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組織部
[摘要]上海市浦東新區緊緊圍繞提高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這一重大課題,大力推進基層黨建品牌建設,著力構建以品牌培育和管理為基本理念,用品牌體系的建設成果提升基層黨建的整體水平,為以一流黨建促一流開發的實踐注入了新內涵、拓展了新成效、增添了新活力。
[關鍵詞]基層黨建科學化;品牌建設;品牌體系
近年來,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緊緊圍繞提高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這一重大課題,大力推進基層黨建品牌建設,著力構建以品牌培育和管理為基本理念,以“三服務”為內容框架,以目標化引領、項目化運作、動態化管理、品牌化培育、制度化運行為主要方法,涵蓋一系列新理念、新載體、新方法、新機制等在內的基層黨建品牌體系,用品牌體系的建設成果提升基層黨建的整體水平。
一、正確認識浦東新區基層黨建品牌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浦東的基層黨建工作既深度融入開發開放的偉大實踐之中,發揮了較好的引領、服務和保障功能,創造了“以一流黨建促一流開發”的基本經驗,又積極回應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主動承擔起功能轉型、提高針對性適應性有效性的歷史使命。在新形勢下,以推進品牌建設、構建品牌體系為載體,積極推進基層黨建功能轉型、能級提升,已成為加強和改進基層黨建工作的必然選擇。
(一)推進品牌建設、構建品牌體系,是提高浦東基層黨建適應性的必然要求。浦東的經濟社會發展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之后進入了二次創業階段。主要體現為“三個轉”,即適應開發和國際化要求,從區域性功能開發轉向國際性功能開發;適應發展和城鎮化要求,從主要以開發建設為主轉向產城融合的全面開發,開發建設和社會管理并舉;適應改革和市場化要求,從一次創業轉向二次創業,特征是從政策支持轉向制度創新。這就要求基層黨建緊緊把握新時期開發主導和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的鮮明特征,不斷提升針對性、適應性和有效性。
(二)推進品牌建設、構建品牌體系,是擴大浦東基層黨建影響力的現實路徑。經過快速城市化、跨越式工業化、率先市場化、不斷國際化,浦東逐步成為公認的“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其基層黨建也通過長期的實踐與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經驗和有益成果,得到了中央和上海市委的充分肯定、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當前,要進一步增強國內輻射力、提高國際影響力,基層黨建就需要主動推進工作創新與功能轉型,努力形成與之相匹配的“一流黨建”。
(三)推進品牌建設、構建品牌體系,是實現浦東基層黨建科學化的有力舉措。浦東在打造一流黨建的過程中,積極推進改革創新,注重把握運用規律,創造了“三服務”、陽光驛站、“支部建在樓上”、開發區黨建等一系列體現時代特征、行之有效、具有廣泛影響力和持久生命力的品牌項目。如何進一步構建品牌體系、擴大品牌效應,完善以先進帶動一般、以重點提升整體的工作思路,不僅是推進基層黨建科學化必須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也是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重要內容和“改革開放最前沿”、“科學發展排頭兵”應盡的政治責任。
二、著力增強浦東新區基層黨建品牌體系建設的整體性和實踐性
浦東新區緊扣“組織有活力、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的目標,堅持以學習為基、以服務為本、以創新為魂、以實干為重,按照目標化引領、項目化運作、動態化管理、品牌化培育、制度化保障的思路,從四方面入手,提升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
(一)以理念創新為先導,突出前瞻性、系統化,著力讓基層黨建品牌引領潮流、體現價值。堅持把理念創新放在首要位置,注重用體現時代價值、符合科學精神的理念,指導基層黨建品牌培育與體系構建,著力堅持和完善三個理念。力求使基層黨建品牌體系可檢驗、可推廣、可復制。
