會公眾利益。就履行了社會責任的企業而言,企業習慣性地把社會責任簡單地理解為慈善或者是單向的公益事業,當問及企業社會責任時,一部分企業的第一反應就聯想到了社會公益事業,把積極參與社會慈善事業,扶貧濟困、捐資助學、社會救災等與企業社會責任等同起來。
2.對外投資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不夠理想。中國企業對老撾主要投資于農業種植產業,其中橡膠種植項目占絕大部分。大規模的橡膠種植使得單一植被覆蓋面積增加,當地生物多樣性受到影響,此外,大量的橡膠種植使得水資源減少和水質下降。企業在自然環境方面的社會責任投資較少,對當地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并沒有過多的關注。就樣本調查企業而言,企業對帶農增收、參與社會慈善事業、教育培訓等社會責任認同度較高,而對保護環境認可度較低。endprint
3.部分企業采用非正常手段與東道國政府打交道,助長了政府腐敗之風。通過中國企業在老撾履行社會責任的分析中,協助政府發展成為了中國對外企業履行社會社會責任的一大特色,是公司履行社會責任多樣化的表現還是公司采用非正常手段與政府打交道,這是值得關注的問題。通過進一步訪談得知,在租用土地以及與政府聯營過程中,少數中國企業采用收買地方政府領導的方式,這不僅損害了當地民眾的利益,助長了老撾政府貪污腐敗的不正之風,還擾亂了經營秩序,損害了其他中國投資企業的利益。
(三)原因分析
中國對外投資企業受企業自身發展需要以及各利益相關者壓力驅使,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積極承擔各種社會責任。但由于對外投資企業自身、投資國以及所在東道國存在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了部分對外投資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和弱化。具體原因表現為:
1.制度建設不完善和制度監督不到位。(1)對外企業投資國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政府未能發揮監督職能。中國新《公司法》第5條規定: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和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但這只是一個原則性的條款。這些條款對于一些責任心不強的企業正如“寫在紙上、掛在墻上”的無用展示品,無法用以在具體案例中作為判斷合法或不法的依據。此外,政府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監督大多流于形式,或者是往往從地方稅收的角度考慮,對于環境污染、商業賄賂等問題不夠嚴肅,大多要等到被新聞媒體曝光,才能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和重要性。政府監督不到位,使得部分企業存在僥幸心理,不愿主動承擔社會責任。(2)對外投資企業東道國優惠政策過渡。東道國的地方政府為了地方經濟發展,為了招商引資,個別地方政府給予外資企業的“優惠”往往過度,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對跨國公司的管理。在經濟發展初期時,為了發展經濟給外資和跨國企業一些優惠政策是應該的,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但這些優惠應該以法律為依據,不能無限優惠。過度的優惠政策致使一些跨國公司在利潤最大化的商業利益驅動下,采取有別于母國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或公然做出違背企業商業道德的行為。此外,外資企業利益與地方政府、集團利益的結合,使得企業受制裁的阻力增大,企業違反規定操作的成本也相應降低,因此,企業寧愿冒著背負“不負責任”的罵名,也不愿更多地因承擔社會責任而犧牲自身的經濟利益。
2.社會輿論監督乏力,社會責任氛圍較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眾多消息都能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到受眾視線中,而大眾輿論所產生的規制作用在敦促外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覷。在中國,社會輿論對促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作用表現不明顯,盡管一些報紙和主流媒體會評選一些外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榜樣和缺失案例,敦促企業檢視自己行為,但是中國社會輿論整體監督體系還不完善、監督力量仍舊較弱。
此外,對外投資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實踐歷程較短。政府、媒體等社會各界對社會責任的關注較少,整個社會仍沒有形成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氛圍。企業不承擔社會責任,很少受到社會的指責,消費者沒有形成對企業產品的道德消費意識,政府、媒體等社會機構很少對其進行批評報道,不承擔社會責任的成本極低。
二、促進中國對外農業投資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對策與建議
中國農業企業進入老撾投資,順應時代潮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企業在帶農增收、帶動就業、員工福利、民生改善、社區發展、慈善公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在保護環境、與政府溝通協調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中國對外農業投資企業全面承擔社會責任還需要一個過程,依賴于投資國、東道國和對外投資企業所在社區的媒體、社會團體以及跨國公司自身等利益相關者的合作努力,從而共同推動中國對外農業投資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一)充分發揮政府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作用
