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琦
最近我們學習了分式方程,在學習方程時,我們先把它化為整式方程,然后再解并檢驗. 學習到這兒,我們就疑惑了,在七年級,我們學習整式方程時,并沒有特意強調檢驗,那為什么分式方程就必須檢驗呢?
原來,檢驗分式方程是為了防止“無解”出現.
如:=這一方程,我們將方程兩邊同乘(x-5)(x+5)得x+5=10. 解這個整式方程得x=5,到這一步,或許在你認為就已經結束了,但并非如此. 我們將x=5代入(x-5)(x+5),發現(x-5)(x+5)的值為零,那么這個分式方程就無解了,也就是說:x=5只是x+5=10這個整式方程的解,卻不是=這個分式方程的解.這時,=就無解.
看來,分式方程的檢驗并不是多此一舉,而是體現了數學這個學科獨有的周密性、嚴謹性.
那有沒有不必檢驗的情況呢?有!
如:=. 我們把它化簡為x-1
=x+1. 這一步,我們是根據分式的基本性質變形的,所以不要檢驗.
劉老師點評:不少同學對分式方程為什么一定要寫出“驗根”這樣的步驟很不理解,認為在七年級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并沒有這樣嚴格的要求,何以到了八年級就提出這樣的“多余”步驟呢?從小楊的這篇寫作中可以發現,分式方程的驗根目的是檢驗第一步“去分母”可能潛在的風險,也就是說這是對自己解法的一種完善和風險評估,并不像七年級一元一次方程檢驗那樣,僅是檢查是否筆誤、粗心之類的步驟. 當然,小楊最后指出的從約分的角度解分式方程,由于離開了“去分母”這樣的風險步驟,自然也可以不寫驗根的必要步驟.
(指導教師:江海人)