一是“三個轉變”的理念。即黨務向黨建轉變、區屬向區域轉變、封閉向開放轉變。就其定位來看,基層黨建品牌體系的構建,立足于大開發大建設大變革的實踐,充分體現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基本定位。就其內容來看,基層黨建品牌體系的構建,打破單位、行業之間的壁壘,充分體現了黨建工作區域化的發展趨勢。就其過程來看,浦東基層黨建品牌體系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其形成過程是從無到有、從單一化到系統化的邏輯發展過程。
二是“鞏固立足點、拓展增長點、占領制高點”的理念。不管是單個項目的品牌化,還是品牌項目的體系化,都是在牢固基礎之上打造特色和亮點的過程。單個品牌的打造上,注重考察是否貼近實際、是否行之有效、是否符合規律;對有潛力的項目,提高站位、加強培育,豐富其內涵、夯實其基礎、拓展其實踐。品牌體系的構建上,既注重整體性、前瞻性,把握立足點、增長點和制高點之間的總體平衡;又注重在高起點設計基礎上的高質量推進,使之增量發展直到不斷成熟。
三是資源整合型黨建的理念。資源整合型是當前基層黨建的新特征,也是黨建品牌體系構建應遵循的基本理念。其核心內涵既體現在黨建項目本身所承載的資源整合功能,如開發區黨建、樓組黨建、新家園黨建等項目;又體現在品牌打造過程所形成的資源集聚功能,如多方聯動共同培育的機制、上下結合經費支撐的機制;還體現在品牌體系構建過程所發揮的資源效應最大化功能,如優勝劣汰的動態化管理辦法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以內涵構建為重點,突出全面性、精細化,著力讓基層黨建品牌廣泛覆蓋、互聯互補。浦東新區的基層黨建品牌體系既注重全方位、多角度地選擇和培育品牌,又注重品牌之間的邏輯性和關聯度。
一是在“黨的上級組織為黨的基層組織服務”方面,重點突出工作理念、黨建模式等問題。既包括了總體性、指導性理念的轉變,如“三服務·三凝聚·三覆蓋”項目,是黨建創新的指導理念和基本遵循;也包括了根本性、導向性功能的轉型,如開發區黨建、健康周家渡、“大愛浦興”家園計劃等項目,緊扣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黨建定位。既包括了整體性黨建模式的探索,如開發區區域化大黨建、物業黨建聯建、“七位一體”機制、鎮管社區黨建、“一心三圈”區域化黨建模式等項目,都是對區域化黨建的創造性探索;又包括了重點性黨建機制的創新,如黨群工作者職業化發展體系是圍繞“有人干事”作出的有益探索,陽光驛站、組團式村宅服務點建設等項目是圍繞“有場所議事”作出的積極回應,黨建示范點建設、“項目牽引型”工作法等項目則是工作方法創新的有益嘗試。
二是在“黨的基層組織為黨員服務”方面,突出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活動形式、運行方式等基礎性問題。組織設置方式創新上,突出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形成了樓宇黨建、樓組黨建、隊組黨建、合作社黨建、新家園黨建、網絡黨建、“1+X+1”新社會組織黨建等項目。活動形式創新上,突出黨員教育、管理與服務,形成了“康橋先鋒”工程、“我是共產黨員”主題教育活動、“一線去”、“1+5”組織生活模式、“黨員示范崗”創建活動、“三崗三責”活動等項目。運行方式創新上,突出黨內基層民主,形成了鎮黨委(紀委)公推直選、“三述兩測一考”工作法等項目。
三是在“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都為群眾服務”方面,突出聯系服務群眾的制度和機制創新問題。如“走千聽萬”、“千人大結對、雙百大聯建”活動,致力于探索直接服務的新機制;惠南陽光工程、“惠民黨建3+1”模式、基層黨組織“感受式服務”等,著力整合各級各類資源,為群眾提供全方位服務;“紅潤工程”項目專注于教育引領群眾,“健康浦東·惠民醫盟”項目專注于提供民生服務,而“1+1+X”工作法、“陽光公開·聚焦五民”工作法等則致力于回應群眾的民主訴求。
(三)以項目運作為關鍵,突出競爭性、動態化,著力讓基層黨建品牌能進能出、好中選優。浦東引入了項目化理念,探索了以項目化運作為核心,以動態化管理、品牌化培育、制度化保障“四位一體”的基層黨建品牌建設和體系構建機制。
一是堅持項目化實施。在以“三服務”為核心的黨建品牌內容體系框架下,按照項目覆蓋的廣度、實踐的深度、推進的力度和制度化的程度,推出了創新探索型、深度拓展型、制度規范型等三大類項目。并明確了“四有五強”的項目標準,即:有鮮明的主題、有領先的理念、有持續的實踐、有簡潔的名稱,價值引領力強、組織保障力強、創新突破力強、社會凝聚力強、輻射影響力強,確保了項目準入有門檻、培育有目標、結果可檢驗。
二是堅持競爭性遴選。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探索建立了自主申報、展示評審、綜合遴選、跟蹤培育、評估驗收的品牌培育工作體系。產生過程上,設計了初審、復審、評審三道程序,每道程序分別由不同的主體參與;項目介紹上,探索了書面簡介、多媒體展示、現場演講等相結合的多種方式;遴選機制上,探索了現場專家評審、大眾評審和網絡評審“三位一體”的遴選辦法,創新了黨內評選的方法。
