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珊 柳小雷 金 笛 付 佳
規范化護理在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
石 珊 柳小雷 金 笛 付 佳
目的 探討規范化護理在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進行規范化護理,并對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并發癥、住院天數以及家長的滿意度等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通過采用規范化護理后,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3.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1%;觀察組患兒中有1例發生肺炎,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家長的滿意度為90.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2%,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為(16±3)d,較對照組明顯縮短。結論 通過采用規范化護理可以有效控制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的病情,并提高其生存質量和家長的滿意度。
規范化護理;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應用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在新生兒疾病中占據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新生兒在圍生期由于缺氧和腦血流不暢而引起的疾病,是產生兒童神經系統傷殘的常見原因之一。因此,在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進行治療時應加強規范化護理,積極保障新生兒的生命安全,并且將患兒和家長的滿意度作為護理的主要目標,才能保障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安全[1]。本文選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給予治療并配合規劃化護理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32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17例,孕周33~43周;觀察組中男16例,女16例,孕周33~44周。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及孕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進行規范化護理,并對兩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并發癥、住院天數以及家長的滿意度等進行對比分析。規范化護理方法具體如下。
1.2.1 給予吸氧 確保患兒呼吸道通暢,保證新生兒在呼吸過程中得到充足的氧氣,并且得到氣道管理和給氧安排。
1.2.2 嚴密觀察病情,控制驚厥 要加強對HIE生命指征進行觀察,并對新生兒家長進行健康指導和心理咨詢,做到醫生、護士和家長一體化的規范化管理,并在護理過程中注重病情的觀察,確保新生兒在出現危險時,醫生能夠沉著應對,進行合理和規范化的搶救和護理措施,加強護理的安全性和正確性。
1.2.3 亞低溫治療的護理 ①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進行降溫,在降溫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患兒進行保濕,以免溫度下降過低而對患兒的生命體征造成影響,所以應確保患兒在降溫過程中時間和溫度的有效控制。②保持在亞低溫狀態下進行治療,即患兒在治療過程中,頭顱保持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治療,并防止患兒體溫下降,以免治療產生一定的影響,并產生并發癥。在保暖的同時要保證亞低溫的溫度要求。③對患兒的呼吸、體溫以及心電圖進行監測,確保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心率和血壓的正常,在護理時若出現緊急情況,應采取急救措施對患兒進行有效的救治,保證患兒的安全性,并及時協助醫生對患兒進行治療,觀察患兒病情,同時要安慰患兒家長的不良情緒。
1.2.4 早期康復 對于有功能障礙者,早期護理可給予患兒動作訓練和感知刺激,以促進腦功能的恢復。
1.2.5 健康指導 由于該疾病可能導致永久性的神經損傷,家長對此常表現出恐懼和不知所措,護理人員應向家長介紹相關的疾病知識,以得到理解與配合。鼓勵家長定期隨訪,及早發現和處理后遺癥。指導家長掌握康復護理的方法,鼓勵其早期給予患兒動作訓練和感知刺激以促進腦功能的恢復[2]。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8.0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用±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對數據進行比較分析,使用χ2檢驗法對計數資料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通過采用規范化護理后,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3.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1%,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患兒中有1例發生肺炎,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兒家長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新生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表2 兩組新生兒的各項指標比較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是新生兒在窒息情況下出現的主要并發癥,且病情嚴重,應及時加強治療和護理,并對新生兒進行規范化護理,以確保新生兒的生命安全。HIE發病機制比較復雜,主要與腦血流改變、腦組織生化代謝異常等因素有關。窒息早期,體內血液重新分布,硬首先保證腦的血液供應;長時間缺氧可致心功能受損,使全身血壓下降,腦血流減少;葡萄糖是腦組織能量的主要來源,但腦組織中儲存的葡萄糖有限,因此腦組織對缺氧缺血十分敏感,一旦缺氧缺血,即可引起腦組織水腫、軟化、壞死、出血和代謝等一系列改變[3]。由于患兒病情危重,家長心理負擔大,在給予相應的治療并配合規劃化護理措施,在康復期間還要做好心理護理非常重要,排除思想顧慮,安慰家屬,促使患兒配合治療,增強治療信心,保持樂觀的情緒[4]。同時,注意合理調整飲食,加強營養,增強免疫力。如有后遺癥,鼓勵堅持治療和隨訪,康復期進行康復鍛煉。總之,采用規范化護理可有效控制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的病情,并提高其生存質量和家長的滿意度。
[1] 趙艷紅,宋相冬,李宏圖,等.35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觀察及護理[J].河北醫學,2013,19(2):299-301.
[2] 覃敏捷.循證護理在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8):120-121.
[3] 李思杰.妊高癥與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相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0(8):169-169.
[4] 朱新嬌,諶順麗,肖艾青,等.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的護理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27):62-62.
R473.72
A
1673-5846(2014)07-0157-02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新生兒科,吉林長春 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