1.對外投資企業母國應做好“三者”角色。第一,做企業社會責任的規制者。中國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立法工作任重而道遠。相關立法機構要充分借鑒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在推進企業履行社會方面積累的寶貴經驗,將有關企業社會責任內容納入到《公司法》等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哪些責任是企業必須遵守的底線責任,哪些責任是企業應當倡導遵守的責任,哪些責任是企業體現社會公民的應盡義務等等,做到“有法可依”。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和立法來引導和約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第二,做企業社會責任的推進者。中國政府應該為對外投資企業搭建高層次交流平臺,開展責任對話,讓企業社會責任觀念和意識深入人心,深深扎根于對外投資企業的企業文化中。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出臺激勵措施,鼓勵社會責任履行好的企業,以此提高對外投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此外,政府要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研究,明確目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及重點內容,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責任評價體系。第三,做企業社會責任的監督者。加大監督力度,不斷提高監督水平,督促中國對外投資企業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2.對外投資企業東道國在開發引資中應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期行為。目前,老撾對外開放程度極高,政策積極鼓勵外國資本進入老撾國內。但急功近利的思想導致政府政策只考慮了短期獲利,而沒有考慮外資引進后帶來的長期影響,特別是對外來投資造成的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問題欠缺長遠考慮。老撾政府應該意識到,盲目引進某些產業投資雖然可以在短期內獲得政府稅收等收益,但隨之帶來的諸如資源的過度開發、生態環境的惡化、社會負擔成本增加等問題都將在長時期內嚴重制約和影響老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老撾政府在引進投資項目時,應該充分評估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狀況,擇其優者而進之,其不優者要三思而后行。這樣一來,從源頭上就可以將不負責任的企業拒之在門外,以避免因不負責任企業的進入而擾亂社會風氣。
(二)企業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追求多樣化經營目標
1.企業應規范投資經營行為,樹立履行社會責任理念。企業開展境外投資,不僅是擴張已有的比較優勢,更多的是尋求新的發展優勢。而境外投資是否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取決于投資合作是否是一種伙伴式的、雙贏模式。中國企業在老撾進行農業投資過程中應克服那種“撈一把就走”以及“搞定政府就搞定一切”的傳統思維和做法,克服短視行為,樹立規范經營觀念和責任意識,注重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能力的提高。應對企業的投資活動進行戰略性的規劃和決策,制定投資的整體發展戰略,并實施科學管理和控制,以推動企業對老撾的投資實現可持續發展。endprint
2.充實對社會責任的認識,追求多樣化經營目標。中國對外投資企業在追逐經濟目標的同時,應該兼顧人文目標,實現相關利益者利益均衡,其中包括員工、股東、消費者、政府、競爭者等利益主體;兼顧環境目標,實現對外投資企業內外生態協調,相容共生;兼顧社會目標,追求與與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慈善責任只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因而企業必須把自己真正植入老撾當地的社會、文化中,加強對老撾相關政策法規和當地風俗習慣的深入了解,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尊重其民族、歷史和文化,努力解決好投資活動而產生的負面社會影響,注重環境保護。通過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融入當地社會,獲得當地社會的認可與支持。
(三)加強新聞媒體和社會大眾的監督
投資無國界,發展相包容,信息無國界,媒體在信息的傳遞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聞媒體一直是推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力量,企業出現任何不光彩的事情都會被曝光,向公眾發出警示,提高整個社會的責任意識,對企業進行道德追問,給企業施加輿論壓力;而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也會得到大力宣傳和褒獎,提高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
此外,老撾社區和農戶是中國農業企業投資的直接利益相關者和接觸者,企業的農業投資對于經濟、社會和生態的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都直接地反映在社區和農戶身上,因此,老撾社區應建立對中國企業的社會監督機制,有效地監督中國企業在當地投資的環境污染影響、社會道德影響和公共利益影響,以便及時有效地將信息反映到政府部門或當地社會機構,對企業的不利行為進行制止和糾正。
參考文獻:
[1] 曾萍.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2] 匡海波.企業社會責任[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8.
[3] 陳偉易.中國對外投資中的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國在老撾水電工程個案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2.
[4]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社會責任調查報告[R].中國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2010,(11) .
[5] 云南境外投資企業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的企業社會責任現狀研究[R].大湄公河次區域研究中心,2011,(5).
[6] 湯正華.試析當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現狀與成因[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2008,(12):30-32.
[7] 滕建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成因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9):10.
[8] 周廣均.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缺失原因及對策[J].宜賓學院學報,2011,(10):10-12.
[9] 詹世明.中國在非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概況[EB/OL].http://www.cicpa.org.cn/Column/Industry_goout/Macro_information/200901/t20090106_
14957.html.
[責任編輯 吳高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