三是堅持動態化管理。品牌化培育以三年為一個周期,第一年確定“重點項目”,后兩年進行跟蹤培育,三年后參加“浦東新區基層黨建工作品牌”評選。在培育周期內,堅持把評估管理機制貫穿始終,通過組織考評、成員互評、群眾測評等相結合的辦法,加強對培育對象的前期評審、中期評估、考核評價和日常評議。建立健全賞罰分明的考核激勵機制,對培育工作措施得力、推進順利、成效明顯的,予以表揚;對措施不得力、推進不明顯、成效不顯著的,予以批評并限期整改;對整改落實不到位、評估不合格的項目,暢通退出渠道、取消其資格,從而實現品牌培育工作良性運行。
(四)以措施配套為支撐,突出保障性、長效化,著力讓基層黨建品牌創有動力、建有保障。堅持問題導向、項目導向、需求導向,從政策支持、業務指導和資源支撐三方面入手,強化投入與保障,確保基層黨建品牌培育和體系構建工作長抓不懈。
一是強化政策支持。注重從體制性安排、制度性規范的角度,加大支持力度。一方面,在區委領導下,浦東新區建立了區委組織部牽頭抓總、各區委直屬黨工委直接負責、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具體實施、其他組織和各類群眾參與協同的“1+49+X”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了上下聯動推進基層黨建品牌建設和體系構建工作的良性格局。另一方面,制定下發《關于開展基層黨建項目品牌化培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圍繞內涵、標準、方法、程序、保障等方面,對基層黨建品牌體系建設作出統籌規劃。
二是強化業務指導。注重建立多項制度、創設多個載體,加強對基層黨建品牌建設和體系構建工作的指導推進。比如,區委組織部建立了分項目聯系制度,探索了定期不定期的聯系指導、交流研討、檢查分析等辦法,對重點項目品牌化培育情況進行全程跟蹤、直接推進。建立了黨建項目品牌化培育與黨建示范點創建、創先爭優評選表彰等聯動推進機制,搭建了典型引路推進會、交流會等平臺,推動各項工作之間的互聯互動、共同提升。
三是強化資源支撐。注重從經費投入、人才智力、平臺展示上強化支持。經費上,每年從區管黨費中一次性給予每個黨建重點項目1萬元配套資金;各黨委每年也給予1萬元以上的配套資金,確保基層黨建項目品牌化培育工作順利推進。智力上,借助黨校、高校和其他科研機構等力量,通過搭建“頭腦風暴”、教授工作室等辦法,加強研究指導。平臺上,在“浦東黨建網”專門開辟“典型引路專題”網頁,成為基層黨建品牌公開、展示、宣傳、評價的重要陣地,努力擴大品牌建設和體系構建的影響力。
三、注重把握浦東新區基層黨建品牌體系建設的規律性和指導性
結合浦東新區推進品牌建設、構建品牌體系的探索與實踐,我們得出如下啟示:
(一)基層黨建工作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始終圍繞黨的核心任務來展開、按照黨的建設總目標來推進。浦東新區在構建品牌體系過程中,把品牌創建放到開發開放國家戰略的大格局中來定位和把握,放到一流黨建促一流開發的偉大實踐中來謀劃和推進;從強化基層黨建工作價值引領、整合資源、服務群眾入手,以為推進二次創業、二次跨越提供可靠保障為目標。這樣的定位與中央戰略部署相吻合,與各級工作目標相對接,與基層實際需求相一致。實踐證明,基層黨建工作只有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才能提高其地位、體現其價值。
(二)基層黨建工作必須堅持改革創新的精神,以創新激發內生活力、增強生命力。浦東新區順應形勢變化的需要,堅持改革創新,不斷調整基層黨建的工作目標和方式方法,自覺進行模式轉變和功能轉型,主動引入品牌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通過創建黨建品牌、構建品牌體系,提升黨建品牌的內在價值與外在功能。實踐證明,基層黨建工作唯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用新的理念武裝、新的方法展開、新的措施推進,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三)基層黨建工作創新必須著眼實踐、把握規律,努力在提高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上求得實效。浦東新區構建基層黨建品牌體系過程中,注重挖掘、總結成功經驗和有益成果,加以總結提煉,形成反映規律性的項目;按照黨建品牌的成長規律,創設了從萌芽期、成長期、完善期、推廣期的培育機制,有效地保證了黨建品牌及其體系建設過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實踐證明,只有正確認識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工作的基本問題,科學把握基層黨建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才能激發基層創新的內在動力,才能確保基層創新沿著健康有序的軌道向前推進。
責任編輯: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