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云
摘 要:良好的禮儀習慣對大學生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實踐中通過創意性活動,讓學生禮儀習慣不斷改善,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主要闡述創意活動中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
關鍵詞:創意活動;大學生;禮儀習慣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1-0105-02
我們以“博愛領航人生,禮儀文明成就夢想”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明顯感覺到大學生在禮儀文明方面不斷的變化發展。他們不再“不合時宜”,對行為文明、儀表文明、語言文明、環境文明、安全文明等文明禮儀的認識慢慢增強,逐漸變成了一個懂禮儀、知文明的好大學生。反思這些年來的工作,我們認為要想讓大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受益,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管理科學、規劃有效。學生工作是一項煩瑣而重要的事情,在整個過程中,必須要管理科學,規劃有效,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工作的發展,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地成長起來。在這個實踐過程中,我們認為,在學生工作中有必要建立一個科學、有效的學生工作管理體制,這有助于學生工作管理的制度化、系統化、科學化的實現,有助于為學生工作目標提供制度和組織保證。有了科學的管理,還必須加強整個規劃的有效性,只有兩者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成為主人,深刻體會其中的道理,逐漸成熟。在過去一年中我們圍繞“博愛領航人生,禮儀文明成就夢想”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在整個活動中我們做到了管理科學、規劃有效,形成了院系領導參與、團總支學生會主辦、各教學班為單位的三級管理體制,在這個體制中形成了相應的工作職能,做到各盡其責、各盡其能。在這個科學管理機制下,對每項活動的安排都要做評估,只有通過評估后,才提交團總支分會討論,團總支分會根據各個提案,綜合考慮各方因素,既要考慮學生學習任務的實際情況,也要考慮學校學生工作的安排等等因素,認真規劃好每項活動的時間、地點以及相應的工作安排。據此,我們在九月份安排的活動相對要多一些,而在其他月份,我們基本是一月一活動一總結。以下為我們的大致工作安排表:
從上頁表格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活動具有循序漸進的模式,首先從活動過程來說,可以讓大學生在了解、體會、思考、總結等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其次從參與者而言,我們注意榜樣的作用,首先把學生干部的禮儀習慣整理好,在讓他們去帶動其他同學,如此起到幫扶作用,更有助于活動效果的鞏固。這些活動的安排完全體現出管理科學、規劃有效的原則,這為我們后來順利發展提供了最基礎的保障。
第二,以生為本、形式多樣。學校工作的核心當以人為本,這既是學校管理的出發點,又是學習管理的最終歸屬。以人為本的開展活動就是要求我們始終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力求做到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發展人、依靠人,注重學生的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科技日益發展的社會,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面臨巨大的挑戰。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學生工作中不僅是現代管理理論發展的新特點,也是高校學生管理的內在要求。
以生為本,是我們工作的核心。在整個活動中,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發展大學生,讓他們逐漸成長。為了達到這個效果,必須要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如何讓大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這讓很多老師、學生干部頭痛。但是經過我們的摸索,我們發現,這其實也不是很難的事情。我們的活動一定要貼近學生生活,要有創新。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聘請了知名專家給學生培訓,開展了趣味橫生的服裝大賽、妙語連珠的辯論賽、婀娜多姿的大學生風采大賽等等具有創意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我們調查發現,學生的參與度越來越高。經過一年的努力,我系學生對學生工作的關注度支線上升,甚至有學生直接到團總支詢問活動安排。以生為本,開展形式多樣的具有創新性的活動,是學生工作的一種創新活動。它有利于學生管理工作者和學生之間形成一種雙向互動的作用關系,其實質是突破了傳統學生工作模式中單純地以管理為主的工作方式,而轉化為以服務為中心的工作方式。
第三,制度保障、監督到位。制度是一種剛性的行為準則,它對于制度范圍內的所有人的行為都有著十分有效的約束作用。要想讓學生工作長期、有效的開展,讓學生在活動中長期受益、不斷成長,學生工作就必須要用制度來規范和保證。制度一方面可以明確院系各部門和各類人員的職能、責任、工作范圍、工作方法、工作途徑等,使學生工作有章可循、行則有制、動不逾矩,另一方面制度還可以對全體參與人員的行為進行指導,對那些不從學生需要出發的行為進行約束。通過制度建設可以加強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的自治力度,讓制度保障學生的權利,讓學生在與自身相關的活動中具有很大的自主權和決策權。通過不斷的完善的制度保障使學生的行為由被動轉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在制度的指導下,讓我們的大學生逐漸成為一個個有知識、有文化、懂禮儀的合格人才。
有了制度保障,如果缺乏合理的監督,制度也許會成為一張白紙。我們在活動過程中加強了監督工作,形成了多種監督方式。從院系領導,到團總支成員,再到班級干部,各層次的監督機制已經形成,遴選了一批工作負責、責任心強的同學做督察員。在具體的活動中主要形成由團總支學生會負責,各督察員監督的機制。我們還加強工作考核體系的建立,完善各級督察員的工作職責規范和考核制度,進行半年、年度考核,進行督察員要求自查和組織考核,考評結果與職務聘任、獎懲掛鉤。同時完善了相應的激勵機制。對于專心工作、責任心強、專長突出的督察員以及活動中表現優秀的人員我們都要給予表揚。
第四,轉變學生工作理念。舊教育模式注重培養大學生的政治性、專業性和管理性,剛性的學生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剛性的學生管理模式現在很難滿足社會發展、教育發展和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需要。在新形勢下,學生工作理念的轉變直接關系的學生工作的效果,亦關系到學生的成長發展。依據現有的形勢,高校學生工作理念應當由過去趕鴨子的剛性管理轉變成服務性管理。讓學生工作真正做到政治性和社會性的相統一、專業化和社會化相統一、管理性和服務性的相統一。既要管理學生,又要關愛學生,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既要關愛他們的學業,也要關愛他們的學習以及心理。
學生工作是一項煩瑣的事業,但是我們用心做,在這個過程中既讓我們的學生成長起來了,也讓我們獲得了快樂和喜悅。
參考文獻:
[1] 焦文銘.論“以學生為本”的高校學生工作[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6).
[2] 劉兵勇.高校學生工作輔導員能力建設的新探索[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4).
[3] 盧斌.高職院校學生工作與制度保障體系淺析[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6).
[4] 劉煜.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J].民辦教育研究,2009,(9).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