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智慧 王興紅
氟伐他汀與促紅細胞生成素聯合預處理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
蔡智慧 王興紅
目的 觀察氟伐他汀與促紅細胞生成素(EPO)聯合預處理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I/R)的保護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I/R模型。將50只SD大鼠隨機分為假手術組(SHAM)、缺血再灌注組(I/R)、EPO預處理組(I/R+E)、氟伐他汀預處理組(I/R+F)和氟伐他汀聯合EPO預處理組(I/R+E+F),每組10只。實驗結束后,測定各組血清中心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cTnI)、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內皮型NO合酶(eNOS)活性。結果 氟伐他汀和EPO聯合預處理可進一步明顯降低血清中CK-MB、cTnI和TNF-α的含量,提高NO和eNOS的水平。結論 氟伐他汀和EPO聯合預處理對大鼠心肌I/R有協同保護作用。
氟伐他?。淮偌t細胞生成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預處理
單一藥物預處理對心肌I/R保護作用的報道較多,但促紅細胞生成素(EPO)與他汀類藥物聯合治療,對心肌是否能起到協同保護作用,關于此方面的研究比較少見。本實驗通過建立大鼠心肌I/R模型,旨在觀察氟伐他汀與EPO聯合預處理對I/R心肌是否具有協同保護作用。
1.1 實驗動物分組 將50只SD大鼠(河南省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隨機分為5組:假手術組(SHAM)、缺血再灌注模型組(I/R)、EPO預處理組(I/R+E)、氟伐他汀預處理組(I/R+F)、氟伐他汀聯合EPO預處理組(I/R+E+F),每組10只。氟伐他汀預處理組與氟伐他汀聯合EPO預處理組均以氟伐他汀粉劑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連續灌胃10 mg/(kg·d)2周,EPO預處理組與氟伐他汀聯合EPO預處理組均在術前24 h腹腔注射EPO 1 500 U/kg。假手術組和I/R模型組予以注射0.9%氯化鈉注射液對照。
1.2 動物模型制備 采用SD大鼠穿線結扎左冠狀動脈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的方法制備心肌I/R模型。假手術組僅穿線不結扎,以心電圖和心肌顏色改變作為I/R造模成功的標志。
1.3 血清中CK-MB、cTnI、TNF-α和NO、eNOS的測定 各組大鼠再灌注2 h后從頸總動脈取血2~3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r=2 000 mm),分離出血清-20℃保存備用。采用ELASA法測定血清CK-MB、cTnI、TNF-α和NO、eNOS的含量,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方差分析,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清中CK-MB、cTnI和TNF-α含量 I/R組血清CK-MB、cTnI和TNF-α水平明顯高于SHAM組(P<0.01);與I/R組比較,I/R+E組、I/R+F組或I/R+E+F組血清CK-MB、cTnI和TNF-α水平較I/R組降低(P<0.05),與I/R+E或I/R+F組比較,I/R+E +F組血清CK-MB、cTnI和TNF-α水平進一步降低(P<0.05),見表1。
表1 各組血清CK-MB、cTnI、和TNF-α比較(±s)

表1 各組血清CK-MB、cTnI、和TNF-α比較(±s)
注:與SHAM組比較#P<0.01;與I/R組比較▲P<0.05;與I/R+E或I/R+F組比較☆P<0.05
組別 n CK-MB(IU/L) cTnI(μg/L) TNF-α(μg/L) SHAM 10 501±31 0.35±0.04 34±3 I/R 10 2 010±76#2.3±0.8#114.±22#I/R+E 10 1 511±53?!?.5±0.4#▲73±11#▲I/R+F 10 1 350±43?!?.7±0.3?!?4±12?!鳬/R+F+E 10 1 159±30?!?.09±0.11#▲☆65±9?!?/p>
2.2 血清中NO含量和eNOS活性 I/R組的血清NO和eNOS含量明顯低于SHAM組(P<0.01);與I/R組比較,I/R+E組或I/R+F組的NO和eNOS含量增加(P<0.05);與I/R+E或I/R+F組比較,I/R+E+F組的NO和eNOS含量進一步增加(P<0.05),見表2。
表2 各組血清NO含量和eNOS活性比較(±s)

表2 各組血清NO含量和eNOS活性比較(±s)
注:與SHAM組比較#P<0.01;與I/R組比較▲P<0.05,※P<0.01;與I/R+E或I/R+F組比較☆P<0.05
組別 n NO含量(μmol/L) eNOS活性(ng/L) SHAM 10 29±4 23±4 I/R 10 14±4# 8±1# I/R+E 10 17±3?!?14±2#▲ I/R+F 10 20±4#▲ 15±3#▲ I/R+F+E 10 23±4*▲☆ 20±2*※☆
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心臟發生I/R的過程中,細胞內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從而導致細胞損傷,細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壞[1],細胞內的CK-MB、cTnI從細胞內釋放出來,尤其是cTnI在心肌損傷后出現早、持續時間長、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可作為目前診斷心肌損傷較好的標志物。有研究證明,EPO可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從而減輕細胞膜的氧化損傷,維持細胞膜穩定[2]。另外,他汀類藥物是三羥基三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是臨床上經常使用的有效調脂藥物[3]。近年來,他汀類藥物的非降脂作用日益受到人們關注,臨床研究也發現早期應用他汀類藥物可以改善心肌I/R損傷,但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本實驗結果顯示,EPO和氟伐他汀都能減少損傷標志物的漏出,聯合使用使漏出物進一步減少。此外,心臟發生I/R時還會引起強烈的炎性反應,其中TNF-α是一種重要的炎性介質。在缺血和再灌注期間,心肌細胞內的TNF-α表達明顯上調,本研究表明,氟伐他汀和EPO聯合預處理組比單一藥物組更能減少I/R后TNF-α的生成,從而減輕心肌損傷,保護心臟功能。
近年來,很多研究證實NO在心肌I/R時發揮了關鍵的作用。NO不僅可以使冠脈舒張、提高缺血心肌的收縮能力,而且還具有消除自由基、保護內皮細胞等功能[4]。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的NO需要內皮型NO合酶(eNOS)的參與,實驗結果顯示,EPO和氟伐他汀預處理均能上調eNOS的活性,使內皮細胞產生NO增多從而改善內皮功能,聯合使用效果更為明顯,但其聯合作用的靶點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氟伐他汀與EPO聯合預處理對大鼠心肌I/R有協同保護作用,其機制可能與穩定細胞膜、抑制炎性反應及增加內源性NO等有關,有待于進一步的實驗研究。
[1] 蔡智慧,鄭亞萍.冠心蘇合丸對乳鼠心肌細胞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0(5):722-724.
[2] Bullard AJ,Govewalla P,Yellon DM.Erythropoietin protects the myocardium against reperfusion injury in vitro and in vivo[J].Basic Res Cardiol,2005,100(5):397-403.
[3] 王興紅,蔡智慧,李海霞.氟伐他汀對大鼠缺血再灌注損傷心肌eNOS和SERCA活性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2,18(19):6-8.
[4] 沈繼龍,朱克軍,周情太,等.不同劑量磷酸肌酸鈉預處理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3, 23(15):23-27.
R965
A
1673-5846(2014)07-0037-02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漯河 46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