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強
老年性高血壓患者社區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胡志強
目的 探討社區健康教育對老年性高血壓患者治療效果和行為模式的影響。方法 將隨機抽樣方法抽取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樂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0例社區老年性高血壓患者隨機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n=50)。對照組給予藥物治療,試驗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系統健康教育。干預前和干預滿1年后對2組患者均進行相關檢查和問卷調查。結果 干預前后試驗組組內及干預后試驗組與對照組組間比較,血壓水平、高血壓知識及防治觀念、相關行為模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社區健康教育是綜合防治老年性高血壓的一項有效、可行的途徑。
老年性高血壓;社區;健康教育;依從性
老年性高血壓是老年人中的常見慢性疾病,定義為年齡大于等于60歲的原發性高血壓[1]。據有關資料顯示[2],我國的老年性高血壓發病率約為49%,且隨著人口的老齡化發展,這一數據將繼續增加。老年性高血壓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主要原因,也是導致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致殘和致死的重要因素。具有起病隱匿、血壓波動較大、主要為收縮壓升高、容易形成體位性低血壓、并發癥多、常伴隨多種疾病等特點[3]。老年性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與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識薄弱、高血壓相關知識知曉率低、及依從行為差有關。相關調查研究表明,藥物治療結合社區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行為依從率和高血壓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控制患者的不良生活行為為手段的綜合模式是控制高血壓的有效途徑[4-5]。
1.1 一般資料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從樂從鎮葛岸社區衛生服務點隨機抽取60歲以上,有首診高血壓記錄,未服用過降血壓藥物的患者100例,隨機均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n=50),干預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齡66歲,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齡65歲,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僅接受藥物治療,干預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實施系統健康教育,藥物治療均使用厄貝沙坦分散片和甲磺酸氨氯地平片,劑量以能夠維持正常血壓為準。社區健康教育方法:發放高血壓相關知識手冊;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建立社區宣傳欄;開通24小時咨詢電話;定期隨訪。社區健康教育內容:(1)高血壓知識:了解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危險因素、常見并發癥等;(2)服藥指導:了解不同降壓藥的治療機制、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并遵照醫囑按時服藥;(3)行為指導:合理膳食、規律作息、加強漸進式有氧運動、改變吸煙和飲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勞逸結合,并定期監測血壓值;(4)心理指導:保持情緒穩定、自我調整心態、正確面對高血壓。
1.3 調查方法 干預前和干預滿1年后對2組患者均進行相關檢查和問卷調查,相關檢查項目包括:血壓值、體質指數、血漿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水平。問卷調查共27個問題,內容涉及高血壓基礎知識和相關行為,均為兩項選擇題,答對17題以上為合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分析數據,正態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血壓比較方面,對照組和實驗組在組內及組間比較結果均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P<0.05)。BMI及血脂紊亂方面,2組患者干預前后組內及組件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患者高血壓知識及防治觀念轉變方面,患者組內及組件在干預前后的結果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行為改變指標方面,患者組內及組件在干預前后的結果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表4)。

表1 2組血壓情況比較(mmHg)

表2 2組其他客觀指標比較(n)

表3 2組高血壓知識及防治觀念轉變的比較

表4 2組行為模式轉變的比較
血壓控制是治療和護理高血壓病的根本任務[6],對照組收縮壓和舒張壓未控制在理想范圍內,而試驗組控制理想,說明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實施社區健康教育能夠更有效的控制血壓水平,理想血壓水平的控制能夠大大降低冠心病、腦卒等并發癥的發生概率。體質量指數(BMI)和血脂水平是與血壓控制和并發癥發展密切相關的客觀指標,表2中結果顯示,試驗組血脂紊亂和超重例數都有相應減少,但是干預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隨訪時間(1年)較短有關,短期內器質性損害還難以逆轉。說明,社區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性高血壓患者治療效果的改善。
社區健康教育是一種傳播知識和信念的過程,患者對高血壓知識認知的轉變直接體現社區健康教育的效果[7]。調查問卷結果表明,干預前后,試驗組組內自身對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且干預后,與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試驗組患者在高血壓基本知識和危險因素、及高血壓防治等方面的認知有了顯著提高,對照組患者雖然有些自學了部分相關知識,但是因沒有接受系統的健康教育干預,未有較大提高。社區健康教育是通過向患者傳播知識和信念,改變患者行為,從而使患者養成有助于疾病治療、護理和康復的行為模式[8-9]。干預后,試驗組患者能夠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遵醫囑服藥,并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即注意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定期監測血壓、堅持適量的運動、維持正常的體重和提高服藥依從性。干預前后試驗組組內行為模式轉變自身對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在飲食習慣、定期血壓監測方面的行為模式轉變組內自身對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是在堅持運動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社區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性高血壓患者不良行為模式的改變。
綜上所述,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評價的系統社區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老年性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有效控制血壓水平,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老年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2008中國專家共識要點[J].中國醫藥導刊,2008,10(7):56-57.
[2] 陸惠華.對我國老年高血壓流行病學趨勢的認識[J].老年醫學與保健, 2007,13(4):376-377.
[3] 周寒寒.高血壓健康教育策略及其應用進展[J].護理學報,2011,18 (2):25-27.
[4] 黃敬亨.健康教育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145-147
[5] 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30-232
[6] Fulwood R,Guyton-Krishnan J,Wallace M,et al.Role of community programs in controlling blood pressure[J].Curr Hypertens Rep,2006,8(6):512-520.
[7] Cox KL.Exercise and blood pressure:applying findings from the laboratory to the community setting[J].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2006,33(9):868-871.
[8] 關志紅,程敏軍,王柏蘭.心理干預對老年原發性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3):723-725.
[9] 孫惠穎,馬翠萍.社區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的積極影響[J].當代醫學,2013,19(26):140-141.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2.119
廣東 528300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樂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胡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